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秋风飒爽,秋雨连绵。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这收获的季节,为了提升教师业务技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数学组新课标下概念教学课例展示教研活动如期进行。 </span></p> 上课篇 <p class="ql-block">六年级组课例展示</p><p class="ql-block"> 《圆的周长》</p> <p class="ql-block"> 李晓丽老师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不断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有序、有度。</p> <p class="ql-block">五年级组课例展示</p><p class="ql-block"> 《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 戚丹丹老师精心创设游戏,用饱满的热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引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进行学习,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p> 测评篇 授课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李晓丽老师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本课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总结出圆周长的概念,利用课件出示情境图,引领学生用手指一指圆形实物的周长。通过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探究出了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绕线法和滚动法。引出风扇形成的圆形,引导学生去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率的概念。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细心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是收获也存在着不足,学生说想法时,耐心还不够,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没有让学生完整描述。</p> 评课篇 <p class="ql-block">彭教授:</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群学,创设合作小组。小组要分工合理任务明确,突出合作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利用好学习单引导学生带着困惑进行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尊重、倾听、思考、表达,让学习真发生。协同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学习模式。</p> <p class="ql-block">李明坊组长对数学中概念课堂教学做理论指导,为教师引路</p> <p class="ql-block">邢增燕教导:</p><p class="ql-block"> 邢老师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迁移到圆的周长的理解,借问题引领学生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测量,探究圆周长公式,学生分工交流有实效。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活动一:测量圆形实物,认识研究圆周长的必要性。教师适时提炼测量方法,提高思维层次(化曲为直)接着巧设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活动二:探究圆周长的公式,教师以实践活动引领学习,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符之发教导:</p><p class="ql-block"> 邢老师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入手,建立周长公式表象。通过摸一摸来感知,理解圆周长的概念,体现了感知—操作—抽象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生成圆的周长,利用测量体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本教学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同进步,共成长,希望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p> <p class="ql-block">苏芳萍老师:</p><p class="ql-block">《圆的周长》观课点: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描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具有层次性。</p><p class="ql-block">2.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比较充分,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重点的处理比较恰当。</p> <p class="ql-block">韩宝丹老师:</p><p class="ql-block">《圆的周长》观课点: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1.创设情导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摸一摸圆的周长、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直观建立圆的周长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研究圆的周长的兴趣打基础。</p><p class="ql-block">2.互助合学</p><p class="ql-block">活动一: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合作过程验当中,分工明确,教师巡视和辅导并鼓励。</p><p class="ql-block">活动二:探讨圆周长与直经的关系。小组合作测量和记录,汇报,通过观察发现之间的关系,突破难点,通过表格直观呈现: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直观简单明了,并学会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整节课学生自主探索掌握计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张小杏老师:</p><p class="ql-block">《圆的周长》观课点:课堂基本功</p><p class="ql-block">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掌握基本知识同时,促进学习方法的养成。整节课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课堂语言简练严谨,快慢适度,问题富有启发性,比如,在导入圆的周长的概念时老师用"圆的周长在哪"引导学生指出圆的周长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概等等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板书工整美观,突出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陈秀屏老师:</p><p class="ql-block">《可能性》观课点:观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和理解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确定和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师在教学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这个环节时,创设情镜,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和实践,理解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在教学可能性有大有小时,学生通过合作经历摸球游戏,先猜测,再实验的过程,掌握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还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要想得到科学的结论,要经过多次试验证明。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游戏化,充分、快速地调动学生积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p> <p class="ql-block">钟仪老师:</p><p class="ql-block">《可能性》观课点:观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本节课戚丹丹老师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认知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学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难点内容处理非常恰当。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引领自学情况良好。</p> <p class="ql-block">符文颖老师:</p><p class="ql-block">戚丹丹老师从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明白可能性有大有小 ,随机事件中单次实验的结果不能确定, 但大量重复实验时,结果就会呈现一种规律性 ,整节课,紧扣教学目标 ,活动趣味强,学生参与度大 ,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 ,教学效果较好 。</p> <p class="ql-block">虞露露老师:</p><p class="ql-block">《可能性》观课点:课堂结构</p><p class="ql-block">本节课属于综合与实践这领域内容,通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戚丹丹老师 以活动为主线,通过抽卡片和摸球活动,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亲历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过程,又在活动中回归数据本身,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活动背后的数据意义,虽然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但是一定的条件下,在大量的实验数据下,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最后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邢晓丽老师:</p><p class="ql-block">《可能性》观课点:课堂教学基本功</p><p class="ql-block">1、本节课教学语言准确清楚,简练严谨、快慢适当。</p><p class="ql-block">2、板书工整,美观。内容有条理,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p><p class="ql-block">3、教态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p> <p class="ql-block">王平校长强调:优秀的数学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去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适当点拨,当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p> <p class="ql-block"> 漫漫教研路上,每一位三小教师都在不断进取。在学习与反思,探索与交流中不断创新,用最坚实的脚步走出最扎实的教学教研之旅。</p> <p class="ql-block">编辑:罗彩云</p><p class="ql-block">审核:李明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