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尔本听来的故事

钱 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Keville Ernest John Bott 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  应有3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白梦和舒友平两位的之邀,来墨尔本短住一阵。权当把在中国国内的日常日子分过来过。</p><p class="ql-block"> 朋友圈里知道我来到墨尔本,有朋友主动介绍他们在墨尔本的当地朋友和我见面吃顿饭、聊聊天。</p><p class="ql-block"> 在我现在暂住的Heatherdale 50公里范围内,据说有超过50万华人华侨居住。去国离乡,南来澳洲,每位华人都有自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澳洲的历史短,幅员广阔、资源丰富、人口才2600多万人。东南部沿海气候宜人,长期幸福指数应该排第一。东南妩媚,雌了男儿。无忧无虑的生活,缺少爱恨情仇的大起大落,虽是发达国家,但文学似乎略显贫瘠,动人故事不多。有“国家不幸诗家幸”或“愤怒出诗人”。这么富有自由的社会,何处有愤怒呢?</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澳洲也不是天外之地,人类的各种情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样有。</p><p class="ql-block"> 昨晚与一位来自中国大陆、在这里奋斗了近30年的一位朋友的朋友即Q先生(因他本人不愿在公开文章里透露真姓名)吃饭聊天,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时光倒流到33年的墨尔本Ringwood一所教堂。年近七旬的Bott先生,是这所教堂唱诗班主持人,他同时任教于一所当地学院。妻子的突然离世,让Bott先生痛不欲生。他决定离开故土,做一次远行,以此试图摆脱精神困境。那时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事业正盛,他通过香港一家教育基金会,获得去中国江苏省省会南京高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Bott在这所教育学院具体担任一个乡村英语教师培训的班级英语教学。有着40名班级的学生中,一位姓Q的学生,在日常师生交流中,渐渐获得Bott的好感。Bott 的好感来自何处呢?Q先生昨晚与我交流时说,“ 也许是我与Bott先生交流时,偶尔会用一些基督教的词汇,引起他的注意。而我小时候则受到我舅舅的私下影响。我舅舅曾在南京一所基督教堂接受洗礼。而那个年代是不能公开提信仰基督教的。”</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Bott先生正式向Q学生提出,你是否愿意去澳洲留学? Q学生一听,师范毕业不久,就职于乡镇中学才两三年,微薄的工资和农家子弟,何以能负担得起留学费用?尽管大凡那个年代英语专业毕业生,都有出国梦想。</p><p class="ql-block"> Bott先生看出Q学生的心思,当即表示,只要你愿意去,一切留学费用,由我承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Q学生与Bott先生在扬州瘦西湖。</span></p> <p class="ql-block">  Q学生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看到Bott先生坚定的目光,在凝视自己,一时反而犹豫了。Bott说,这样吧,这个学期结束,我先邀请你去澳洲旅游几天,让你感受一下。如果你觉得OK,再来留学不迟。</p><p class="ql-block"> 那时多少名牌大学英语系毕业生都挤破头皮争取公派留学,(那时自费留学生极少),而作为大专毕业的他,且在乡镇中学任教、居然有人赞助留学,想都不敢想,也没听说过。</p><p class="ql-block"> Bott先生用自己钱,请Q学生去澳洲旅游一趟。在此之前,Bott先生让从未乘过飞机的Q学生,预热了一下,为他买了一张南京至上海的飞机票,一段起飞了就开始降落的极短旅程,让Q学生新鲜刺激得不行。</p><p class="ql-block"> 十来天的澳洲之旅回来了,Q学生感受到澳洲的魅力,答应Bott先生,自己愿意去留学。</p><p class="ql-block"> 没有雅思成绩、大专学历、乡村教师、受人赞助留学费用…..,澳洲驻中国使馆拒绝给Q学生签证。Bott先生一听使馆拒签消息,自己亲自到使馆,以自己荣誉担保,这才让Q学生拿到签证。</p><p class="ql-block"> Q学生赴澳留学了,Bott先生也无法在中国待下去,因为一是要为Q学生提供住所,即住bott自己家里,同时因退休金有限,不足以供Q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用,以七旬高龄,又重新找份工作,增加收入。</p><p class="ql-block"> Q学生一读就是本科、硕士、博士。这期间的学费全是由Bott承担。</p><p class="ql-block"> Q学生也追随Bott先生的信仰,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Q学生变成Q教师,结婚之后又生了四个孩子,Bott先生供完至Q博士毕业后,先后又担起Q的四个孩子的保姆职责。</p><p class="ql-block"> 聊到这里,Q先生对我说,我接触Bott先生30年,从未见他发过脾气,也从未说过任何人一句坏话。</p><p class="ql-block"> 我问Bott老先生什么时候去世的?</p><p class="ql-block"> Q先生此时泪在眼里打转,说是疫情期间的前年,以94岁高龄,无疾而终。</p><p class="ql-block"> Q先生还告诉我,Q先生的另一位教友,生前收养了来自多个国家弃儿孤儿50多个,以113岁高龄仙逝。他们的爱心泽福于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我说,我这次来澳洲用于旅途阅读的是一本思想名著《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中文版。Q听后说,可以留下来给我看看吗?我说,当然行,我回到国内再买一本就OK了。不过,还有几天等我读完再给你更好。</p><p class="ql-block"> 听了Q先生这故事,不是给这本书无疑增添了一段活生生的内容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昨晚我与Q先生共进晚餐后的合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