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满州里内蒙古草原返程骑游,继续在阿尔山市游览。这是阿尔山博物馆展出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工艺品“桦树皮画”。它是用不同颜色的桦树皮粘贴成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展出的鹿皮靴仿制品。个人觉得就是在现在的大都市,这也是一双很时髦的靴子。</p> <p class="ql-block">阿尔山在宋代是辽国契丹族的居住地。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在白狼峰的山洞中,发现了辽国的文字“契丹大字”。</p> <p class="ql-block">据说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科学的解读“契丹大字”。也不知道这位专家是否还健在。</p> <p class="ql-block">从阿尔山去“乌兰浩特”。沿途的风景渐渐的发生了变化,从辽阔的草原过渡到了丘陵林地。</p> <p class="ql-block">公路旁边远处山上的白桦林。</p> <p class="ql-block">途中有一段连续6—7公里的上坡,骑行还是有点难度的。</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乌兰浩特市,“浩特”是蒙语“居民聚居点、城市”的意思。乌兰浩特是兴安盟政府所在地。这是乌兰浩特火车站,一座典型的蒙古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游览乌兰浩特市成吉思汗庙。成吉思汗庙坐落在乌兰浩特市的罕山之巅,成庙由蒙古族设计师耐勒尔设计,1940年5月5日动工修建,1944年10月10日竣工。这是成吉思汗庙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庙坐北朝南,正面呈"山"字型;融汉、蒙、藏三个民族建筑风格。山门到正殿有宽10米、长158米用花岗岩砌成的81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正殿当中有16根粗大的红漆明柱,四周绘有反映成吉思汗生平与业绩的壁画,中央为2.8米高的成吉思汗铜像。两侧偏殿陈列有元代的兵器,服装,瓷器等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贡奉的成吉思汗画像,这好像就是现在成吉思汗的标准照了。</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成吉思汗箴言长廊。</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诗词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要强调成吉思汗的军事成就。成吉思汗决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武夫,他的箴言很多都非常有哲理。</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庙旁边的“罕山敖包”。</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内的“苏鲁锭”祭坛。</p><p class="ql-block">苏鲁锭的蒙语意思是"矛",是蒙古战神的标志。又译为"苏勒德"。一般是黑白两色,分别叫做"哈喇苏鲁锭"和"查干苏鲁锭",就是"黑"和"白"的意思,黑色象征着战争与力量,白色象征着和平和权威。传说公元1162年农历7月铁木真出生的时候,手中握着一块胎血,掰开后发现,是一个两头尖尖的菱形图案。后人说成吉思汗手握着"苏鲁锭"出世,是上苍派来拯救蒙古民族的英雄。</p><p class="ql-block">铁木真被蒙古各部落拥戴为成吉思汗后,将“苏鲁锭”设在金帐的顶部,并作为蒙古军队的军旗和军徽图案。从此,苏鲁锭代表着战神,代表着成吉思汗,表示着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成吉思汗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内两匹典型的蒙古马雕塑。蒙古马身材矮小,四肢粗壮,虽然短距离冲刺速度不是很快,但耐力极强。</p><p class="ql-block">蒙古马与其他品种的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具有超强的耐力,特别擅长艰苦跋涉。蒙古马耐粗饲,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穿沙漠过雪原,驰骋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成吉思汗塑像,很霸气。</p> <p class="ql-block">与“大汗”合个影,粘点霸气和尚武精神。😂</p> <p class="ql-block">游览兴安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鹿皮弓囊”,在古时也算是豪华装备了。</p> <p class="ql-block">兴安盟地区宋代时属于契丹族辽国。这是契丹族人煮肉的大铁锅。</p> <p class="ql-block">“三苏”之一的“苏辙”,曾做为宋朝的使节出使契丹辽国。这是他在出使途中留下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在宋代时宋朝与契丹辽国通过边境贸易互通有无。这是博物馆展出的宋代景德镇青花瓷器。</p> <p class="ql-block">这三件宋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是兴安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游览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自治区政府驻王爷庙。</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内蒙古很混乱,出现了“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和“东蒙古自治政府”。这两个所谓的政府都寻求与外蒙古合并。国家面临再次被分裂的危险。</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乌兰夫受党中央派遣,带领工作组赴苏尼特右旗。他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民族自治政策。揭露少数人企图搞分裂的阴谋,团结广大爱国青年。没用“一兵一卒”,没费“一枪一弹”就解决了两个所谓的政府问题。1947年4~5月召开“五·一”大会,宣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p><p class="ql-block">乌兰夫在内蒙古地区有崇高的威望,他为制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居功至伟。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自治区政府有自己的货币、议会、自卫军、旗帜。这是当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乌兰浩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这是回民聚居区内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这是乌兰浩特的乌兰牧骑宫,一座蒙古风格的宫殿式建筑。“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或为红色文化工作队。他们活跃于内蒙古的农村牧区间。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我是在文革时期第一次听到“乌兰牧骑”这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乌兰牧骑宫像一座屹立在草原上的文化圣殿。它主要由五大功能区组成,分别为乌兰牧骑展厅、群众艺术馆、大剧院、音乐厅、电影院。