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中的角色转变

穆启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2px;">在危难中转变角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记抗洪救灾中的十渡中心小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2023年</b><b style="font-size:18px;">11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3.7”特大洪灾从天而降,让十渡这个风景秀丽、四季怡人的“山水画廊”变得满目疮痍。十渡中心小学没有遭受洪水的冲击,却变成了一个生命的港湾,一个救援基地,也涌现出一群感人的“抗洪战士”。当李勇校长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感慨不已,赞叹中还带着几分欣慰。他说:“我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开端,也见证了校园多种角色的转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雨洪来临,安置受灾群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7月29日,区教委新任干部调整,这是李勇校长走进校园的第一天。这天,镇政府组织的紧急防汛会议刚刚结束,学校也应势而为,迅速进入署期防汛状态。他交接完手续,便按照主管领导的要求,召开学校班子会,重点布置防汛抗灾事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天下午,乌云密布,雨势逼近,李勇正带领大家查看校园隐患,十渡村东有四户人家,大人孩子12口人向学校跑来,说是险户转移,实在没地儿去了。出于救灾责任,李勇和值班人员一起将他们安顿在了学生宿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7月30日下午,大雨连天,倾盆洒落,村北山洪倾泻下来,低洼处村民为躲避水灾,又有一百多人陆续来到学校。他们之中有老人和孩子,也有残疾和病患,几乎都是空手而来。这时,十渡镇派驻村干部梁甫东、村委主任齐晓虎也冒雨来到学校,正式提出将学校作为主要安置点,接纳附近灾民,并委托李勇全面负责。兹事体大,不可耽搁,李勇随即组织在校人员,将男女学生宿舍的楼门一一打开,冒雨解决大家的避险和食宿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7月31日,拒马河水不断上涨,傍晚村北山洪更加猛烈,如野马脱缰,气势骇人。大水淹没了土地,涌进了村子,水电断了,通迅断了,道路桥梁也冲毁了。这天又有</span><b style="font-size:18px;">许多</b><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民或举伞或挟包先后赶来,拒马公司员工、校外建筑队工人、署期打工学生,也纷纷冒雨躲进学校,这让李勇有些始料未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洪灾突如其来,校园情势也无法向教委汇报,于是他与邱红亮副校长审慎商议,并果断做出决定。他们认为,洪水来临必须将救民救灾作为第一要任,只要百姓来了就接待,一定要让他们有饭吃,有地儿住。于是,两位校长率先士卒,一次次亲临宿舍,安顿每一家受灾群众,又频频出入伙房,了解群众的每一顿饭食。李勇</span>庆幸地说: “由于停水停电,三百人的用水与吃饭问题摆在面前,唯一让我们有点底气的是,伙房还存留着十袋米和十袋面,未来的几天真的派上了大用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危难关头,值班教师及后勤人员均不顾家庭安危,始终坚守校园。他们起早贪黑,烧水做饭,配合打饭,巡视看守。干部们更是楼上楼下问长问短,随时解决食宿中的各种问题。因为夜晚潮凉,宿舍里只有床垫没有被褥,有的村民没穿上衣,有个外地孩子还跑丢了一只鞋子,支委干部便自费从附近一家小店,给他们买来外套和鞋子。一位婴儿刚过两周,没有奶粉,李勇便派人寻找,还安排伙房师傅烧最干静的水,对此全家人倍感亲切。还有一位老人精神不是很好,房子虽然安全却没有备用粮食,说是实在没的吃了才来学校的。她吃完饭回家,邱红亮副校长带着杨爱民老师沿小路送去了一箱方便面和一袋火腿肠,老人很受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非常时期,从校内老师到受灾群众,大家同甘共苦,共度难关。没有水,有米难成巧妇之炊,于是伙房师傅便把几个大盆放在院子接雨水做饭;没有水,厕所冲刷成了大问题,老师们便用垃圾桶接雨水,与村民合力一桶一桶抬上楼去。村民张金英是一位老党员,她处处以身作则,没人指派她便当上了“小组长”。她安慰灾民,组织打饭,发放物资,还批评不良现象,帮助老弱病残,协助学校做好服务工作。她的做法稳住了大家的情绪,也维护了灾民的生活秩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百来名受灾群众在学校里生活,处处让人担忧。断路之后,一个孩子生病高烧,一位老人旧病复发,还有一位肾衰患者急需透析。病人痛苦,家人着急,李勇便亲自安慰,亲自送水,安排学校给他们单独做饭,给予了特殊关照。因附近无法就医,李勇便向镇政府汇报了患者情况,于是许磊副书记便及时联系铁路部门,协调病人转移事项,然后亲自来到学校将病人护送到火车站,安排他们乘坐检修车离开了大山。