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南疆游

侯爵一歌

<h3>2023年的10月21日,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们一行二十八人来说,却是个非常不寻常的一天。倒不是因为与历史上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南美洲发现了新大陆撞在了同一天,也不是因为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这天将灯泡试验成功,而是因为今天,我们将踏上一个旅程,一个期盼了多年之久,又因疫情整整耽搁了三年的南疆之旅。<br>时间等得起,可我们的岁数等不起;景点等得起,可身体的状况等不起!<br>那神秘诡异的昆仑山,那广袤顽强的胡杨林,那独居特色的独库公路,那独显周易国学的代表八卦城,那鬼斧神工的神秘大峡谷,那惊险刺激的盘龙古道,那望而生畏的塔克拉玛干曾经都是我们的一个渴望亲密接触的、遥远的梦想!<br>因季节气候需适宜,行程需科学,规划需合理,时间需恰当,所以,一次旅行并不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囊其所有。<br><br>上午10.05,山东航空sc4923航班载着我们一行直奔乌鲁木齐。<br><br>耒聚一行赴南疆<br>金秋十月看胡杨<br>乒乓牌友齐合唱<br>万里高空望穹苍。<br><br>武宿飞天窝铺降<br>雄鹰千里晴空翔<br>帅哥美女精神爽<br>乌市小吃撑肚肠。<br><br>感谢海成、建冬等组织者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集体购票的方便、才有了我们顺风顺水的出行!感谢合唱团员们的热情奔放,才有了我们一路的欢歌笑语!感谢乒乓球友的强健体格,才有了我们一路装卸行李的轻松;感谢牌友们的组合,才有了我们全程互助友爱的体验!感谢我们这些天性善良,恪守底线的人才换来天佑恩赐,阳光是那样的清澈,空气是那样的新鲜,就连塔克拉玛干也一改往日的暴脾气,温顺的像个大家闺秀!令人望而生畏的4200米乔戈里峰,也绽开灿烂的笑脸,暂敛高反锋芒,以最高礼遇款待着这些不服老的大龄青年!呼吸像在两三千米海拔的感觉!<br>一个团队,团结和睦最重要,俗话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一个人脱离轨道就会影响一群人的心情,一个人的不合拍,就会弹奏出不和谐的音符!<br>人生相逢便是缘,志同道合便是幸!所幸,这二十八个人都能够共苦同乐,无私无疑,和睦相处,给我们的行程带来了难忘的快乐!<br>(一)<br>罗布人村寨<br><br>按说,罗布人村寨,看的是罗布泊人的风土人情,可游览的却是沙山和河流,压根的名不副实。<br>既来之则安之,不同的景,自然有不同的感受。落日余晖,给沙山披上了金装,游客们蜂拥而至,坐卧奔跑、快乐的像个孩子,沙山嬉戏、驼队游戈、河边倒影、空中滑翔,一张张倩影收入CMOS之中。<br>好景自然混淆了年龄的界限,夜色终止了意犹未尽的游览。虽然没有见到罗布人,可是看到了罗布人迁徙后生活的环境,失得相伴。实际上,看什么不主要,心情快乐才是重要,到哪里不重要,放飞自我才重要!权当我们体验了一把丝路驼影,勇闯了一次罗布泊吧!<br>(二)<br>轮台胡杨林<br>轮台胡杨林,号称世界之最,游览最美胡杨林是我们发起南疆行的首要目标,早也盼、晚也盼,今天终于到达了朝思暮想的地方,就连昨晚的睡梦中也能看到那金林倒影,湖光山色,黄叶覆盖的千年古林。可随着胡林的深入和小交通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希望逐渐变为失望,兴奋之情渐行渐远,那个原有的梦中情人也慢慢化为泡影。连一点点按快门的兴趣都荡然无存了!<br>难道这就是夜思冥想的地方?难道这就是诱惑我们多年的仙境?也怪我们提前所做的功课不足吧。<br>也许,我们最初的感觉有失偏颇。当我随着无人机的视角逐渐爬升,平淡无奇的感觉也随之改变,从一百多米的空中俯瞰,金色的胡杨林在广阔的沙漠中显得独树一帜,再配以星星点点的湖泊,将这片大地装扮的丰富多彩,黄林绿湖白沙相辅相成,不断穿梭于其中的旅游车像爬行在林中的甲壳虫,也增添了古老胡杨林的活力!蚂蚁搬家似的游客穿梭于林中摆出各种pose,各色靓丽的服装将原始单调的胡杨林点缀的更加的魅力四射!没有发现她的优美是因为你没有选对角度,没有感觉到她的魅力是因为你的高度不够!<br><br>(三)<br>参观大馕城<br>常言道:北疆看风光,南疆看文化。要想深入了解新疆,了解维吾儿、哈萨克、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的文化,只有到了南疆才会大获收益,吃穿用与汉族大相径庭,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入乡随俗,用一种敬畏的心情去理解她,用一种融入的心里去感受她才能真正体会到个中乐趣。