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烙印‖一张炭笔画像 一颗赴死之心

红色八闽

<p class="ql-block">“这张画像有80多年了,是我爷爷身着新四军军服唯一的画像。我担心自己保存容易损坏,捐给福建革命军事馆可以更好保存,也可以让更多市民知道革命前辈的故事。”6月30日下午,说起捐赠的炭笔画像,烈士陈金来的孙子陈上旭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记者看到,画像上的陈金来烈士身着崭新的军装,臂章上有“新四军”字样。他头戴大檐帽,高高的个子、清瘦的面容,腰间的武装带上别着手枪,脚上打着绑腿,背手而立,显得十分英武。</p> <p class="ql-block">陈上旭经查询众多历史资料和回访老同志,向记者还原了画像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陈金来是福清海口人,早年远涉南洋,1926年参加反荷兰殖民主义武装起义,受迫驱逐回国,途经广州时受到周恩来会见。1931年,参加福清龙高暴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下旬,闽中游击队编为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第二连,准备开赴皖南前线参加抗日。时任福清县委书记的陈金来也被编入新四军部队。为了让家人有个念想,抱定赴死决心的他让部队画师在集结地洪山桥附近画了这张像,准备作为唯一的遗物留给家人。</p><p class="ql-block">然而,4月上旬,陈金来接到上级命令,让他留在闽中继续领导该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他只好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这张照片成了烈士唯一的军装照。</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能上前线杀敌,但我爷爷在后方做了大量工作。我父亲是1939年5月出生的,爷爷特地给他取名陈抗日。”陈上旭说。</p><p class="ql-block">当时,抗战斗争形势如火如荼。陈金来在福清、长乐、平潭、闽侯等县发展地下组织。此时,福建省委决定撤销闽中工委,恢复福清、莆田、泉州三个中心县委,陈金来任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领导福清、长乐、闽侯、平潭等县的抗日救国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激励了福建军民的斗志。特别是长乐三溪战斗和琅尾港伏击战,打得日寇闻风丧胆,鼓舞了全省人民的抗日信心。琅尾港一役,陈金来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金质抗日奖章。</p><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陈金来被错杀,1962年10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陈金来牺牲后,奶奶何梅金将珍贵的画像留给陈抗日,并传到陈上旭手中。</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一起呼吁全国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用心用情用力运用好、管理好、保护好红色资源,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代代传。</p> <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于《福州日报》</p><p class="ql-block">记者 张铁国 燕晓</p><p class="ql-block">编辑:徐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