</span>危重病患的转运救医工作完成后,李勇紧绷着的心才放松下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险情就在身边,困难无处不在,但领导的关心与支持让大家心里更有底气。为便于解决问题,主管教育的刘文云助理提议,成立了由校长、园长、助理组成的临时党支部,遇有困难共同协商,让安置工作更有保障。洪水泛滥,通往学校的桥梁被冲毁,十渡村书记</span>梁甫东立即派人寻找器材,在断桥上架起绳索,用铁框为学校运送水和食物,确保了避险村民和滞留人员的生活。<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天后,天气转晴,洪峰退去,十渡村委会还安排邻近村民齐朝义在家起灶,劈柴烧火,支锅做饭,配合学校共同服务灾民的伙食。镇政府于云飞镇长、杨秀华副镇长、村委会齐晓虎主任,曾多次来校了解灾民生活,指导安置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危难中的校园生活十分艰苦,甚至充满了煎熬,但忙乱之后又很快变得井然有序。洪水退去,村民开始查看灾情,清淤整治,一些灾民开始回村,另一些灾民依然还要回校吃住。这期间,老师们经常和群众交流,尽最大努力满足老人和孩子的需求,也得到了受灾群众的充分肯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8月6日是灾民最后离开学校的日子。告别时刻,老师们听到的是一声声“谢谢”,看到的是不间断地挥手。一位长者走到李勇身旁说道:“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没有你们的救助,我们就会挨饿,就会受罪。孩子不在身边,你们把我们当作亲人和朋友,跟大家一起吃苦受累,就像儿女一样贴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听到这样的活,李勇的心也踏实了许多。这些日子,他一心服务灾民的食宿,全力解决村民的疾苦,不仅感动了每一位受灾群众,也践行了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物资空运,操场变成停机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7月31日,暴雨铺天盖地,拒马河波涛翻滚,公路冲毁,铁路停运,通迅中断,十渡镇村村失联。危难时刻,路路断绝,物资空投便成了唯一的运输渠道,十渡中心小学也成了最佳的投放地点;于是,宽阔的操场也转变角色,承担起“停机坪”的特殊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1日早晨,某部队两名侦察兵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山路、跨铁轨步行来到学校,接恰并安排空运事宜,最后以插旗为志确定了具体投放位置。随即李勇校长便召集在校老师和部分基建工人,手搬肩扛,将八个篮球架一一放倒,一个个抬出投放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天下午,受房山区政府指派,航景创新公司紧急调度一架“应急救援型”无人直升机,向十渡运送应急物资。无人机跨过高山,越过洪水,在大雾中穿行,直奔中心小学。相关报道称:这架无人机是下午3:30分从临时搭建的起降点出发的,应急物资就装在飞机下方悬挂的塑料盒里。它的飞行高度约700米,连续飞越了7座大山。中途山体阻挡信号,飞机甚至一度失联,只能靠无人机的自主控制。整个飞行距离27公里,耗时40分钟,它终于不辱使命,到达了投放地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飞机在操场上空盘旋,十渡镇相关领导和接送人员早已在校园等候,大家亲眼看到,一架灰色无人机停留在百米高的半空中,通过索降的方式将物资精准投放至相应的目标点。空投结束后,无人机顺利返航,渐行渐远,继续完成它的援灾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次空投主要是通迅设备,包括20余部卫星电话和30个应急电源。收到设备后,在场人员都很激动。当系统报告投放成功的消息时,起飞地点的工作人员响起了一片掌声,北京客户端记者还做了现场报道。通讯设备运走后,很快就分发到了各个村委会,缓解了受灾群众的失联现状,打通了十渡多个通讯盲区,为调度指挥节省了宝贵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3日上午,一架银白色直升机又向十渡中心小学飞来。天气睛朗,蓝天白云,飞机由远及近,又在校园上空盘旋,伴着渐响的发动机的轰鸣声,飞机缓缓降落,安全着陆。这期间,螺旋桨的转动带起了巨大的风波,为了安全起见,李勇一直在现场指挥,劝阻围观群众远离降落地点,确保整个过程安全有序,防止发生意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次空运,是公安部门安排的一次系统内的救援任务。主要装运的是生活物资,包括矿泉水、米面油及各种蔬菜。机舱打开后,机组和地面人员协力搬运,老师们也鼎力相助一箱一箱送到场外。相关负责人将部分物资留给学校灾民,另一部分学校派车送到了指定地点。直升机完成空运任务后准备返航,机组和地面人员相互道别,频频挥手;望着直升机渐渐升起,又消失在天空中,人们激动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5日,又一架银白色直升机向中心小学飞驶而来。