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王十朋故里</p><p class="ql-block"> 杨乡智</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状元故里一淡溪,</p><p class="ql-block"> 云潮楹联江心寺。</p><p class="ql-block"> 功到秋实春作意,</p><p class="ql-block"> 名扬四海水同利。</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手栽樟树连理枝,</p><p class="ql-block"> 圣旨临门王尽志。</p><p class="ql-block"> 遥望山河十万里,</p><p class="ql-block"> 登高不论朋党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金秋送爽,丹菊飘香。2023年10月26日,罗山絮语部分群友偕老伴挚友一行21人,在乐清举行了第八次雅聚,上午参观了南宋状元王十朋故里,中午在喜来登大酒店聚餐,下午参观了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游览了清和公园,众人尽兴而返。因时间来不及,取消了预定参观的省历史文化名村黄塘村。</p><p class="ql-block"> 清晨7:30,我们在鹿城松台广场边乘坐承包的大巴,沿途将4个接客点的群友接上车,经过新建的瓯江北口大桥上层,沿甬台温高速公路前进,后经国道乡道至淡溪镇梅溪村,当通过一座高大巍峩的状元牌坊后,抵达目的地已是10点钟了。大巴在梅溪书院前广场停下,大家下车,开始游览状元故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新建的恢宏仿宋古典建筑,殿门前有对大石狮,正门上方有巨匾,上书“梅溪书院”四个大字。进入院内,原来是座刚建好的王氏宗祠,正堂、戏台和两边回廊都是空无一物。众多巨大的廊柱上,贴着红纸书写的应景楹联,只有大戏台两边的楹联已镌刻好了,是左原王氏二十九代孙王客敬书:“八音齐奏一二刻演出三圣五帝,十人先旅六七步游遍四海九州。”王客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书法学博士。院内的巨柱尚未油漆,木纹清晰,不少群友认为这是用真木料制成,也有几位群友说是仿木构件,引起争议。2016年,有识之士与左原王氏宗族、梅溪村双委商议,在梅溪村梅溪书院旧址重建梅溪书院,亦作王氏宗祠,与附近的梅溪草堂、洗砚池、孝感井、修戒石、童浴池、王十朋墓、王十朋故居、王十朋纪念馆、梅溪荷园、龙王庙等有机结合,成为淡溪生态文化旅游区状元故里景区的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 梅溪书院左拐东边路旁,是一座辉煌的龙王殿,四根粗大立柱上,雕塑着张牙舞爪的巨龙。殿前建有一座金水桥,桥头两边屹立两尊石狮,桥下两边有翘鼻冲牙的白象。院内一角,有一尊王十明全身塑像,原立在梅溪书院右边大门口。龙,中华民族象征,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各地建有龙王庙,祀奉这种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乡民们营建龙王殿,祈求保佑一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龙王庙斜对面不远处,就是梅溪草堂。这里是王十朋入仕前生活与教学的地方。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秋,32岁的王十朋因父丧在家守制,在左原梅溪村大井南首建舍,辟馆授徒。这所家塾名梅溪书馆,又称梅溪草堂、梅溪书院。据说,当年这里溪涧两边种有1000多株梅花,故名梅溪。梅溪书院断断续续办了14年,生员除本州县外,还有台州、安徽、山东等地慕名而来的学子,一期多达122人,开创了乐清勤奋学风和朴实文风,为浙南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梅溪草堂曾是梅溪小学的旧址,现几处房屋按史料记载进行复原,正门是一间书社,左侧主厅用于缅怀圣人。草堂院内正中央,立有王十朋的石像。右侧小院内,有座别致的爽饮亭。</p><p class="ql-block"> 乐清城关自古有梅溪书院,后毁。明嘉靖元年(1522),知县潘璜废东岳庙祀梅溪,并在两庑设塾。这是在王十朋祠内创办了梅溪书院。清雍正六年(1728),县令唐传鉎将城西长春院改为梅溪书院,内设王忠文公祠、讲堂、敞厅、回廊、藏经阁、静修斋、五老堂等,唐县令作《梅溪书院记》。光绪廿八年(1902),更名梅溪学堂,后相继易名梅溪小学堂、蓬莱路第一小学。“大跃进”期间,院舍辟为村办火药厂厂房,后毁于火灾就彻底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梅溪草堂外、状元路旁有口孝感井。井壁垒石而成,井口为方形,中置一石梁,方便立足汲水,把井口一分为二,成为八个角,故俗叫八角井。相传,王十朋11岁时,其祖父患病想吃鲫鱼,其父在此井钓上大鲫鱼,认为孝感所致,故名孝感井。