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

黄老师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走进重庆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在书记的引领下参观了校园,聆听了“智慧共生,幸福致远”的办学理念,还观摩了《认识周长》一课。</p> <p class="ql-block">  张齐华老师曾提到概念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应该分为这样的两条最核心的路径:一条叫概念的形成,一条叫概念的同化。</p><p class="ql-block"> 概念形成教学的四个关键词是接触、大量、肯定、否定。因此,我们在组织概念学习的时候,可给孩子呈现足够数量的一些素材,以便于他们进行更好地感知、抽象、概括。同时,仅仅呈现素材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要用多种方式对这些素材进行充分的感知,可以观察,可以倾听,可以触摸,可以动手去画一画,摆一摆等,还包括在头脑中展开想象,用多种方式获得对概念的认知和感受。借助正例和变式以及通过反例来从正反两个维度帮助我们获得概念的感知属性。</p> <p class="ql-block">  本年级的教研团队走进课标、走进教材、走进学生,打造了一节概念课的精品课。</p> <p class="ql-block">  🌸感知一周</p><p class="ql-block"> 这位老师先让孩子观察甲骨文“周”字,让孩子直观地对“周”有初步感受。接着提供大量素材,通过摸一摸、说一说、描一描、辩一辩,从实物抽象到图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周。</p><p class="ql-block"> 🌸揭示周长概念</p><p class="ql-block"> 感知一周的活动后,引出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并借助实物和图形,让孩子用数学语言表达对周长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求图形的周长</p><p class="ql-block"> 在求图形周长的过程中,让他们在实践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以“研究任务单”为载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借助不同的测量工具、采用不同的方法,操作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在类比、推理、交流互动中充分经历周长的形成过程,感悟周长“形”可以千变万化,但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就是它的周长,突出概念本质。通过度量活动,让学生从量化、度量的观点认识周长,帮助学生对“周长”从定性描述发展到定量刻画,发展量感。</p><p class="ql-block"> 🌸拓展提升</p><p class="ql-block"> 出示两个图形,比一比哪只小蚂蚁爬得长?</p><p class="ql-block"> 这与之前张齐华老师团队一名老师的设计相似,但我更倾向于齐华团队的“在长方形绿地里,修一个亭子,比一比前后绿地的周长”的情境,更加联系生活且具发散性,如下图。</p><p class="ql-block"> 🌸生活链接</p><p class="ql-block">丰富素材的支持,拓宽孩子们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本节课的板书设计</p> <p class="ql-block">本节课的拓展练习</p> <p class="ql-block">修建亭子</p>

周长

图形

概念

素材

感知

学生

一周

认识

孩子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