它依旧是装着灾区的希望,呈现着同样的情景,宽阔的操场上演绎着同样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架架飞机降临十渡,落地校园,就像披着银色羽毛的天使来到人间。这在灾区百姓的心里形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在蝙蝠山下的校园里筑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抢险救灾,电力工人入驻校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强降雨引发的特大洪灾一如摧枯拉朽,高压铁塔冲倒了,各路电线冲断了,水泥线杆横七竖八地躺在淤泥中,随处可见。没有电,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国家电力公司迅速驰援,道路通到哪里,抢修工人就奋战在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5日,通往十渡核心区的道路刚刚打通,一辆发电车随之开进了深山,给十渡灾民带来了一片希望。北京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昕伟亲临学校,查看地形,准备将这里作为“十渡电力恢复临时指挥部”。董昕伟说:“这是我们综合学校环境和设备选定的最佳地点,感谢学校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对此李勇校长表示:“灾后重建,恢复电力是在为十渡老百姓造福,我们一定全力相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6日,灾民刚刚撤离,房山电力抢险部门一百多人开始走进学校。发电机响了,灯光照亮了校园,让每个老师都感到庆幸,憋闷了一周的心情豁然开朗了。电来了水也来了,校园内的生活也便捷了许多,于是兄弟区县电力工人又一波一波入住校园,人数最多时</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达到八百余人</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庞大的队伍涌进校园,这让李勇和值班老师多少有些措手不及。于是,大家全力以赴,人人行动,清扫学生宿舍,搬运教室桌椅,腾出房间,安排床位,一些老师的宿舍也让给了电力工人,尽最大能力方便电力部门住宿和办公。为了让电力工人用餐得到保障,学校迅速收拾伙房,检查各种设备,主动协调燃气公司运送液化气瓶;期间,因电炒大锅不停的使用,坏了就积极维修,蒸车不断运转,坏了及时调借。在校领导、老师、工人亲临伙房,亲自动手,做饭、择菜、烧水、分饭,积极配合并协助伙房做好安置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由于人多车多,校园内进进出出的车辆络绎不绝,学校便派专人安排工程车的停放,既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又让各种车辆顺利进出。由于多是重型车辆,路面破损了,操场轧坏了,房山电力公司领导承诺说:“凡损坏的设施我们都将予以赔偿,并与学校长久共建,每年为学校至少做一件好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解放军92228部队与学校是携手单位,院党委李云主任得知校园情势,立即安排采购,援助灾区。8月7日,宋开财副院长一路坎坷,亲自跟随,用军车将紧急购置的纯净水、米面、方便食品等救灾物资,迅速驰援到十渡小学。为了不添麻烦,他们没喝一口水就又返回了部队。学校将这数万元的生活补给,作了合理分配,一部分留给电力工人,一部分送给受困群众,另一部分用来慰问受灾并为抗洪做出贡献的老师。一车物资解决了学校急难愁盼的关键问题,也彰显了大灾中的军人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8日小信号车运来两部通信设备,分别放在了操场和教学楼顶,解决了老师的通讯问题。于是,李勇便组织老师与孩子家长电话联系,追问学生情况,联系不上就派车安排老师亲自登门;经了解,316名学生均无意外发生,老师们的心也踏实了许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电力工人整整在校度过了十四天,抢修队员早出晚归,近千人奋战在河岸和村庄。人们看到,电线杆上抢修工人上上下下冒险操作,归来时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满身泥浆就急匆匆吃饭;人们看到,电力领导果决指挥,汗流满面,深夜开会灯光久久不能熄灭。十几天来,学校为他们解决了食宿问题,提供了停车场地,学校设备用坏了,塑胶操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破损</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了,但双方的友谊却加深了。为了感谢学校,他们还抽出时间帮助查看并维修线路,把校内外存在的陈旧电线撤除,把危险的线杆拔掉。公司领导安排人力,对低压进行改造,移杆换杆,更换变压器,又将光铝线改成光缆线,大大提升了线路负荷,解决了学校后期用电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保证新学期正常开学,几百名工人提前撤离了校园。