被称为维吾尔族大饼的馕,它作为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主食,不仅伴随着维吾尔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也被赋予了民族历史发展的烙印,反映着维吾尔族人民的精神信仰、生活态度以及民族凝聚力,同时还彰显着维吾尔族文化魅力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br>大馕城位于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br>库车大馕起源于库车市伊西哈拉镇比加克村,因此又叫比加克馕。“库车馕,色金黄,如车轮,溢酥香,一餐未食,三日念想,载真情,传四方”是新疆库车市大馕城文化展示厅入口处的《库车大馕赋》对库车大馕的描写。库车大馕大而薄、脆而香,以“大、薄、脆”而闻名,直径约6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被称为“馕中之王”。库车大馕的特色在于是用库车本地产的小麦面粉做原料,再配以鸡蛋、芝麻、洋葱和胡萝卜丝等辅料,用杏树木材燃烧后烤制而成的。因杏树的木质硬,燃烧时间长,而且含有杏油,燃烧时会发出杏香味,使烤制而成的比加克大馕也具有一种独特的杏香味。<br>2010年3月,库车大馕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库车大馕被评为国家金牌旅游小吃。<br>参观了这座小城,我们大致了解了新疆名吃馕的由来,制作工艺和发展渊源,品尝了她的独特风味。大家返回时,每个人手里都拎着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馕,俨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r>(四)<br>天山神秘大峡谷<br>如果胡杨林让我们感到不是很满意,那么,天山神秘大峡谷可以说我们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欣喜若狂,尽管导游考虑到我们的年龄结构和实际情况一再提醒,往返三公里的景程不必完全走到底,反正一条路,随时可以折返,但28人没有一个掉队,就连腰腿有疾,行走艰难的虎嫂和邹小妹也是毫不示弱,一直坚持到最后!有时候,意志可以让人超常发挥,兴致可以让人忘却疾患!鬼斧神工的丹霞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神似各种宠物猛兽的岩石奇观是数万年磨砺的结果!一个个独具慧眼、具有艺术眼光和探美悟性的同行者,使得一幅幅作品景上添花,一张张留念照都是人景相宜的绝佳搭配!28人人手一部手机,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的内存不够,眼观四方、爬上穿下,唯恐漏掉一处美景;左行右转,顾不得双脚与地球摩擦系数的超负荷,也不愿留下一点遗憾!几个小时的狂轰乱炸,几乎将所有的景色尽收囊中,各种形如狼、酷似虎、狮石壁、鹰头崖的形貌让人不舍离去,穷其所想,也无法准确描述其美,尽其所学,也难以完整形容峡谷神奇之貌!我们来了就不后悔。<br>(五)<br>夜宿阿拉尔<br><br>阿拉尔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地处新疆阿克苏地区旁,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属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2002年9月,国务院批复在阿拉尔垦区设立阿拉尔市,与农一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阿拉尔市被称为塔里木河起源地、丝绸之路必经地、昆岗文化发掘地、三五九旅传承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中线的重要支点。阿拉尔市境内有国道217线、314线和省道207线、210线、309线,玉阿公路、阿塔公路、阿图公路、阿和公路、阿沙公路交汇与此。有昆岗秘境、汉代烽燧、古国遗存、丝绸故道、晋唐石窟等风景名胜。<br>说起阿拉尔,就不能不说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为没有建设兵团就没有这个城市,没有兵团几代人前赴后继的牺牲和奉献,沙漠不可能变绿洲,荒无人烟之处也不可能成为规划整齐,热闹繁华的都市!<br>建设疆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代两代能够完成的艰巨任务,为了繁衍后代,经中央批准,要招收大量的女兵,让兵团战士能够成家立业,安心扎根边疆。导游韦兵所讲兵团招收女兵的动人故事,使大家听的感慨万千,热泪盈眶!一个故事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人物代表了十万女性的忠诚和付出!<br>为了解决当时十万进疆部队长期扎根新疆,建设新疆,让广大疆民衣食无忧,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家庭问题,面对160:1的男女比例实际情况,王震将军向中央提出了招收十万女兵的请求,毛主席最终同意了,于是分别从甘肃、湖南、广西、四川、山东等地招了近10万名女兵进疆。