王十朋在《井光辨》《大井记》《孝感井》等诗文皆有记述。</p> <p class="ql-block"> 梅溪草堂西边的小巷里,寻到了王十朋故居。令人失望,只剩下一座破旧的小门台、一垛短墙和两间残破的矮屋,可怜兮兮地嵌在高大的现代民居间。据村民介绍,计划原址复建王十朋故居。</p><p class="ql-block"> 王十朋故居外的大路边,有两株高大的状元手植樟。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状元及第后,奉旨回乡省亲时,与夫人亲手种植了两株樟树。至今樟树高28米,胸径约3米,树基部从地面隆起,树干分支,四方伸展,枝叶茂盛,绿意盎然,气势磅礴。古樟旁边立有一座“状元手植樟”石碑。</p><p class="ql-block"> 状元手植樟左边50米处,有一处小池塘,名叫洗砚池,相传是王十朋年少在家耕读时,经常用来清洗墨砚毛笔的池塘。</p> <p class="ql-block"> 梅溪草堂右转直走数百米处是王十朋纪念馆,2002年建成,占地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整体为三退三进三桥式院落结构,五间重檐式仿古建筑。院内正中立着一座圣旨碑,大殿正匾“状元及第”,正殿内有王十朋座像。左边回廊为不负轩,右边回廊为不欺室。不欺室为王十朋书斋名,请张浚书写书房匾额,意在与人不欺,与世不欺,警勉自己。两边回廊内,陈列有王十朋生平事迹、诗词文集和研究著作以及名人政要的题字等。王十朋纪念馆名是南怀瑾大师题写。纪念馆后面是御史桥和梅园,梅园全称梅溪文化公园,园内种有70个品种1700多株梅花,还有王十朋诗词碑长廊、王十朋著作碑墙和700多首历代名人的咏梅诗碑。诗人群友周青先生赋诗如下:</p><p class="ql-block"> 访王十朋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周 青</p><p class="ql-block"> 沐浴秋风赴淡溪,</p><p class="ql-block"> 钟灵毓秀拱梅池。</p><p class="ql-block"> 怀仁施政长天耀,</p><p class="ql-block"> 砥德砺才青史垂。</p><p class="ql-block"> 身守清廉比明月,</p><p class="ql-block"> 胸存浩气树丰碑。</p><p class="ql-block"> 怡神山水状元第,</p><p class="ql-block"> 遍地馨香尽是诗。</p><p class="ql-block"> 距王十朋纪念馆3里处,有王十朋墓,占地2000多平方米,依山而建,座椅式,坐北朝南,分五坛,墓前有石刻马、虎、羊各一对,寓忠、节、孝之意,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2016年,梅溪村推出了“状元小镇”建设项目,投资8亿元打造300亩“状元”主题文化旅游圈,建设廊桥风荷、梅溪山庄、王十朋故居、百名艺人街、王十朋躬耕园、梅溪农业观光园等。</p><p class="ql-block">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爱国名臣。绍兴二十七年(1157),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历任员外郎、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侍御史、太子詹子、龙图阁学士。先后知饶、夔、湖、泉诸州,以名节闻于世,力陈整顿朝政,抗金复土,救灾除弊,颇有治绩,时人绘像祠之,赐谥号忠文。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著有《梅溪先生文集》《王十朋全集》。</p> <p class="ql-block"> 时近中午,驱车返回乐清城关喜来登大酒店聚餐。21位群友偕亲属加上大巴司机,一起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大圆桌转盘中间,是园林绿植装饰品,四周陈列着八大拼盘和19道山珍海味热菜,还有余孝善伉俪招待的葡萄、蜜橘、鲜枣等时令水果。群友们品尝着郑朴、赵文辉两先生贡献的珍藏原浆和葡萄酒,大家频频碰杯,相互敬酒,高谈阔论,互诉衷肠,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席间,请张立朴、王健浩等先生筹办下一次雅聚活动,商定明年春天在永强举行,盛邀余孝善伉俪和老同事们重访寺前街和五宅丼,参观永强中学旧址和易地新建的校园,再次瞻仰张阁老祠堂。</p> <p class="ql-block"> 中午聚餐后,参观了乐清市非遗馆,游览了清和公园。</p><p class="ql-block"> 乐清市非遗馆,旧馆位于伯乐东路918号总工会二楼,2011年12月开馆。2023年6月12日,座落蝴蝶广场1号楼5层的新馆开馆,成为乐清文化新地标。