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一一避暑山庄、 外八庙

金戈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该景区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始建于1703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于1792年建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承德避暑山庄按中国地理形貌选址设计,以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部平原区之地形地貌构成中国版图的缩影。山庄造园取法自然,不假雕饰,120余组建筑掩映于山水草木之间, 构成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承德避暑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分湖区、平原、山峦三个景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避暑山庄正门</b></p> <p class="ql-block"><b>文物保护石标</b></p> <p class="ql-block"><b>热河泉源</b></p> <p class="ql-block"><b>山庄小路岸景</b></p> <p class="ql-block"><b>山庄湖区水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外八庙,是指清朝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蒙古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十二座喇嘛教寺庙群。由于当年有八座寺庙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这十二座寺庙在避暑山庄以北的山丘地带有八座,自西而东依次是:罗汉堂(大部分已毁)、广安寺(大部分已毁)、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大部分已毁)、广缘寺。避暑山庄以东的武烈河东岸有四座,自北而南依次是: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其中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乐寺根据《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于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溥仁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溥仁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园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诸蒙古王公为庆祝康熙60寿辰,奏请康熙帝所建。建筑面积约4357平方米。溥仁寺按标准的汉式加蓝七堂规制建造,山门面阔三楹,进深两间,两侧设腰门,内立哼哈二将。进山门东西两侧立幢杆各一,幢杆北摆钟、鼓楼。寺内屏壁前供主尊竖三世佛。左右山墙置坛,供十八罗汉。</b></p> <p class="ql-block"><b>普宁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普宁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一座汉藏结合寺庙。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整座寺院雄伟壮观,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b></p> <p class="ql-block"><b>侧门停车场</b></p> <p class="ql-block"><b>安远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安远庙,又名“伊犁庙”,因主殿普度殿为方形,俗称“方亭子”。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方向,武烈河东岸的冈阜之上,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安远庙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前部较开阔,后部布局紧凑。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寺内分三进院落。第一进山门内是一片广阔的场地,南北各有五间配殿,正面及两侧原有三座棂星门,现已不存。第二进院落以汉、藏结合的平台门与一进院落分开。第三进院落是由70间廊房组成,正中为主体建筑“普度殿”,平面呈回字形,是蒙古族寺庙中常见的“都纲法式”。1988年1月13日,安远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普陀宗乘之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沟镇狮子沟村,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b></p> <p class="ql-block"><b>正门停车场</b></p> <p class="ql-block"><b>须弥福寿之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的南坡上,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须弥福寿之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792万平方米,以藏式建筑为主,建筑手法与平面布局明显带有汉式寺院建筑特点。其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b></p> <p class="ql-block"><b>殊像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殊像寺,俗名“乾隆家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环城北路狮子园北麓,其形制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是一座以汉族庙宇建筑为主,带有藏式特点的佛教寺院。是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建成于乾隆四十年(1775 年)。殊像寺从外观上更多呈现的是汉式寺庙风格,仅在一些建筑细部上体现了藏式特点。殊像寺中轴线前半部分是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会乘殿等组成的典型汉式“伽蓝七堂”布局,后部表现为以宝相阁为中心的藏式“曼荼罗”形制,在整体上,自会乘殿之后,地势陡然上升,依山就势层层修建建筑,形成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建筑轮廓,亦是藏式布局的典型体现。</b></p> <p class="ql-block"><b>广缘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广缘寺属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水泉村位于普佑寺东,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题额“广缘寺”。</b></p> <p class="ql-block">广缘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b>棒棰山</b></p> <p class="ql-block"><b>双塔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注:三十年前,我在赤峰部队时,曾多次往来北京,路经承德,多次观赏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印象很深。这次故地重游,未能全面深入,为保持外八庙的完整性,借用了一些景照,特此说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