这10万进疆女兵,不仅仅解决了10多万男兵成婚安家问题,还巾帼不让须眉的,和男兵一起奋战在环境恶劣的新疆荒地之上,日复一日的开拓荒地,积极的参与到建设新疆的伟大事业中。</h3> <h3>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再加上水土不服,医疗条件简陋,有病要到团部医疗队治疗,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驴车,到团部的距离又远,需要大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还有土匪的袭扰等外部原因,所以,相当数量的女兵没有坚持到最后,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br>只有我们这些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才有如此切身的感受,才能引起时代的共鸣。我们敬仰他们英勇付出的伟大精神,我们钦佩他们为了祖国大义,为了人民福祉所体现出的无私和博爱!<br><br>古代打仗,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保障对于军队作战的重要性。古代中央王朝在西域驻军,往往达数万人,对于这样的驻军规模,要从外地运粮补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屯田就成为解决军队粮草的最主要方式。<br><br>新疆和平解放后,一兵团加上新疆起义部队和民族军,一共有二十多万军队,如何解决这二十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成为当时的一大难题。<br>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由于新疆本身的自然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分布着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滩,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贫苦不堪。再加上国民党统治的残酷剥削,当地的农业受到极大的破坏。根据历史数据显示,1949年,全疆人均粮食只有 195.6 公斤,棉花仅 1.17 公斤。<br>而且,当时新疆刚解放,一些地区还存在匪患,再加上一些反动势力和外部势力勾结趁机捣乱,为了维护新疆稳定,裁军和撤军也是不可能的。<br>既然当地难以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外部输入解决呢?<br><br>当时王震率军进入新疆之时,除了少部分兵力是乘坐飞机和汽车外,大部分是靠着两条腿,穿过戈壁荒漠和沙漠徒步进入新疆的,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非常差。虽然短期内可以通过采购方式解决粮食需求,但是从疆外运进疆内的运费是粮价的7倍,从经济角度上看非常不划算。再加上那个时候全国到处都缺粮,即使能够找到粮食,也难以运到新疆各个地方。<br>从长远来看,要想解决这么多人的粮食问题,还是要靠自己才行。<br>当时,毛主席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的屯田历史,结合当时新疆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兵团屯垦的模式。毛主席要求除了保留一部分部队执行作战任务以外,其余部队就地开展生产任务。<br>1950年1月,为巩固边防、加快经济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驻疆部队将大部分兵力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当年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br><br>当时的垦荒条件非常地艰苦,没有住房,大家就睡露天、搭窝棚;没有水喝,大家就搬石料自制水泥铺水道,从天山饮水;没有饭吃,大家就用盐水煮小麦勉强充饥。就这样,人民解放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开垦出一片片的耕地。就这样,在一片荒芜人烟的土地上出现了营房、仓库、村落,全军第二年就开垦出超过90万亩耕地,植树造林超过1000万亩,生产出的粮食足够驻疆部队半年的口粮,蔬菜基本实现完全自足。<br>其实,毛主席在军队入疆屯垦之初就早已做了指示:“解放军参加生产,不是临时的,应从长期建设的观点出发,而其重点,则在于以劳动增加社会和国家的财富。”这说明,对于如何治理新疆,毛主席早有打算,而新疆正在发生的一切正是按照毛主席的既定计划在推进。