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楼梦》我喜欢的人物素描</p><p class="ql-block">文/鹤子</p><p class="ql-block">图/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177022</p><p class="ql-block"> 读了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它真不愧为是一本奇书,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感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今天,跟着“文学趣味问答营”栏目,重温《红楼梦》里心目中喜欢的众星捧月的哪些“明星”级人物,以致敬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先生笔下细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最欣赏林黛玉,无论是才情、思想,或者为人。虽然她脾气表面看起来是属于很倔很不通情达理的那一型别,但如果读者能真正透过内心去看她,你就能发现她其实是红楼梦中最为柔弱且最尊重他人的人。正如她对宝玉的温柔体贴,以及对外祖母的关心,都侧面反应出了她的心地善良。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人的尊严的肯定与维护,以及想要挣脱封建思想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林黛玉的性格注定了她是个悲剧角色,但无疑是整本书中最具真善美的代表。我相信,每个喜欢看红楼的人都会被林黛玉的这种性格所感动。至少我自己每次看完都会被她感动得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林黛玉: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林黛玉的美是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的美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才华横溢,有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林黛玉是个秀外慧中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有着脱俗纯真的性格和孤标旷世的才情,她并非没有料事的聪明和洞察时弊的敏锐,探春的“乖”和凤姐的“花胡哨”她一清二楚,贾府的“后手不接”之患她了然在胸。但她可从不管贾府的闲事,这除了精力和体力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她既没有入世的兴趣也不屑处世的心机。林妹妹是为自己的心而活,是大观园中的屈原,且她天性喜散不喜聚,她胸中没有富贵梦, 因而也不会像宝钗那样试图扶大厦于将倾,去经营一个不散的筵席。</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女儿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p> <p class="ql-block"> 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真身,出生时口中即含玉,此玉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后通了灵性,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让它与神瑛侍者一起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 草莽”、“不肖”。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p><p class="ql-block"> 贾宝玉是一个备受读者喜爱的角色。我认为喜欢贾宝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 贾宝玉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独特性格特征的角色。他的心思细腻,喜欢诗词歌赋和研究文化,却又深受女色的诱惑而显得纨绔。他时而孤僻,时而慷慨大度,善良与极端,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形象。</p><p class="ql-block">2、深情的感情世界</p><p class="ql-block"> 贾宝玉对待感情极其深情,对黛玉尤为如此。他曾经以身份贵重为由为黛玉求医,更是在黛玉病重之际日夜守护,情感方面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3、对友情的看重</p><p class="ql-block"> 贾宝玉不仅在感情方面有着深情,对于友情也同样看重。