故地重游寻找远去的记忆

随缘

<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半年有余,时常在梦里浮现,他老人家的身影,出现在曾工作过的地方。星期天沐着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前往楚雄禄丰市罗茨大美桥,原省地质局十三地质队旧址,拾忆我们家曾生活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离开四十二年记忆很糢糊,靠着导航指路,沿着滇中引水工程新开辟的路,朝大美桥方向驶去,几经周折才找到彰保村,看到那座当年十三地质队修建的桥……</p> <p class="ql-block">  跨过大桥我首先寻找的是我家曾住过的房子,可几经搜寻已经无法找到,听说这里十三队搬走后,是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工程公司所有,此单位搬到楚雄后,收归地方政府作为易地搬迁项目,将原来的房屋给搬迁户居住,近年农户相继将原来的房子拆除,盖起了当地特色的农家小院。记忆中原十三地质队生活区、后勤车队、子弟学校、机关四合院、招待所、化验室等设施,已基本找不到,偶尔寻找到几间原来的房子,大礼堂食堂还算完整保存着,附近七八十部队的营房也失去了踪影,十三地质队整个基地,一眼望去都是彝家特色的农家家院……</p> <p class="ql-block">  地是人非,弹指一挥间,四十二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河,历经半个世纪的大桥依然通畅着,承载着这片土地上的新主人,延续着新的生活,憧憬着新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十三地质队是六十年代初,由江苏南京成建制调云南地质局,便在此建设基地。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中苏关系破裂,援建项目停顿,面对核威胁,国家急需在国防工业上实现垄断突破,犹其是两弹一星急需铀矿及同位素矿种,以及航天工业新型材料。正鉴于这样的背景,云南作为急需矿种的重点区域省份,由地质部、核工业部牵头先后从江苏,山东、湖南、两广调集专业地质勘探队,充实云南地质局,使云南局迅速扩展到下辖二十个队的规模,分布东南西北中,开展了云南境内大范围的矿藏资源勘探普查。十三地质队就属于设在滇中的地质勘探普查基地,它在大美桥驻扎近二十年,先后为国家找到了昆明海口磷矿,安宁现街磷矿、武定铁矿、大美厂铜矿等一批急需开发和储备开发矿种。父亲一九六五年昆工毕业就分配到这里工作,先后十五年时间在南华分队,黑井四分队、海口分队、大美厂铜矿分队,任技术组长。并运用传统地质储量计算法和一条龙储量计算法相互印证,完成了百万吨级大美厂铜矿储量勘探报告。可以说在这十三队奉献了年富韶华,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工程师,让我们家得以农转非成为随队家属,兄弟姊妹过上了衣食无忧接受良好教育的条件,为后来的各自人生道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四岁时母亲带我来父亲后面探亲,依稀的童年记忆里,觉得这片土地上板栗树很多,当时父亲的同事叔叔阿姨们,晚饭后带着我到大美桥河边玩,还给我拍摄了穿小海军服的照片,这次来寻旧忆旧,还特意去找那棵板栗树,时过树消,年已花甲的我找了一棵树龄小的板粟树,半站半坐让儿子给拍了两张照片,以印证五十六前的童年和五十六年后的老样……</p> <p class="ql-block">  故地重游勾起我点点滴滴的回忆,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父母陪同我们一起住过的屋,一起迁徙曾经在过的地方,都是他(她)们给我们艰辛无私的呵护,才能让我们健康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重走我们家庭发生质变之地感概颇多,叹息母亲六十三岁撒手人间,没有享过福,没有享受子女应尽的孝道;愧疚父亲八十七岁作古,二十七年的晚年,和他聚少离多,时日屈指可数,没有尽孝养之道。父母有生之年对儿女内心的期盼是什么?只有自己步入老年慢慢体会。现在感叹最真切的一条,那就是子欲孝而亲不待,唯有陪伴才是人世间最大的孝顺。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也世事无常,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子女无以回报是此生的最大遗憾!现在只有在追忆里,回想父亲常说:关于未来的新型材料,那将是稀土,硅藻土、蓝石棉的片段久久藏于心间,寄托深深的思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