新馆总面积4041平方米,以“乐承匠心·清韵遗风”为主题,取“区域特色 非遗文化”之精粹,承“以人为本 以物传情”之视角,串连乐清传统文化、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历史人文与风俗民情,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馆内设基本陈列区、数字化场景区、非遗大讲堂、主题文创区、藏品库房等五大展区,运用互动智能展示技术,让参观者移步换景,全方位感受乐清非遗的独特魅力。展示内容涵盖了人类非遗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项、省级名录项目19项、温州市级名录项目108项、乐清县级名录项目165项。据了解,乐清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1人。乐清市被评为2011-201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展出乐清细纹刻纸、黄杨木雕、十字花绣、竹丝绣帘、首饰龙、板凳龙、龙档、鱼灯、根雕、竹编、竹壳雕、象牙雕、蓝夹缬、金漆圆木器皿等数十种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名录作品190余件,件件都是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绝品,令人叹为观止。该馆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开启了一场传古承今的非遗寻踪之旅,穿越历史长河,认知传统技艺,读懂乐清文脉。</p> <p class="ql-block"> 清和公园,位于乐清市中心城区东南角,由“政清”“人和”得名。规划占地面积6500亩,已建成1950亩,水体面积约1050亩,主要由养殖滩涂经挖湖造岛形成,雨季或台风季节可蓄洪270万立方米,有效地提高了城市防洪滞洪能力。清和公园,是一座大型城市湿地公园,由8座别具特色的桥梁连接9个湿地岛屿游览区,园内有100多种动植物,花开四季,鸟飞鱼游,野趣盎然,景观幽美。清和公园作为滨海生态宜居慢生活核心区,供市民旅游休闲、健身娱乐,也是开展科普教育、展示地域文化的基地。周青先生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游清和公园</p><p class="ql-block"> 周 青</p><p class="ql-block"> 漫步园林秀,桥桥架绿波。</p><p class="ql-block"> 远山摇旖旎,倒影舞婆娑。</p><p class="ql-block"> 岛屿繁花艳,风烟雅韵多。</p><p class="ql-block"> 天云同水睦,清静自成歌。</p> <p class="ql-block"> 时近15点钟,告别了余孝善先生,驱车返温。大巴沿G228国道从北口大桥下层经过,这样往返分别穿过大桥上下层,尽览两边沿途风光。北口大桥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长约8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列为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公路。大巴沿途几次停靠公交站,让附近群友下车回家。</p><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群主郑朴先生发帖总结:“各位老同事,早上好!乐清之行开心愉快,收获颇多,圆满结束。感谢余孝善、张永坝、赵文辉的精心安排与辛勤付出;感谢翁莲芬,腿脚不便,跑前跑后拍照,彻夜不眠制作;感谢周青,不顾旅途劳顿,埋头写作,为大家贡献格律严谨意境深邃的好诗;感谢张立朴承接下期聚会的大旗。尤其是陈宝迪、王锷老师,年时虽高,但心态年轻,积极参加,令人肃然起敬。感谢所有的同游者和因故未能参加仍心系聚会的老同事。难得共事一场,友谊天长地久,群有罗山絮语,时有畅游小酌。愿聚会庚续不断,愿大家快乐健康!”</p><p class="ql-block"> 美篇配乐《对鸟》,系张立虎先生推荐,为《温州一家人》电视连续剧片尾曲,胡可演唱。民歌《对鸟》源于流行雁荡山麓虹桥一带的抛歌,是牧童的对山歌。笔者弄到深夜三点钟,只将《对鸟》从专辑中析出,但无法加到美篇中。数年前,笔者为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导游培训班做《雁荡山民俗讲座》课件时,收集了温州市女声合唱团、姜嘉锵、黄作波等5种《对鸟》,其中黄作波和一位女歌手的演唱可以作为美篇配乐,但都不理想。最后,张立虎先生帮助将格式转换成mp3,才成功,衷心感谢!</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撰 稿:张永坝</p><p class="ql-block">摄 影:翁莲芬 朱维亮 赵文辉 </p><p class="ql-block"> 朱国清 张永坝</p><p class="ql-block">配 乐:《对鸟》张立虎提供</p><p class="ql-block">制 作:张永坝 </p><p class="ql-block"> 2023.10.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