他和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之间的交往,体现出了他的善良和智慧。在他和薛宝钗的交往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真诚待人的一面,也进一步体现了他内心深处可贵的品质。</p><p class="ql-block">4、善于探寻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贾宝玉在《红楼梦》中不仅追求着自己的情感和物质需求,他也通过研究文化,探寻人生的意义。他对于自己的命运,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都带给了读者对于生命本身的深入思考。</p><p class="ql-block"> 总之,贾宝玉是一个丰富多彩、富有魅力的角色,他的存在让《红楼梦》更加生动和有趣。他的悲剧命运和人性的复杂性也引起了读者的深思。</p> <p class="ql-block"> 史湘云:如果说《红楼梦》 中的女子真能呼之欲出的话, 我最愿意说说史湘云。</p><p class="ql-block">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快乐的人物。她心意明媚,行动亦不屑犹抱琵琶半遮面,举手投足,痛快淋漓。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的大块吃肉,忘形的挥拳拇战,偶而的男儿装扮,白日里的史湘云佻达洒脱,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自见拙。但一旦意兴阑珊,也不负处子之静。</p><p class="ql-block"> 率性而为的史湘云却从不为逞一己之快而随心所欲,旁若无人。史湘云心地宽阔, 随性行事却又善解人意,有一种传统侠义的古道热肠。在群芳射覆的游戏中,香菱慌乱得毫无头绪,旁人均笑观其败。 唯有史湘云,急得抓耳挠腮、不惜私传谜底,结果作弊被当场拿获;邢岫烟,一个处身于贵族中的平民女子,和宝玉、宝琴、平儿是一天生日,别人谁也不记得,独史湘云道出了岫烟的生日,让贫寒的女子顺势过了个华诞。 这些或许是小事,但闺中又有多少大事,且又有谁肯为香菱、岫烟这类女子留上半分心呢?</p><p class="ql-block"> 史湘云对袭人、翠缕,对宝钗、黛玉,厚薄不分彼此,浑然不记自己的小姐身份。在三十一回的阴阳之辨中,翠缕的喋喋不体、史湘云的循循解答,使主仆间弥漫着一片宛如姐妹师生的 平等气息。 而史湘云如此深入浅出的思辨, 却不是那些见风落泪对月伤怀的深闺怨女望尘能及的。史湘云的善良与明智, 使她超脱了身份的羁绊,从而两袖清风、一身轻快地行走于天地之间,呈现出一种潇酒飘逸的大家风度。</p><p class="ql-block"> 史湘云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们的视野时,人们都陶醉于她的风度而浑然忘却她的庐山面目。</p><p class="ql-block">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约最适合用在史湘云身上。她那种清朗的悠远、飞动的飘逸,那种漫不经心的和谐, 应该是史湘云永远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贾探春:探春在“金陵十二钗”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红楼梦》中虽然不是主角,但是我却十分的偏爱她。她没有黛玉的娇弱敏感,没有宝钗的圆融练达,也没有湘云的活泼精怪,却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果敢。</p><p class="ql-block"> 探春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和家族的命运,但她不愿意走三姐妹的道路,在时代的重压下给这片黑暗的天空扬起一道闪亮的光彩!在抄检大观园一段,探春给了王善保家的响亮的一掌,这一掌打在了王善保家的脸上,也打在了贾赦、邢夫人、王夫人等主子的脸上。打出了她心中的愤怒!也打出了对这个家族即将倾灭的无限伤痛。她自己也知道,她这一掌无论多么响亮,也拯救不了家族的倾灭,所以紧接着,她冷笑着说:“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她这一掌的背后,是更大的悲凉。这种悲凉,是大厦将倾,而无法拯救的悲凉。谁不知道春光明媚,但是“三春过后诸芳尽”,家族留给探春的,只能是一声叹息!探春空有一腔报国兴家的理想,而偏偏生于末世,长于一个腐朽的大家族中,远大抱负无法实现。这一声叹息,震荡著每一个时代的末世,激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探春这响亮的一掌,是整部《石头记》中最耀眼、最闪亮的一道光彩,它像一道流星,虽然极其短暂,但它必将点亮每一个《石头记》爱好者的心灯,它必将划亮整个历史的长空。