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茶 讲述百姓故事 ——临涣古镇棒棒茶

心烟成群

<p class="ql-block">  喝一壶茶,品味百般人生。临涣古镇的茶,布于市井之中,传于百姓之间,一把黑黝黝的棒棒茶,沏一壶浓浓的茶,几人围坐小方桌,几只矮板凳,吃点瓜子花生小吃,讲述着百姓的人情家事。</p> <p class="ql-block">  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位于浍河北岸,方圆仅有3公里,不算闭塞,亦不繁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攻打的第一座城池就是临涣。伍子胥、曹操和太平军等都在此驻扎过军队。著名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就在临涣镇上。</p> <p class="ql-block">  临涣是个典型的皖北小镇,却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据说临涣的茶,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的茶馆以茶摊的形式出现,进入隋唐时代,临涣地区水路运输便利,商业贸易发达。因经济活动相互交流的需要,临涣古城出现了茶馆。至宋、元朝,茶馆在临涣古镇上已很普遍。明、清时期,临涣茶馆日趋成熟,成为临涣地区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临涣古镇随处可见各式茶馆,老街两侧商贩们贩卖着当地特产香油月饼、绿豆丸子、荷叶腐乳、面皮烫面和各式糕点,还有各种手艺人、说唱者,让原本沧桑甚至陈旧的古镇突然生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临街的茶馆,大概有二十余家,分别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有外地游客居多的怡心茶楼和南阁茶楼,有老年人平日下午消遣打牌喝茶的沈家大院茶馆,有做生意洽谈交流居多的古韵茶楼和浍河茶楼......既有雕梁画栋,亦有简朴无华,但无一例外的都有说唱艺人在台上用扬琴、二胡、梆子等自奏自唱,为茶楼平添一份民间艺术的热闹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临涣最出名的是“棒棒茶”,其实当地不产茶,棒棒茶均是来自六安的一种茶梗,临涣人称之为红茶棒、棒棒茶,六安人很少喝这种茶梗,很神奇的是,红茶棒经临涣泉水冲泡后,入口微甜、回味悠长,而用六安或其他地方水则无法冲泡出这种味道。这归功于临涣得天独厚的古泉水,临涣有四大古泉,分别是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清代《宿州志》写到,早在宋代,临涣的回龙水被商人作为贵重礼物带往汴梁送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有百年历史、装饰讲究的南阁茶楼,茶楼有三层,每一层的客人都很多,约有十多桌,小方桌上铺着蓝白花粗布,矮小的板凳,三两或四五人围坐一起。这里茶的价格从30元至100元不等,我们点了一份50元套餐,一壶茶和一份瓜子花生。茶壶是紫砂的,茶碗是粗砂制成,倒进茶碗的茶色泽深红,清亮透明,入口绵甜,毫无涩味,既不是绿茶味,也不像红茶,只是更接近于红茶。</p> <p class="ql-block">  茶水从壶里倒出直冒热气,浅浅的土茶碗却又能迅速降低水温,入口是刚刚好的温热,一口气喝完,禁不住又倒一碗,一连喝下数碗,真如老板介绍的那样“多饮不撑腹”,反而感觉腹中微暖,很是舒适。</p> <p class="ql-block">  茶客们围着小茶桌,或饮茶、或吃小吃、或闲聊,周围弥漫着棒棒茶的浓香,间或掺杂着香烟味,每个人脸上都是微微的笑意,在这样的茶香氤氲中,时光仿佛驻留,变得缓慢而温柔。</p> <p class="ql-block">  我饮着茶、听着戏,在临涣的一壶茶里,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一种别样的柔软直击内心,茶楼的热闹喧嚣、茶客的人来人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唱戏声,让我深切感受到淳朴真实的烟火气,这是讲述着百姓人情家事的一壶茶......</p><p class="ql-block">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会有喝不完的好茶;生活似茶,静心以待,就会就有数不尽的简约宁静。这就是临涣茶馆给我带来最深的感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