<br><br>1952年2月,毛泽东向驻疆部队发出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虽然垦荒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大家的干劲非常足,各地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推进生产建设。<br>1953年,驻疆部队有三个师的番号发生改变:十六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五师,步兵第五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十七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六师。这三个师改变番号以后,都在番号中加入了“农业建设”四个字,这无疑预示着这些军队此后的工作重心将转向农业生产建设。<br>三、组建新疆建设兵团,解决千年历史难题<br>在前期垦荒实践已经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组建新疆建设兵团的时机已经成熟。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br><br>由此,新疆地区的军队垦荒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化为企业化生产,开始了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建设。当时兵团总人口17.55万人。之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壮年、复转军人、知识青年、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建设,组成以军事化的建制从事生产建设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兵团。<br>此后,新疆建设兵团业务范围不仅局限于农垦种植,还向工业、纺织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等领域发展,承担起社会经济建设任务。<br>1975年,新疆建设兵团的建制曾一度被撤销,不过在1981年又重新恢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其名称也由原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开始二次创业。<br><br>新疆建设兵团不同于中国古代以往的戍边屯田制度。<br>中国以往的军事屯田制度侧重于垦荒和军事防卫这两项职能,军队还属于纯粹的军事组织,屯田所发挥的职能也只是保障戍边军队的粮食供应,所以它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贡献。<br>而新疆建设兵团的职能不只是垦荒和戍边,他更是一个集党、政、军、企“四合一”的特殊管理机构,兵团设有行政机关和政法机关。虽然兵团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但是其管理机构又相对独立,建立了“师市合一、团(场)镇合一”的领导体制,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师管理一个市,一个团管理一个场镇或农牧场。<br>了解了兵团的历史,更使自己感触良多,有感而发,特吟诗一首一并献给读者!<br><br>兵团<br>是一支部队<br>是一种精神<br>更是一个灵魂!<br>王震<br>是一位首长<br>是一位英雄<br>更是一种圣神!<br>边疆<br>是一个地方<br>是一种荒凉<br>更是一个战场!<br>一个故事<br>激发了久违的感动<br>唤醒了远去的热血<br>牵动了内心的衷肠!<br>一个人物<br>代表着是一个时代<br>代表着一种追求<br>更代表着一种信仰!<br>一个号令<br>是一种召唤<br>是一种共鸣<br>更是一种理想!<br>一个英雄<br>让人潸然泪下<br>一个人物<br>让人痛心疾首<br>一个故事<br>让人不堪回想!<br>湘妹子的爱恨情仇<br>铁将军的宏观伟愿<br>何曾不是我们<br>当年的激情向往?<br></h3> <h3>红色<br>成就了<br>几代人的梦想<br>红旗<br>红歌<br>红旅<br>红色圣地<br>红色的历史<br>红色的追求<br>……<br>南疆的过往<br>让一种的思绪<br>在我们的头脑中<br>久久回荡!<br>(侯爵一歌于和田)<br><br>(六)<br>穿越塔克拉玛干<br>塔克拉玛干的原意是“进得去,出不来”,可见其是多么的恐怖!如果没有沙漠公路,一般人想进去是连想一想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何况穿越呢!横跨塔克拉玛干的公路有四条:<br>新疆第一条沙漠公路是从轮台县到民丰县,北起轮南,南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民丰县,公路全长522公里。