</p> <p class="ql-block"> 李纨:字宫裁,李守中女,贾珠妻,贾兰母。她出身于金陵名宦之家,从小受封建礼教薰陶。青春丧偶之后,她被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清静守节,面对贾府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俨然是一个局外人。除了晨昏定省,礼尚往来,她大部分时间幽居在稻香村中,或做点针黹,或课子读书,即使受命暂时理家,也只“按例而行”,并不“多事逞才”,以至得到了“大菩萨”的美名,小厮们也都说她是“第一个善德人”。但一旦与姐妹们走进诗的王国,她便焕发了青春。她第一个支援探春起诗社,第一个自起诗坛别号,她还自荐执掌诗坛,挥洒笑谈,诗兴勃发。她行酒令时抽得的花签是“霜晓寒姿”的老梅,她也十分喜欢栊翠庵怒放的红梅。可以说,“香欺兰惠”的梅花是这个美而不艳,洁身自好的 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她不轻易臧否人物,却有着自己的好恶标准。平儿受冤挨打,她首先抚慰;黛玉病笃,独有她流着泪赶去看视。以凤姐之尖利泼辣,从未有人敢当面针砭和使凤姐让步,独有她这“厚道人”却连笑带挖苦地做到了,逼得凤姐当着众人面笑着直讨饶,连呼“好嫂子”。与姑娘们嘻笑在大观园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在漫长的生涯中,她只能“竹篱茅舍自甘心”(第六十三回李纨抽得的花签诗句)。判词和《红楼梦曲》都表明,李纨晚年正当因子得贵,诰命加身之时,却随即死去,终究是一场“梦里功名”。对以一生的凄凉悲苦,换取了“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的节妇们,作者表露了沉痛的哀怜之情,实际上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摧残。</p> <p class="ql-block"> 读者或喜欢孤傲自许的黛玉,或喜欢聪明智慧的宝钗,我喜欢备受争议的王熙凤。王熙凤在《红楼梦》众人眼里是个不讨喜的人物,她被贴上了机关算尽的标签。毒设相思局、害死尤二姐、暴打鲍二家的,乍眼一看这桩桩件件都叫人觉得该遭人恨。</p><p class="ql-block"> 通读几遍《红楼梦》全书后,你就会发现,曹公笔下很少有大奸大恶之人,凤姐也不例外。她是红楼梦中最具有多面性的一个人物,除了上面提到的可恨恶毒的一面,还有令人喜爱、佩服的另一面。</p><p class="ql-block">能说会道情商高</p><p class="ql-block"> 偌大一个贾府,主子奴才好几百口,府中大管家虽诸事繁杂却也是个香饽饽。然贾母年事已高,两个儿媳一个市侩,一个死板。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孙媳妇李纨和王熙凤身上。李纨端庄持重、沉默寡言,凤姐比较灵活,善于察言观色,二者皆很出色。</p><p class="ql-block"> 倘若把贾府比作公司,那贾母就是德高望重的掌航人,手心手背都是肉,李纨和凤姐谁更容易得到领导的重用与提拔?当然首选凤姐。</p><p class="ql-block"> 凤姐这类性格特点的人,在现代来讲称为“高情商”,所谓高情商也就是会说话。而情商高的人在职场中会讨得领导欢心,从而更容易得到重用。红楼梦第十一回,贾敬寿辰,其子贾珍备好了宴席,遍请贾府族人。老祖宗贾母自然也在被邀之列,然而素日爱热闹的贾母却并未前来。贾母不曾前来,贾珍跟尤氏夫妇自然觉得颇没面子,以为自己礼数不周怠慢了老祖宗。</p><p class="ql-block"> 正当二人耿耿于怀的望着王夫人时,王熙凤却抢先做了回答:“老太太昨日还说要来着呢,因为晚上看着宝兄弟他们吃桃儿,老人家又嘴馋,吃了有大半个,五更天的时候就一连起来了两次,今日早晨略觉身子倦些。因叫我回大爷,今日断不能来了,说有好吃的要几样,还要很烂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于贾母未出席贾敬的寿宴,后人有很多的揣测:有人说,贾敬是侄子辈,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婶子上门给侄子拜寿说不通;也有人说,贾敬作为当事人也并未回家过寿,寿星不在,贾母自然不会赏脸;还有人说,焦大曾大骂宁国府,贾母装作不知却不愿委屈自己沾染分毫。</p><p class="ql-block"> 旁人能想到的,贾珍自然也会耿耿于怀。但妙就妙在王熙凤的话毫无破绽,先是说老祖宗同宝玉一起吃桃吃坏了肚子,这就很符合贾母老顽童的做派,后又说要带回去一些吃食还要烂的,此话就表明贾母虽未来成,但带些吃食回去也算是给足了贾珍面子。</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一套说辞三言两语既打消了贾珍的疑虑,又维护了贾母的面子,可谓是两全其美。王明阳说:说话是一门艺术,话说得好了,可以省好多的事。凤姐这番话正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再说第三回,黛玉刚入贾府时。