临走,房山供电公司的领导给学校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校企联合,共抗山洪勇担者;无私奉献,同舟共济送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天夜晚,李勇辗转难眠,两列金色的大字在眼前浮现着;他回忆起电力工人的日日夜夜,顿生敬意,提笔书写并转发了一篇数百字的感言。结尾写道:“你们不仅给灾区送来了黑夜中的光明,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涅槃重生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抗洪有我,舍小家顾大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非常时期,无论是干部还是老师,都经历了一场洪水的考验。他们无私无畏、勇于担当,转眼便从教书一线迈向了救灾前沿,转变成一个个感人的“抗洪战士”。 抗洪有我,舍小家而顾大家,就是对这一形象的生动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暴雨红色预警下达后,邱红亮副校长便开始值守校园,他和李勇校长并肩战斗,冒雨巡视校园,查看灾情。暴雨致使围墙倒塌,一侧房屋严重漏雨,室内雨水存积,他便和老师们一起找来工具,一下一下往外掏水。灾民入校,断电缺水,食宿困难重重,他便跑上跑下,尽全力满足群众需求。8月4日,因交通中断,音讯不通,他钻山洞、冒酷热,步行十里,沿山路到达六渡,然后岀山到达张坊,拨打电话向区教委汇报救灾情势,回来又为伙房采购生活物资。整个暑期,他以校为家,很少休息,白天忙于各种救助工作,晚上安排新学期的教育教学。李勇回忆说:“当他听到小儿子通过留言告诉他爸爸我想你,爸爸我爱你时,这个硬汉流下了眼泪。他的住处离校并不算远,家里也受灾了,但他却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连家庭受损情况都没顾得上报。正是因为有了邱校长,才使我在整个指挥过程中前后无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雨洪来临时,晋海兵主任正在城关住院,也与学校失去了联系。当他得知十渡灾情时,病没查完就决意出院。8月5日,通往十渡的道路刚刚打通,他就一路颠簸,开车赶回了学校。走进大门,看到校园的救灾场景,看着李勇疲惫的样子,两人含着眼泪拥抱在了一起。海兵说:“这些天你们太辛苦了,学校这么大的任务,我必须留下来跟你们一起干!”从此他开始带病工作,照顾受灾群众、安排电力工人食宿、组织装修队抢险,完成基建维修工作,奔忙于各个角落。在村里,海兵也是受灾者,他和父母的房子都在低洼处,家具被淹了,地板塌陷了,淤泥满地,一片狼藉,可他中途却只回家看了一次。这时他的父亲因半身不遂住进了妹夫家,母亲被送到村里的安置点,后来又因病住进了医院。他抛开家庭受灾于不顾,白天忙于校园工作,晚上抽空再去看望父母,时常在电话里商量治疗方案。看着海兵忙碌的身影,李勇感叹道:“海兵真的不容易,家里困难重重,一天也不耽误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伙房的赵悦师傅是一位女同志,她笃实敦厚,心地善良,眼神里又透着几分坚强。自7月29日接班开始,她连续干了一个多月,家里两次冒雨接她回家,都被拒绝了。她说水电断了,人又太多,我走了大家就更忙了。随着校园里受灾群众增多,赵悦从早到晚整日忙碌着,她和同事用木柴一锅一锅地烧水,一锅一锅做饭、烧汤,汗水总是不停地往下流,烫伤了、摔倒了,仍无怨言。为保证老弱妇孺的饮水与吃饭,她顾不上照顾家中的孩子和老人,把时间和心血留给了校园,献给了他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洪水来袭,西石门小区被淹,水深接近两米,小区成了孤岛,十几人危在旦夕。这天,李学军老师也被山洪阻隔在了村中,他得知有人被困,立即前往小区,拉着橡皮筏和几位村民一起游了过去。一趟、两趟、三趟……当他第五次把人救到安全地方的时候,李老师因凉水浸泡浑身瑟缩,嘴唇发紫,有人拉住他说:“你都快60的人了,太危险!别再去了!”李老师却丝毫没有犹豫,又找来绳子继续施救。当受困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时,他才松了一口气。此时,他的车被冲走了,家里的一些财产也被浸泡在水里了,但李老师的内心却多了几分庆幸和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提起这些感人的故事,李勇滔滔不绝。他还介绍说,隗合良老师每天早起晚睡,一个署期忙于后勤杂务,有条不紊,成了我们临时的“大管家”;齐宁同志被老师称作“万能人”,他也一天都没有休息,不仅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还成为了各种临时工作的当头兵,意外受伤依旧不离岗位;门卫的刘殿才师傅,被称为校园的“守护神”,不仅守护着校园的安全,灾民救助、校园重建,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隗有岭主任、段金龙等老师,他们一直奋战在抗灾一线,冒雨检查各种隐患,解决村民生活难题,他们绕山路走山洞,步行数十里去传递信息,向教委报告师生安全状况,每到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典型事例层出不穷,榜样人物就在身边。