1995年9月,建成通车,它是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等级公路。公路分支在塔中镇到且末县。<br><br>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是阿克苏至和田,全长42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估算总投资7.9亿元,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这条公路运用了我国沙漠筑路的许多技术研究成果。2007年9月建好,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的建成,将使从阿克苏至和田所需时间比现有路途缩短一半,对于加快南北疆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南疆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有重要意义。<br><br>第三条是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全长333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国家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高速公路G0711乌尉段组成部分。公路建成后,且末到库尔勒的距离缩短280公里,行车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为6小时。<br><br>第四条是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建的首个沙漠公路——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至且末县塔中沙漠公路全线通车。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至且末县塔中沙漠公路项目投资5.85亿元,全长136公里。公路起点自阿拉尔市十四团,接省道S210线,终点接塔中1号公路,再由塔中1号公路可经且末、若羌,到达青海至内地城市。为师市以及南疆县市提供了新的出疆通道。阿拉尔市到且末县缩短了五百公里,到若羌是缩短了近七百公里,到格尔木缩短了将近七百公里。<br><br>2007年9月建成从阿拉尔市至和田市的沙漠公路,是条全长424公里的二级公路,通车后使阿克苏至和田所需时间缩短一半。<br><br>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宽1000公里,南北长400公里,占地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仅次于阿拉伯半岛鲁卜哈利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流沙的面积之大,范围之广令人望而生畏。<br>实际上,自己对挑战塔克拉玛干沙漠,对罗布泊的探秘,对珠峰大本营的向往,对独库公路的追寻一直都没有放弃,只差一个时机。这次独库公路本来也策划其中,只是因为独库公路的开放期与胡杨林的最佳观赏季节相隔一月有余,只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留的一丝遗憾。<br>横穿塔漠,行程没有细讲,所以事先并不清楚,也算是一个大收获吧。其它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为一种梦想。其实,人生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与自己擦肩而过,失去的也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得到的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机遇,世界之大,人生苦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也只不过是一闪而过的一粒小小的尘埃而已,何必耿耿于怀?<br>虽然,塔克拉玛干没有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可怕,毕竟是行驶在公路上,回避了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也许是浩浩荡荡的车队和数以万计的游客的阳气压制了一切魑魅魍魉的蠢蠢欲动呢!所以,她带给我的犹如一个腼腆的小姑娘!<br>诗曰:<br>今天<br>遇到了<br>塔克拉玛姑娘<br>她一改<br>往日的<br>飞扬跋扈、<br>喜怒无常<br>温顺的像一只<br>小绵羊!<br>我们不相信<br>她对加木兄的<br>冷酷与炎凉,<br>也难想象<br>她能让楼兰妹<br>瞬间消亡,<br>只感到<br>她火热的<br>激情<br>和热切的目光!