黛玉原就是贾母最疼爱的,贾母从未打算让黛玉以客人的身份在此居住。可在那个时代,嫡庶有别、里外有别。而凤姐早就知道黛玉在贾母心目中的位置,所以她是这样说的: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这一席话也是一语三冠,一来是体贴了贾母疼爱黛玉和其母贾敏的这份心意,二来也是拉近了黛玉与贾府的亲缘关系,体贴黛玉寄人篱下的谨慎小心,其三是夸了黛玉的同时也将贾府三春一并夸赞了。</p><p class="ql-block"> 凤姐说罢,贾母开怀大笑,黛玉也喜上眉梢,满屋子人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 《说难》曰: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意思是:说话不难,难的是在于怎样了解对方的心里,然后用适合的言论来迎合他。</p><p class="ql-block"> 而纵观凤姐此人,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把说话之道体现的淋漓尽致,句句说到了贾母的心坎上,贾母怎能不喜欢她,又怎会不对其委以重任?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得不说凤姐情商是真高。</p><p class="ql-block">勤谨治家能力强</p><p class="ql-block"> 若你以为凤姐仅仅是会溜须拍马捡好听的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凤姐不仅能说会道,办事能力也不是盖的。</p><p class="ql-block"> 冷子兴谈到王熙凤时是这样夸赞她的:自从琏爷娶了令夫人之后,上下无一人不称颂,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模样又极标致,心机又极深细,竟是男人万不及一的!</p><p class="ql-block"> 物与人好坏的鉴赏,都是一以贯之,一通百通。冷子兴识得古董,自然更会鉴赏人。</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职业生涯的最得意之笔,是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葬礼。</p><p class="ql-block"> 秦可卿病逝,婆婆尤氏称病无法起身,贾珍、贾蓉两个大男人被繁琐的事情搞得晕头转向,一时间宁府乱成了一锅粥。贾珍不得不向荣国府求助,宝玉力荐王熙凤。</p><p class="ql-block"> 而王熙凤一出马,先整理奴才们,她叫来丫头婆子给他们分配任务。并立下规矩,该罚的罚,该赏的赏,把这帮人治理得妥妥帖帖的。</p><p class="ql-block"> 不仅督促下人,王熙凤自己天天都是卯正二刻到场,亲自坐镇、督促各项事宜。一直要忙到黄昏过后,再亲自到各处查看一遍,待没什么失误后,尚才跟上夜的交接,第二天仍旧是卯正二刻到。凤姐以身作则、不畏辛劳,宁国府那帮懒原本散奴仆们便各个都收起懈怠,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做事。不出两天,原先像无头苍蝇一样奔来跑去的下人们都有了自己明确的岗位,事情也变得井井有条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凤姐的筹划和指挥下,秦可卿葬礼办的极其风光,甚至跟元春省亲并称为红楼梦一白一红的大场面,全族上下无一不称赞。</p><p class="ql-block"> 贾珍夸“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贾芸也说“亏婶子好大精神,竟料理的周周全全,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的不知怎么样呢。脂砚斋还这样评价过这件事:“写秦氏之丧,却只为凤姐一人。”</p><p class="ql-block"> 谚语道: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p><p class="ql-block"> 而凤姐就正是这样一个能说会道,能力也强的人,难怪秦可卿曾夸: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比过你。</p><p class="ql-block">左右周全心思细</p><p class="ql-block"> 沉浸式读红楼梦时,时常觉得王熙凤像个贴心的大姐姐,府里大事小事她总愿意左右周全着。</p><p class="ql-block"> 贾府自修建了大观园后少爷小姐们便都搬了进去,可府里只有一个大厨房且离大观园比较远,这样一来吃饭就成了一件麻烦事儿。</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见大家在园子和贾母那里来回跑着实麻烦,何况冬日里刮风、下雪,吃些东西受了冷气不好,空心走来一肚子冷风,压上些东西也不好,便提议在园子里单独建了个小厨房。