这里还有多次返校随时完成临时任务的隗合臣老师,有躬身守岗整理食堂做饭的赵献革师傅,有不辞辛苦频繁出车的</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毛廷竹同志</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随时待命并为九渡村捐助2000元物资的隗功全老师,还有为电力工人、消防武警、受灾百姓提供食宿的穆希宝老师,有为西庄村160余名受灾群众提供一日三餐的赵海涛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天降大灾于十渡,亦将大任降斯人。李勇万万没有料到雨洪会给两岸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更没有想到我们的老师承担起这么大的社会责任。在区教委的一次汇报会上,李勇做了一次典型发言,他很自豪,一边介绍老师们的事迹,一边倡议为他们鼓掌。在李勇的眼里,这些老师就像一个个“抗洪战士”,他们勇于担当、舍己为人,一度成为山村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社会帮扶,校园旧貌换新颜</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受特大暴雨的袭击,十渡<b>中心</b>小学虽然地势优越,也未能逃此一劫,依然遭受了严重损失。楼后高大的围墙大面积倒塌,屋顶漏雨致使室内水潦积淤,墙面开裂甚至一块块脱落,塑胶操场变形、凸起或破损。洪水过后,各级领导十分关心十渡灾情,多次走进校园指导工作。刘宇辉副市长、靳璐副区长对校园救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校园重建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区教委郭冬红主任在巡查时说:“即便不是雨灾,校园也太陈旧了,需要重新整修,应该建成一所既能教学,又能安置灾民的学校。”十渡镇党委书记梁义国、镇长于云飞等领导也来学校查看灾情,关心校园救助工作,并表示全力支持校园重建。</p><p class="ql-block"> 电力工人撤离后,校园环境亟待恢复,朝阳城发集团、北京城建集团、房山电力公司等部门第一时间开展整修和重建工作。尤其是朝阳区政府,他们综合区内力量,对口帮扶十渡,当了解到校园内存在的问题,住建委副主任王国庆便带队到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学校汇报,然后调集相关人员入校,针对受灾后的食堂、操场、教学楼进行实地查看,将墙面破损、地砖破碎、门窗变形、楼顶漏水等安全隐患一一勘查测算,依据实情制定修建方案。房山教委也专项拨款,委托相关部门翻修塑胶操场。l</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重建伊始,楼里楼外便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运料车辆进进出出,施工人员汗流夹背,教职员工忙前忙后。其间,朝阳区城发集团朝开公司总经理郭忠多次赶到学校,检查施工质量和进度,确保工程能够在开学前完工;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承担着修缮工程,罗科庭经理具体负责施工项目,赵伟主任便安排专人做好与学校的协调工作,在校紧盯质量,保障安全,尽量缩短工期。&nbsp;&nbsp;&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月25日,记者进校采访,随后《北京新闻》发布消息:在此次特大暴雨中,四面环山的十渡中心小学受灾严重,各部门第一时间开展修复和重建工作,至今已完成全部基建修复,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在采访中,李勇告诉记者:近日,“朝阳区教委还给十渡小学送来8台笔记本电脑、11台台式电脑,给我们的工作以最大支持。家园被冲,校园受损,我们只想让孩子们赶紧回校,开开心心来上课。”这一天,朝阳实验学校领导还驱车来到学校,对今后在软硬件方面的持续援助进行了深入的座谈。李勇称赞说,他们不仅把朝阳区教委的问候送到了学校,也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截止8月27日,朝阳区住建委牵头援建十渡小学,完成了70万元的修缮工程,并正式交付使用。如今走进校园,新铺的沥青路面平坦如砥,刚刚整修的塑胶操场色彩鲜明,教学大楼红白相间,已经粉刷一新。走进教学楼,教室宽敞而明亮,计算机房的地砖、脚板、墙壁已然除旧翻新;来到食堂,地面整洁,墙壁雪白,房间里不仅安装了空调,一件件新的设备也悉数登场。开学前,北京宝服制衣厂董宁经理也伸出援手,为全校学生每人制作了两套新的校服,他说:“我不图名利,只想为山区孩子做点实事,让他们如愿开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9月1日,秋风送爽,校园里喜气洋洋。开学典礼以“共克时艰渡难关,涅槃重生新起点”为主题,三百多名师生朝气蓬勃,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经领导审阅,文章编入《十渡“23.7”抗洪纪实》一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感谢您的阅读与点赞,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篇通知:</p>

十渡

李勇

校园

学校

老师

受灾

灾民

群众

操场

伙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