<br>我们似乎是<br>游子回乡?<br>享受着<br>那般激情燃烧的<br>酣畅!<br>偶遇一位<br>特殊的“朋友”<br>硬是挽留我们<br>度过了半日的<br>时长<br>留下了数十年<br>难遇的<br>不解与彷徨!<br>几十位<br>大巴兄弟<br>挤在并不宽裕的<br>阿热勒车场。<br>小贩趁机<br>漫天要价<br>决然不顾<br>良心的掂量!<br>草地<br>沙丘<br>哪怕是<br>一米阴凉<br>都成为<br>游客栖息的<br>地方!<br>一种经历<br>也是<br>一种感慨<br>一分一秒<br>都在考验<br>耐心和涵养!<br>竟让我们<br>肃然起敬窗外那<br>不离不弃的<br>胡杨!</h3> <h3>(七)<br><br>穿越千年古城<br>叶尔羌汗国王宫<br><br>谈起宫殿,我们也许最先想到的是北京的故宫,西藏的布达拉宫,但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是距离喀什古城200公里颇具异域风情的宫殿——叶尔羌汗国王宫。<br>千年前,它曾是称霸西域的叶尔羌汗国,在装饰上有着伊斯兰教别具一格的优秀建筑工艺,但其实,并存的政权统治,以及多次严重的教派斗争,王国早已分崩离析,真正的叶尔羌汗王宫早在叶尔羌汗国时期就被另一个西域国家准噶尔毁于战火。荣华尽落,留给这里满是时光的痕迹,而现在的王宫,是莎车县耗资3个亿根据历史记载重新扩建修复的。<br>由于莎车位于塔克拉玛干和达瓦昆大戈壁之间,因此被常称沙漠中的宫殿。宫殿其实不是很大,但无比精致,以蓝、黄两种颜色为主,看起来很是别致。图案的对称,花纹也规律排序,让人有一种好似进入到万花筒的感觉,看到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庭院、屋顶、走廊、墙壁、颜色,无不透着一股别样的异域格调。<br>步入大门,被这带有浓烈的中亚风格建筑所包围,土黄色的墙壁,配上明蓝的屋顶和花纹,漂亮至极。线条流畅,强烈的对称感,精致的镂空花纹遍布在窗户与墙上,阳光洒落,庄严又华丽。上到二楼换个视角,从窗户或天台往下望,都有截然不同的美感,穿过回廊,站在中庭,仿佛透过这绚丽的万花筒,看到过去的繁华。<br>在建筑规模上,1050平方米的面积与故宫、布达拉宫都大相径庭,建筑风格上,更是差异巨大,一个体现的是优秀传统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中轴布局,左右对称;一个院落重叠,主次分明,布置华丽并绘有佛教色彩的彩绘;而叶尔羌汗王宫,蓝色和黄色两个主色相辅相成,庄重又不失雅致,装饰图案更是奇想纵横。虽在知名度上逊色不少,但它却是新疆异域风情满溢的地方。<br>仅仅是复刻,就令人如此惊艳,不知千年前的宫殿,是怎样的壮丽。这让我们充分感受南疆人的人文情怀,亲身领略了少数民族聚集地的文化。<br>几天来,太阳公公特别给力,紫外线的强度远远超过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地方,虽然刺眼干燥易上火,却给摄影提供了绝佳的光影效果,明暗对比强烈,配以特色建筑风格,每一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每一景都能留下令人永久回味的瞬间。<br>我们这个团女性朋友占了大多数,爱照相、追求美是她们的天性,一天行程结束,成百上千的留影便在群里刷屏,她们不舍得删除这来之不易的每张靓照!<br><br>天山头<br>独库尾<br>轮台胡杨历千岁<br>穿库车<br>食拉尔<br>天山秘境惊心髓<br>望星辰<br>盼前景<br>横跨塔漠载史垂<br>南疆行<br>终不悔<br>机缘老友再相会!<br><br>(八)<br><br>古道盘龙<br><br>盘龙古道,又叫瓦恰公路,是连接新疆塔县县城到瓦恰乡的一条超级且令人炫目的网红公路。<br>盘龙古道位于新疆和塔吉克斯坦之间,是中国与中亚十分重要的交通通道之一。它源于一些卡里巴戛的通行路,是连接古代中亚和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古代中亚丝绸之路的主要道路从塔什干经撒马尔罕、布哈拉至里海沿岸,而盘龙古道则源自于巴格达至喀布尔的北部交通线。盘龙古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分支,于公元前304至329年被希腊人发现。<br>这条建成于2019年的盘龙古道又叫作“蟠龙古道”、“蟠龙古道”等,全长75km,落差达1000米,黝黑的柏油路远远看去就像是黑色巨龙般横亘在帕米尔高原,与高原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油墨画。<br><br>修建盘龙古道首先是为了顺应自然环境,盘龙古道海拔从3000米到4100米,落差达到1100米,如果修成直线,那陡峭程度只能步行了。<br>所以,由于地势的影响,还有高原海拔过高,建设当中为了缩短施工的时间,而且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再加上其它因素的问题,总之,最终造就了这条600个S弯道的公路。