</p><p class="ql-block"> 疼爱孙子孙女的贾母一听连连称赞:都是经过妯娌姑嫂的,谁还有她这样想的周到?其实少爷小姐们能不能吃上热饭,吃饭方不方便本是与凤姐无关的,可凤姐就是愿意细心操持着。</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凤姐平日里乐意替兄弟姐妹们着想,兄弟姐妹们自然是敬重她佩服她的。</p><p class="ql-block"> 而单说起王熙凤对黛玉那就更不在话下了。黛玉多愁善感,对于寄人篱下的处境更是极为敏感。可有凤姐在场的时,总会护黛玉周全。书中第五十四回,大聚会上,黛玉将自己的酒送到宝玉嘴边,宝玉一饮而尽。男女授受不亲,黛玉此举很容易被看成了不检点,如果支持金玉良缘的一方大做文章,必定流言四起,黛玉也会因此受到冲击。</p><p class="ql-block">众人面面相觑,凤姐来救场了。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宝玉面前,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的字,拉不的弓。”这里王熙凤解释了黛玉为什么让酒给宝玉喝。原因是,那酒冷了,黛玉身子不好,基本上不能喝酒,更何况,那还是冷酒。凤姐一席话成功堵住了众人的嘴,没有给任何人制造流言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还有抄检大观园那一次。当众人浩浩荡荡到了潇湘馆,王善保家的磨刀霍霍,在紫鹃房中搜出了宝玉的私人物品。这就等于俩人有了交换信物,私定终身的嫌凝。眼看王善宝家的得意的想去王夫人那里邀功,而黛玉要遭殃时,凤姐又来解围。</p><p class="ql-block"> 她很随意的说宝玉和黛玉从小一块长大,曾同在碧纱橱内同住过一个冬天,两人的私人物品可能有混淆。就算后来过了冬天,两人各自分了屋子,也都在贾母院子里,隔得很近,经常串门,宝玉丢三落四,经常会把东西放在黛玉屋里,紫鹃帮忙收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王善保家的这才作罢,凤姐不仅又一次救黛玉于危难之中,为了不使黛玉多心还特意瞒着她查抄之事,陪她说了好一阵子闲话。</p><p class="ql-block"> 可也有人说王熙凤顾黛玉周全不过是为了讨贾母欢心。若非得这般牵强,那凤姐顾全邢岫烟又做何解释?</p><p class="ql-block"> 邢岫烟可是邢夫人的内侄女儿,众所周知王熙凤婆媳素来不睦,凤姐是没有必要借邢岫烟来讨好邢夫人的。但贾母叫王熙凤安排邢岫烟的住处时,思虑周全的王熙凤将其安排在了迎春处。一来迎春是邢夫人的继女,两人在身份上匹配,二来迎春性子温柔,断不会给邢岫烟委屈受(至于迎春房里的下人不听使唤又是后话了)。邢岫烟是贾府的客人,王熙凤不仅破例发给她2两月利银子,还在其因银子不够花而当掉冬衣时,送了一件猩猩毡的斗篷。虽说斗篷是经平儿之手,可凤姐也说了:所以知道我的心的,就是她知三分罢了。可见平儿的行为凤姐是默认的。</p><p class="ql-block"> 若说王熙凤对人好,不过是有所图,那就太肤浅了。对于山野村妇刘姥姥,她又图什么呢?头一次刘姥姥来打秋风凤姐就接济过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众人纷纷慷慨馈赠。可刘姥姥是个自尊心极强的老人家,她觉得收了这么多东西受之有愧。</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看在眼里,连忙上前发自肺腑地对刘姥姥说了句:也没有什么,不过随常的东西。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舍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凤姐这句话说到刘姥姥心坎儿里去了,非常贴合刘姥姥当时的心境。给了不好意思拿这些东西的刘姥姥接受的台阶,也给了刘姥姥足够的安抚和尊严,让刘姥姥拿了这些东西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刘姥姥对凤姐自然是感恩戴德,铭记于心,这也就有了后来在烟花柳巷救下巧姐报恩一事。</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句禅语:与人方便多慈悲,慷慨施舍事常为,他时倘或逢灾厄,逢凶化吉定无疑。</p><p class="ql-block"> 刘姥姥当日给凤姐的女儿巧姐儿取名就是这个寓意,后来也应验了。其实如此看来,接济刘姥姥并非正是凤姐平生唯一所做的好事,而是平日里她周全大家积了善因,才在巧姐身上结了善果。</p><p class="ql-block">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惟有圆形的人物才宜于扮演一个悲剧性的角色而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才能够使我们产生除了幽默诙谐和恰如其分以外的任何感觉。