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行——常州三杰纪念馆

云淡风轻hp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常州嫂子带着我去她曾经就读过的<font color="#ed2308">常州市觅渡桥小学</font>,隔壁就是<font color="#ed2308">瞿秋白故居</font>。</p><p class="ql-block">电影《觅渡》以瞿秋白被捕后在狱中的回忆作为故事主线,梳理了“<font color="#ed2308">常州三杰</font>”——中国共产党早期三位杰出的领导人<font color="#ed2308">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font>的光辉事迹和革命情怀。<font color="#ed2308">取名《觅渡》,其寓意是觅革命之路,觅走向新中国之路,觅信仰坚定之路</font>。</p> <p class="ql-block"><b>觅渡之名源于瞿氏宗祠旁的这座觅渡桥</b>。近日上映的《觅渡》片中,“常州三杰”曾几次提起家乡的这座桥,因为他们都是江苏常州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瞿秋白(<font color="#ed2308">1899</font>-1935),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重要奠基者之一。</p><p class="ql-block">张太雷(<font color="#ed2308">1898</font>-1927),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p><p class="ql-block">恽代英(<font color="#ed2308">1895</font>-1931),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和革命青年的领袖,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他们三人年龄相近,出生在那个最黑暗时段,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都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b>1895年究竟发生了什么?</b><br></p><p class="ql-block">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以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以清朝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双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font color="#ed2308">《马关条约》</font>。日军占领台湾。康有为第三第四次上书光绪帝。</p><p class="ql-block">10月2日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成立。</p><p class="ql-block">10月2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革命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p><p class="ql-block">12月28日——世界第一部黑白电影《火车进站》在法国拍摄,标志着电影诞生。这一天还被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p> <p class="ql-block">著名作家梁衡曾几次来到觅渡桥附近的瞿秋白纪念馆(原瞿氏宗祠),并写下散文,“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后来又在上海会见鲁迅;到广州参与国共合作,去会孙中山;到苏俄去当记者,去参加共产国际会议……”</p><p class="ql-block">推荐聆听和阅读<font color="#ed2308">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font>https://mo.mbd.baidu.com/r/18IS44s0OoE?f=cp&u=389bf6b35ce7591f</p> <p class="ql-block">走进秋白故居看到这习画处</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电灯之前就使用这种煤油灯。夏天晚上母亲用这盏灯罩去烫死蚊帐里面的蚊子🦟,然后再让我钻进去睡个安稳觉。幸运的是自己成长历程正好赶上了中国和平快速发展的好时代,<b>但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b></p> <p class="ql-block">这次实地走访了常州三杰故居,去触摸那段真实历史。</p> 从觅渡桥出发的秋白 秋白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凭借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以北京晨报特派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最早系统向国内介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创时期的真实情况 <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6日,共产国际三次代表大会期间,在安德莱厅见到革命导师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交谈。</p> 积极翻译宣传马列主义理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写政治理论文章达二百多篇,参与创办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 1927年8月7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1931年5月,被解除中央领导,将主要精力转向革命文化战线,与鲁迅一起参与领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工作,创作和译著了大量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 <p class="ql-block">瞿秋白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p> 在鲁迅家,鲁迅睡地板,让秋白睡床 鲁迅出版秋白作品,在狱中时鲁迅曾积极参与营救。 1934年2月5日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红军决定长征后,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div>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省长汀县被捕。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1935年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后,在罗汉岭从容就义,年仅36岁。</div><div> 既然题为“多余的话”,既然自知“多余”,又何必说? “我不怕人家责备,归罪,我倒怕人家‘钦佩’。 ”——原来如此。 他只希望后人见到最真实的自己,不需要无谓的拔高、粉饰。 在这篇长文里,瞿秋白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以及担任领导人时期的心路历程,是了解早期中国革命的重要史料,也是一位真诚的知识分子的灵魂独白。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quqiubai/mia-chinese-qqb-193505.htm<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介绍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常州中学的校友张太雷。</p><p class="ql-block">张太雷,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打响,12日下午,敌人攻占了起义军的重要阵地。张太雷奔赴前线途中遭敌人伏击,身中三弹,倒在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p> 常州府中学堂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学子 张太雷原名泰来(否极泰来),后因立志化作惊雷,冲散阴霾改造社会,遂改名太雷 1915 年秋考入北京大学, 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 先后在特别班、法科法律学门学习。这期间, 曾在《华北明星报》任英文翻译。在十月革命和李大钊等人影响下, 开始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北洋大学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该学校成立之初名为“北洋西学学堂”,到1896年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br><br>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北洋西学学堂”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 1920 年10 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并在李大钊帮助下, 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p class="ql-block">他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br></p> 为数不多见过列宁党员 马林翻译 国共合作 创办的人民周刊 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 鲍罗廷的翻译 最早认识到农民阶级革命地位的领导人之一 珍贵的影像资料 八七会议参加者 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肯定广州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地位 纪念邮票 北京中华世纪坛 张太雷曾给妻子陆静华写过一封家书:“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br><br>推荐阅读:100年前,天津“90后”写了一封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4188432940369118&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5%BC%A0%E5%A4%AA%E9%9B%B7%E7%BB%99%E5%A6%BB%E5%AD%90%E7%9A%84%E4%BF%A1 妻子陆静华及子女 家世 <p class="ql-block">与张太雷等一起领导了广州起义的恽代英,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p> <p class="ql-block">最后当我看到这些字时,鼻子酸酸的。</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觅渡、觅渡,渡何处?</font>百年前,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青年人也在寻找人生的渡口,他们是同学、同乡、挚友,是革命者、同路人,更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上最坚定的战友。</p><p class="ql-block">这次走进常州三杰的故居,三位先驱的烈火青春故事,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历史。他们的理想主义和英雄气概是对现代人们在精神上的一次洗涤。</p> <p class="ql-block">与恽代英纪念馆相连的是近园,又名静园、恽家花园,是江南地区极具明末清初风格的私家园林,也是常州市目前唯一一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园林。</p> 翻看这座园子的历史,它也是饱经沧桑。它最初是明末陕西布政使恽厥初别业,称“东园”,清康熙六年(公元1672年)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杨兆鲁辞官回乡后购得此园,经营5年而建成,以“近乎似园”,故题名“近园”。同治初这座园子再次易主刘家,到了光绪年间,邑人恽彦琦又以6万两银从刘家购得,恽家修葺后改名“复园”“静园”,俗称“恽家花园”。就这样几经辗转,园子再次回到恽氏家族手中。<br><br>恽厥初、恽寿平、恽南田、恽彦琦和“常州三杰”的恽代英等“恽氏”家族,在旧时的常州地区有着极大影响力。 现代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先生曾这样评价它:“常州近园,映水一山,崖道、洞壑、石蹬,楚楚有致。” 杨曾邀请著名画家恽南田、王石谷、笪重光等雅集园内,杨作《近园记》,王作《近园图》,恽书石,笪为之题跋。 常州四大园林,非常有意思:<br>近园,近乎似园;<br>约园,约乎成园;<br>意园,意之如园;<br>未园,尚未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