<br>盘龙公路因为其600多个弯道,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老司机前来体验,魔幻、惊奇、神秘、壮观、刺激,这些词都不足以表达这条公路带给人们的震撼。人们不禁感慨,中国的工程建设者都太厉害了,这600多个弯道体现了设计者和铺路者的智慧和辛劳。<br><br>一路走来,我们确实领略到了新疆的广袤无际,尤其是真正体验其中的时候,你才会切身感受到:新疆之大、大的出乎你的想象,路程之遥、遥的让你枯燥的想哭!乘车七八个小时看一个景点是家常便饭;起早搭晚饭点不定也是屡见不鲜,原来设想的自己包车,行动自由的念想只落为一个美好的愿望。一路经过的优山美景,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难得一见、令人心动的无数雪山美景,草地牛羊,都成了隔窗相望的过眼烟云,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观其影却难留其踪无疑是一种深深的遗憾,只能感怀往年那种自驾游的乐趣和随心所欲!对于一帮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一次极具挑战的旅行,也许是我们的终生唯一!所以,遗憾之情便更为沉重! <br><br>(九)帕米尔高原的两颗明珠<br><br>喀拉库勒湖中的喀拉”意为黑色,“库勒”意为湖泊,合称黑湖,面积约10平方公里,海拔3560米,是新疆境内海拔最高的湖,因其湖水随季节和时光变幻颜色,故又被人们称为“变色湖”。<br>喀拉库勒湖是高原湖泊,与布伦库勒湖同处阿克陶县帕米尔高原上布伦口乡的慕士塔格、公格尔冰峰脚下,两者相距直线仅十来公里,然而两湖的景色却大相径庭。喀拉库勒湖距阿克陶县约160公里,距阿图什市约220公里,因湖水深邃幽黯,故名“喀拉库勒”。喀拉库勒湖草盛鸟多,景色优美,而且有水怪的传说,更让景点增添了一份迷人色彩。<br><br>湖东面矗立着“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西面雄踞逶迤不绝的萨尔阔勒山脉;湖的南面是一片草原,一到夏季来临,这里水清草丰,湖光山色,碧绿的草地,一顶顶白毡房星罗棋布,与澄澈的湖水中皎洁的冰山倒影相辉映,正如古诗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上牧歌阵阵,湖面上野鸭款款,此情此景,如梦如幻,难怪连公元前10世纪的周穆王至此也大发兴叹,感慨不已。阿图什旅行社在喀拉库勒湖畔开设旅游餐厅,特聘柯尔克孜、维吾尔、汉等民族厨师为游客烹调不同的民族风味餐。近些年国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游览喀拉库勒湖。<br>美丽而别具特色的湖水配上远处的皑皑雪山,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可惜人太多,只要是热门景点,尤其是最佳观赏期,人满为患司空见惯,标志性建筑更是排起长队。幸亏自己带了无人机 ,选择人稀景好之地航拍,只是风大干扰多,图传时有时无,只能草草作罢!<br>白沙湖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千里画廊上的一个重要景点之一,距离哈巴河县城100公里,距离阿勒泰机场260公里、距离喀纳斯机场150公里、距离北屯火车站260公里,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770公里。白沙湖风景区西北距中哈边境约2.5公里,有公路相通。<br>白沙湖景区内囊括了新疆天山南北所有的地貌元素:拥有沙漠、河流、森林、草原、湿地、戈壁、红色人文、自然景观等十大旅游景点,景点分别有:白沙湖、鸣沙山、红叶林、白桦林、眼睛山、西北之北、军武哨所、西北第一连、喀拉苏干沟遗址、抗洪守土纪念广场、沈桂寿升国旗旧址。其核心景点为白沙湖!海拔约650米,其水域面积为5000平方米,是一个被沙丘环绕的沙漠小湖,形似一个巨人脚印,传说它是远古时期夸父逐日,西行至日落之地,留下的最后一个脚印!<br>每到一处景点,照相留影便是最大的任务,好友、同事、邻居、同学,任何理由都是一种合理的借口。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同在一处呆久了便是感情,谈吐共鸣便是同道,相互对眼便是好感!<br><br>(十)告别喀什城<br><br>喀什为“喀什噶尔”的简称,“喀什”是突厥语“玉石”之意,“噶尔“是古伊朗语“石”或“山”之意。喀什在未纳入中原政权版图时,常属疏勒国的范围,张骞出使西域才揭开喀什同中原地区的官方交流。东汉永平三年(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1952年,喀什市正式成立。