</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正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圆形人物,她的一生是女枭雄的一生,能把上千人的荣国府打理的井井有条;但也是悲哀的一生,暖不住丈夫的心,最终夫妻离散、因待下严苛,贾府的下人都对她多有怨言。</p><p class="ql-block"> 但不论怎样,人性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凤姐这个艺术形象将永远辉煌灿烂,她给后人的启示也是非常深远的。</p> <p class="ql-block"> 晴雯:作者笔下的睛雯,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她敢爱敢恨,性格如火,是红楼里极有个性的人物之一,反抗意识、人生而平等的意识,在晴雯的形象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金陵十二钗中睛雯排又副册第一,可见睛雯在作者心中也应占有一个很特别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睛雯是美丽的,晶宝剔透。“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病中睛雯亦如西子,何况健康乎!</p><p class="ql-block"> 睛雯是真实的,像“水”一样。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无所顾忌,毫不掩饰。而书中有一句对晴雯的评价:“使力不使心”。可见,她不是一个爱用心思的人。说的话,大多是不经过大脑的。她不会用心机和智谋,而只会本能地用牙齿和爪子来保护自己。宝玉对她,显然是比较娇纵的。我想,宝玉欣赏晴雯,除了其出众的美貌外,大概就是喜欢晴雯的这种真实吧。</p><p class="ql-block"> 晴雯的致命之处,就是没有学会处世的技巧。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人,尤其像晴雯这样处于比较复杂的环境中,学会处世技巧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那些饱经世事,比如贾母,或是有着慧根,比如宝玉的人,则可能会更懂得晴雯的可贵。</p><p class="ql-block">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晴雯一生中的亮点:无忧无虑,阳光灿烂。越是美好的,就越难挽住,终不免风流云散。正所谓“命比纸薄”。晴雯不是宝玉的知己,却也是同路人。因此,宝玉痛惜晴雯,为其作诔。我想,像晴雯这样的人物,是不该在红尘中的。像这样的“芙蓉女儿”,只能生活在一个远离尘嚣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丫头,她有着出众的资本:美貌、手巧。其优秀的程度,足以让人嫉妒。而睛雯的一张利嘴,也几乎得罪了所有人,以致于听说晴雯被逐,那些婆子们个个拍手称快。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那边的人,她居然都得罪了。而睛雯就死于众人的“毁谤”。晴雯在谗言下,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逐。</p><p class="ql-block">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冤的。金钏儿虽然也是“狐狸精”的罪名,但毕竟自己的行为也有些轻佻。四儿、芳官,也是有心笼络宝玉。独独晴雯,虽然对宝玉有一些朦胧的情感,却也“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她属于被“毁谤”,是无中生有(因为无“密”可告)。而这“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睛雯就担了这勾引宝玉的“虚名”。终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p><p class="ql-block"> 她的独特价值,不在于美丽风流,而是她的品性高洁――而世人所不容的,正是这一点。她这样的人,注定是要为王善保家的这样的恶俗小人所嫉。</p> <p class="ql-block"> 喜欢香菱,香菱原名甄英莲,是《红楼梦》第一个出场的女性,也是红楼众钗中最纯洁,最善良,最真诚,最阳光,最让人怜惜的一位少女。</p><p class="ql-block"> 香菱(英莲)命运多舛。她4岁时被人贩子偷走,大概12岁时被带到金陵卖给酷爱男风的冯渊。但当冯渊迎娶她的时候,她又被人贩子卖给呆霸王薛蟠。薛蟠打死索要香菱的冯渊后,强行带着香菱,跟随薛姨妈一家进了贾府,薛宝钗给她改名为香菱。薛蟠娶了夏金桂后,夏金桂为了表现自己的“文化水平”,并贬低宝钗,又将香菱改为秋菱。</p><p class="ql-block"> 薛蟠本是一个粗鄙不堪的“顶级”渣男,没过多久便视香菱如“马棚风”一般了,并在夏金桂的唆使下对香菱上下其手,百般凌辱毒打。夏金桂也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陷害香菱,欲置她于死地。