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伤心的让人窒息!<br>2023年10月,本不冷的秋天,让许多人失去了温暖! <b>一、你是谁,为了谁</b><br><br><div>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总理,总是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在基层视察奔忙。李克强的为民情怀,是许多人的共同印象。他在2013年上任伊始,便把“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作为政府施政目标。</div> <p class="ql-block">他调任辽宁省委书记后主导了棚户区改造,重点解决了国企改革过程中大量人员下岗难题。李克强在辽宁履新后第一次下基层考察,那天气温零下30度,在两位老人房中,冷风从开裂的墙缝里“呼呼往屋里灌”,水缸里的水都被冻成冰疙瘩。4天后,棚户区改造被列为辽宁一号民生工程。一年后,许多棚户区居民搬进有自来水、有暖气的新房。</p> 2008年李克强升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后,大力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3年他成为总理后又将棚改作为施政重点,持续十年,一直密集关注和督促。他曾说:“中国还有1亿多人生活在棚户区,如果棚户区问题不解决,我们何谈社会公平?”<br>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引发社会对于癌症病人买不起、买不到进口抗癌药问题的关注。李克强迅速作出批示解决救命药问题,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纳入医保方式降低价格。<br>李克强任职总理期间,始终是沉稳平实的,刚上任时他说“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提出“民生问题联系着民情、民意甚至是民心,政府的职责就是要顺应民心,给人民排忧解难,让人民过好日子。”在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在他看来,“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 <b>二、身居高位,却无半点官味</b><div><b><br></b>他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到中央,走上高位,同时也走到人民群众中间。李克强总理的身影,在红墙之内,也在群众中间。</div>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2020年春节,当祖国亿万群众听从政府的号召,居于家中时,我们的李克强总理带着满满的关怀,前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他与疫情防控专家交流,与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视频通话,视频中他恳切说道:“你们在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都感谢你们!”<br>他去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既关怀工人的生活后勤保障,又对医院的工程质量做出重要指示。他说:“要跟时间赛跑,要尽快把这个医院按时建起来,投入使用!”<br>在武汉,他站在群众中间,与群众齐声高呼:“武汉,加油!”李克强总理的关怀,无疑带给身处难关中的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br>李克强总理念念不忘的是中国人民的就业与生活。他说“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都是天大的事。”他说要把就业放在首位,把人民的生活放在首位。<br>这些距离今天不远的故事,只是李克强漫漫生涯中的寥寥片段而已。在过往的岁月里,他关心就业、关心医疗、关心经济、关心老人,关心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足迹踏遍祖国各地,关于他去大江南北视察、走到群众中间去的新闻有很多很多。 <b>三、不惟名、不惟利、只惟实</b><br><br>李克强在主政河南时,第一个向浮夸风开刀,强调多干少说。他所提出的“中原崛起”,“郑东新区”,“中原经济群”的概念,成功驱使河南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成功扭转。<br>主政辽宁时,对棚户区的居民动情地说,“现在你们的房子是东倒西歪、破破烂烂的,等我下次来,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们住上新楼房……要是我说的话实现不了,你们就来省委骂我。”作为中国第一批经济专家,他被境外媒体称为“破解复杂难题的能手”。2008年,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冲击;2009年推进新医改,防治甲型流感;2010年,处理食品安全问题。2012年,首次亮相的李克强没有惊天动地的表态,只有“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城镇化不是靠摊大饼”等大实话,摆出了本届政府三大施政目标: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他主政的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以来最惊心动魄的十年,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实际上静水流深,面对的考验非常多。 一方面,外部环境急速变化,中美贸易战引发的两国对抗前所未有,百年未有大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一再放缓,人口红利的边际效应不断递减,人们对美好生活、对公平正义的向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改革方面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但“不惟名、不惟利、只惟实”的李克强,面对国内外多重叠加的挑战,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避险,尽了最大努力。2013年,他表示,改革进入攻坚期,“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他在世界经济异常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坚定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经济,坚持与企业站在一起,对各种抑制活力的壁垒进行破拆。<br>2014年,在回答“今年的改革最应该从哪些领域突破”时,他说,基本取向就是让市场发力,激发社会的创造力,政府尽应尽的责任,让人民受惠。作为大国“CEO”,他亲自带队走出国门,不眠不休地高密度出访,谈订单,签合同。<br>2021年,在回答经济政策时说,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br>细数他就任总理以来的历次讲话:“简政放权”、“合理区间”、“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是其中最集中的关键词。还有许多先前从未听说过的提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在他的两届任期内,积极应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减除累苛,维护公正,培育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就业优先,注重保障民生。 李克强执政的十年,始终是沉稳平实的,他说“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即将结束任期的李克强谦虚地说,“政府工作有人民群众认可的地方,也有与他们的期盼有差距和不足的地方,这些我们是清楚的。”相较十年前,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诗意告别,李克强的“告别秀”要平实许多。过去十年看上去“中规中矩”的李克强,做着最基础的工作,却一点也不简单。想做的未必全然可以做到,能做的也未必做完了,总是会有遗憾。但人民却从他逐渐老去的身影中,因睡眠不足挂着大眼袋上,看到了一位“不惟名、不惟利、只惟实”的人民总理的鞠躬尽瘁。<br> 李克强同志,一生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了无数心血和智慧,以其杰出的政治家风范和深厚的学识获得了广泛赞誉。他在中国共产党中担任多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总理职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关心民生、倾力改革,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国家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与汗水。他以温和、务实的态度处理国内外事务,为中国稳定和谐的发展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支持与认可。在担任总理期间,他走访各地,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亲力亲为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以对人民的责任心为先,无私奉献,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他的辞世,给中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沉痛的损失。李克强同志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离世使人深感痛惜。人们将永远怀念他那坚定而又谦逊的人格,永远怀念他那从容淡定的微笑。 <p class="ql-block"> 克己奉公为国勤,</p><p class="ql-block"> 强如磐石劲如弓。</p><p class="ql-block"> 总有难料遗憾事,</p><p class="ql-block"> 理应长寿富国人。</p><p class="ql-block"> 千秋伟业中华梦,</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志士承。</p><p class="ql-block"> 永念心间情不舍,</p><p class="ql-block"> 存志高远阔步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