<br>喀什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对外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喀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喀什国际机场是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br>隆重的开城仪式,将游客吸引至古城东门,这场仪式集合了民族音乐和舞蹈,花车巡游等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表演。开城仪式的表演以喀什古城为背景,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表演者们展示了精彩的舞蹈,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世界。花车巡游成为整个仪式的亮点,精美的花车装饰和色彩斑斓的装饰品吸引了游客的目光。<br>处在同一地平线,密密麻麻的游客挤满道路两侧,为了超越人头拍折照片视频,大家各显其能,手机稳定架,自拍杆都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我本想航拍古城全景,可对屏一直不成功,看到旁边有人航拍,便上前询问,才知此处为禁飞区,说他们电视台的也要申请才能航拍,且高度不能超过100米,因为附近有喀什机场。乖乖,幸好没飞起来,一旦违反了限制,少则尝尝黑屋子的感觉,弄不好要没收设备,罚款拘留!听到这一情况,吓出了一身冷汗。新疆虽好,管理超严,在太原机场顺利安检的同一种情况在乌鲁木齐便行不通,就是一双登山鞋也要脱掉检查,又是安检X光机,又是过包机,还要到另一处复检,真是苦了我这种设备很多的人,没有两三次的返工难以过关。如果有一分奈何,真不愿意享受这种待遇!<br><br>喀什是南疆的代表城市之一,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喀什古城位于喀什市中心,被誉为“喀什的灵魂”、“活着的千年古城”,南疆人文景观的精髓都凝聚在这里。<br><br>市内主要景点安排了三处,香妃园,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和喀什古城。<br><br>喀什古城是第一站,因为上午有开城仪式活着的化石,更是喀什的灵魂,被誉为“最后的西域,活着的化石”。一是历史悠久。古城始建于汉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风貌。<br>二是建筑独特。古城内有印象一条街、铁业公社、维吾尔医医药巴扎、花帽巴扎、艾提尕尔广场、吾斯塘博依路千年古街、百年老茶馆等特色民俗的点位。<br>三是文化底蕴深厚。古城是古丝绸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是我国少有的特色迷宫式城市街区和生土建筑群。<br>四是旅游资源丰富。古城景区2015年7月20日正式挂牌成为国家5A级景区,是新疆5A级历史人文景区。<br><br>虽然最后只留了一天的时间游览喀什,但我们几乎没落下任何遗憾。汗巴扎的美味小吃玲琅满目,几乎囊括了南疆的所有风味特色,汗巴扎最大的优点在于品种很全,你能想到的新疆夜市小吃这里几乎都能吃到,酸奶粽子手抓饭,烤鸡烤蛋冰淇淋,羊蹄羊杂羊肉串,烤包子、缸子肉等各具特色,就看你的胃口了。<br>各种衣帽饰物也让你眼花缭乱,买不买先饱饱眼福。<br>干果,葡萄干和奶制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每样品尝一点,不是大餐胜似大餐,过了这个村,再也没有这个店了。<br><br>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坐落于喀什市中心、艾提尕广场西侧,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br><br>由于对清真寺历史文化不熟悉,所以也引不起多大兴趣,连续数日的辛劳奔波,求新意识早已淡漠,审美视觉早已疲劳,大多想的是给儿孙带点什么稀罕礼物。玉的故乡自然是玉最好,可并不是人人喜欢,各种小吃也是择优选择,适量就好。<br><br>香妃园景区分别从故里、故居、故人三方面讲述了香妃从出生到去世,从喀什到北京,从香香公主到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传奇故事。景区设有游客服务中心、香妃石、香妃迎宾仪式、西域民俗文化馆、香妃故居、民俗婚礼、古水磨、爱情树、香妃浮雕墙、宝月楼、闻香亭、镜池、百果园、榨油机、喀什老巴扎、打馕店、香妃画廊、非遗展示区、抖音美拍基地等。<br>欢迎游客的节目安排了好几场。虽然表演平平,可是少数民族的热情却是应该肯定的!<br><br>这次的南疆十日游,可以说几乎是尽善尽美,天美水美景色美,司机导游团队美,景,美的让人窒息;人,美的让人感动;食,美的让人流连忘返;一切的一切,美的让人忘记了世间的一切烦恼!<br>十天来,我们按图索骥,在导游的带领下,攻略了新疆的半壁江山,吃喝玩乐行,五千余公里的长途跋涉没有留下遗憾,没有出现隐患,没有发生纠纷,只有旅行的愉快,28人像一个大家庭,虽然累,但累并快乐着!<br><br><br> 2023年10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