香菱被这对渣男渣女折磨得生不如死,命若悬丝。</p><p class="ql-block"> 香菱是美丽的。《红楼梦》第七回中,借周瑞家之口,夸她“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蓉大奶奶就是秦可卿,位例金陵十二钗正册,是曹雪芹重点刻画的、兼具宝钗、黛玉二人之美于一身的大美女,也是红学界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形象。在此处借另一人物之口将她与香菱相提并论,可见香菱的美在红楼众钗中应该是相当出色的了。</p><p class="ql-block"> 香菱聪慧,她出污泥而不染,陷沟渠而远望星空。香菱学诗就是一例。薛蟠外出后,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她便拜黛玉为师,潜心学习诗歌创作,以至于迷恋到茶饭不思、废寝忘食的地步,最终学有所成,写出了大家公认的好诗。</p><p class="ql-block"> 香菱的心灵是纯洁、高尚的,他对谁都一片真情,什么时候都以明丽纯洁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比如。薛蟠要娶夏金桂,她比薛蟠还兴高采烈。与宝玉说起此事时,宝玉暗示她,娶进夏金桂,对于她而言并不是好事,且为她担心。她还责怪宝玉,说他是一个“亲近不得的人。”因为香菱把夏金桂当成了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娶进薛家,她又多了一个“诗友”,因此她对这个女人的到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香菱最后的结局,前80回没有涉及。从她的判词推测,她最终被那对渣男渣女折磨而死,是“千红一窟(哭),万颜同杯(悲)”中最悲惨的一个。这样一个如花似玉、心灵阳光纯洁、命运悲惨的女子,怎能不让人怜惜!</p> <p class="ql-block"> 鸳鸯:在《红楼梦》所有的丫鬟中,鸳鸯的地位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应该是当数第一的,连凤姐都称其为姐姐,她的年龄最大,地位最高,连主子都要敬她几分,这并不完全因为她是贾母的丫头,而是因为她敢做敢当,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是因为她的性格,她的见识,她的胆量。</p><p class="ql-block"> 鸳鸯是红楼梦中具有反抗精神的一个人物,她并不像其他丫头一样,一旦有了攀龙附凤的机会,就甘心付出一切,她认为她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对于自己的感情。因而在邢夫人、王熙凤和她嫂子的连番轰炸中坚定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破口大骂其嫂一段更是叫人拍手叫绝。</p><p class="ql-block"> 三宣牙牌令,宣出了鸳鸯的风华;誓绝鸳鸯偶,誓证了鸳鸯的刚烈;无意遇鸳鸯,遇知了鸳鸯的善德。殉主登太虚,殉出了鸳鸯的悲情。所有的点点滴滴印证了警幻所言,她是一个真正的情痴,当她的真情无处可寄,无人可托时,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更忠于自己的人格,眼见得她身边之人乐此不疲的苟活在庸俗的追求中,她却独用一份自爱与真我直面一切浮华与萧索。</p><p class="ql-block"> 鸳鸯令人想起荣国府元宵夜的烟花,绚烂而落寞。而鸳鸯,她比烟花更落莫,也比烟花更绚烂。</p> <p class="ql-block"> 紫鹃:林黛玉的侍婢紫鹃,是一个聪慧多智、倾心助人、纯洁无私的光辉女仆形像。她是那么的真诚善良,细心体贴,为人着想。所以曹公以“慧”许之。智者乐,仁者寿。黛玉思想爱走极端,她却豁达得多。她是最没有奴性的,晴雯比她尚有不如,因为晴雯努力摆脱奴隶身份,凡事争一口气,而她潜意识里就没把自己当奴隶,她是把黛玉当作自己的朋友去关怀爱护的。为帮助宝黛爱情不辞辛苦,无怨无悔。 而且是“一心为姑娘着想”,不掺杂任何个人私利,正是她丝毫不考虑自己、一心为友的侠义和品德,才赢得千百万读者的欣赏和喜爱。</p> <p class="ql-block"> 平儿:王熙凤从娘家带来的丫鬟,是通房大丫头,凤姐的心腹,贾琏的爱妾。</p><p class="ql-block"> 平儿是美丽的:在宝玉眼中她是“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在贾母眼中她是个“美人胚子”,贾琏眼中的她“娇俏动情”∙∙∙∙∙∙</p><p class="ql-block">平儿又是美丽女人中极通人情世故的女人,上上下下打理得十分周到,恐怕是贾府中人缘最好的人。她上下应酬左右逢源,宝玉忍不住感叹到“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p><p class="ql-block"> 平儿地位不高, 却因为是掌权人王熙凤的左帮右臂而手握实权,显示了极强的管理能力,贾府之大事物之杂,王熙凤顾及不到的事全靠平儿照应, 但她决不以权势欺人,待人宽厚,行事正派,体谅下人。</p><p class="ql-block"> 平儿心地善良。贾琏偷娶尤二姐为妾,凤姐借刀杀人借秋桐对付尤二姐、并暗中指使下人虐待二姐,茶饭只供应些不堪之物,别人都不敢理会,独平儿不忍心,总是自己拿出钱来给尤二姐买吃食,凤姐知道后大骂,但她仍然暗中照顾柔弱的尤二姐。</p><p class="ql-block"> 黛玉高雅纯洁、具有诗人气质,脱俗而不能融于世俗社会;宝钗美丽端庄、谨慎而失于伪善。只有平儿——这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色,只有她能咽下苦涩依然美丽的游走,她是《红楼梦》中唯一接近完美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 龄官:大观园中女伶。扮演小旦,色艺双绝,个性倔强。元妃省亲时,她的唱腔和表演,作尽悲欢情状,元妃特赐糕点,因命再作两出。贾蔷命作《游园》、《惊梦》,龄官以为此两出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从,贾蔷拗她不过,只好由她意思演出《相约》、《相骂》两出。她倔强的个性,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龄官的性格主要是通过贾宝玉眼中与贾蔷的关系来表现的。有一日,宝玉隔着篱笆看见一个女伶蹲在蔷薇花架下,手里拿着簪子不停地在地划著土,一边悄悄地流泪。宝玉随着簪子起落看去,画来画去是一个“蔷”字,不觉看痴了。心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第三十回)后来,宝玉想起《牡丹亭·惊梦》中的一支曲子来,到梨香院请龄官演唱,才知当日隔着篱笆所见的女伶就是龄官。龄官对宝玉并不奉承,正色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我们进去,我还没有唱呢。”一会儿贾蔷提着一个雀儿笼子回来,哄的雀儿串戏,原想是给龄官解闷,龄官看了,冷笑了两声,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第三十六回)她把贾府比作“牢坑”,见出她对贾府所作所为的强烈不满。她是一个女伶,社会地位低下,但她并不屈服。她要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她的倔强个性也正是对所处环境和不公平待遇的抗议。贾蔷听了这一番话,急得起誓,当场放了雀儿,又匆匆要去为龄官请医调治。宝玉从旁看如此情景,不觉痴了,才懂得龄官划“蔷”深意。</p><p class="ql-block"> 龄官的个性,她的痴情,她对自己命运的抗议使贾宝玉对人生和人的感情有了进一步的领悟。</p> <p class="ql-block"> 刘姥姥:《红楼梦》中的人物千余,除了并没有实质新内容的过场人物和陪衬人物外,基本都是悲剧性的。上至王侯将相、名士官宦,下至底层百姓;不分主子或奴仆,没有几个是幸运儿。或是整个人生或是某一个方面,总归是悲剧性的失败者。而从出场到终结,能够逐渐转机,稳步前进,得以高寿、善终的唯独刘姥姥而已。</p><p class="ql-block"> 刘姥姥给读者的印象非常突出。作者确实把她安排在一个特殊的地位上。他一共只出场三次,第一次到贾家打秋风,第二次参观大观园,第三次狱神庙探监,却通过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见证了贾府的兴衰荣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有许多非常值得珍惜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均能在刘姥姥身上得以体现。</p> <p class="ql-block"> 一部《红楼梦》,一言以蔽之,写的就是人性,以人为本,人为载体,所探究的是人类最本源的东西,这是高于其他一切宫廷争斗说、家世荣辱说、讥清悼明说的;这部作品写的就是人生际遇的无常,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幻灭,感叹的是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奈,是对人生与社会价值的深层次思考,作品所展现的是一种悲剧之美,但又不是一味宣导出世,仍然具有对于人性的讴歌,对于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跟着“文学趣味问答营”栏目讨论话题,对于《红楼梦》主旨与真谛及有血有肉人物感悟有了一些认识,愿以此文与各位老师学习讨论,纵横点认为《红楼梦》也好,《石头记》也罢,人物素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裙带交织……!其实用八个字就足以概括,这八个字互有联系,可以凝练地交代清楚这部旷世巨著的核心价值,这八个字就是“真”、“假”、“梦”、“幻”、“空”、“虚”、“了”、“无”。各位老师认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