是乌兰浩特市民的文化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乌兰牧骑宫广场上的草原雄鹰雕塑。</p> <p class="ql-block">乌兰浩特市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游览葛根庙。葛根庙位于乌兰浩特市东南30公里的洮儿河左岸,陶赖图山南坡脚下。建于1798年,据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喇嘛庙。是仿西藏斯热捷布桑庙式样而建的寺庙群,共有梵通寺、广寿寺、广觉寺、宏济寺和慧通寺五大殿堂。葛根庙依山而建,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葛根”系蒙古语,意为 “活佛”。所以葛根庙也可以说是“活佛”庙。</p> <p class="ql-block">葛根庙前身为莲花庙。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赐名为“梵通寺”。1796年由原哲里木盟十旗捐款修建“梵通寺”。</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葛根庙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的庙宇是改革开放后,在原址上重建的。葛根庙的梵通寺、广乐寺、广觉寺、宏济寺、慧通寺五大殿宇都很壮观。但记不清哪张照片是哪座殿宇。大殿内装饰豪华,佛像庄重肃穆,但禁止拍照。</p> <p class="ql-block">葛根庙的佛塔高大壮观。这种样式的佛塔通常是白色的,而葛根庙的佛塔是金色的。</p> <p class="ql-block">本次骑游告别内蒙古自治区。</p> <p class="ql-block">骑行进入吉林省。</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吉林省白城市,这是白城火车站。白城市号称“丹顶鹤之乡”,可以看到站前广场上的丹顶鹤雕塑。白城市的“向海”是国家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因为不是观鹤的季节,所以没去游览。</p> <p class="ql-block">这是白城市的鹤鸣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雕塑大多与丹顶鹤有关。</p> <p class="ql-block">这是鹤鸣湖公园里最著名的雕塑“飞黄腾达”。</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远在上古时期,白城一带称白伯,属东夷。传说白伯曾向中原进贡一匹黄色骏马,三年之后,此马长出翅膀,得名“飞黄”,后来“飞黄”带着轩辕黄帝飞升上天,这便有了流传至今的成语“飞黄腾达”。唐代文学家韩愈曾有“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这样的千古名句。但是怎么感觉好像有点牵强😂。但又一想旅游景点又不是考古研究,来游览的人开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从后面看动感十足。真有点“飞黄腾达”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游览白城市华严寺。白城华严寺始建于民国初年,在“十年动乱”期间被毁。1994年白城市政府恢复重建华严寺。</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规模很大,建筑也很宏伟。这是华严寺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的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游览华严寺那天,正好是地藏菩萨的圣诞日。寺里的僧人与信教群众举行法会。</p> <p class="ql-block">法会结束后,僧人和信教群众把地藏菩萨的圣像送回藏经楼。</p><p class="ql-block">好像“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祖庭,那天九华山一定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这次在白城骑游,看到一个最大的也是最可喜的变化,就是在公路两旁出现了大片的稻田。而过去公路两旁都是大片的盐碱滩。</p> <p class="ql-block">从白城市出来骑行几十公里,才看到这一片还没完成治理的盐碱滩。放大照片可以看到地上白色的盐碱。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经在白城地区工作过。记得当年公路两侧都是大片大片的,白花花的盐碱滩。在野外跑一天晚上回住地洗脸,洗脸水流到嘴里都是涩涩的。</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白城市博物馆,大致了解了盐碱滩改造的流程。改革开放后白城地区通过兴修水利,首先在盐碱滩灌水洗碱。然后施加各种肥料和抗盐碱剂,再种植几年耐盐碱性植物改良土壤,最后再种植新培育的耐盐碱品种水稻。现在盐碱滩水稻种植已经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公路两边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p><p class="ql-block">过去过年才能吃上大米饭,现在过年要吃点粗粮解解油腻。感谢各行各业努力工作的人们,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大安市。</p> <p class="ql-block">游览嫩江湾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内展出的一块,天然形成的龙形巨石。看上去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嫩江自大兴安岭伊利呼勒山麓发源,由北向南,一路千里到大安台地,因地势江水转向东南而形成了一个天然港湾,号称嫩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嫩江第一湾自古就是一个天然良港码头,现在是吉林省最大的内河对外开放港口。货船可直达黑龙江的俄罗斯港口。</p> <p class="ql-block">嫩江湾码头,俗称“老坎子”码头。嫩江沟通了松花江和黑龙江水系,辽道宗时就在此设置转运使司,负责粮食外运,老坎子码头是水陆运输物资的集散地。清朝时来自吉林、辽宁、内蒙古的物资,在老坎子码头转运,通过黑龙江运往中俄边防前线。</p> <p class="ql-block">宋代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大辽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朝,到被金朝灭掉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最强盛的时候和宋朝对峙,统治了辽阔的北方地区。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段历史。但最终契丹族神秘地消失了,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当年非常繁荣的草原文化也消逝了,契丹文字也变成了死文字。</p> <p class="ql-block">“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意为辽帝的行营。在辽代“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伸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p><p class="ql-block">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也就是说辽国虽然有都城,但辽朝的全国政治中心是经常流动的。随着皇帝的行踪转移而转移,一边游猎一边办公。</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辽皇“春捺钵”凿冰捕鱼的嫩江湾湿地。</p> <p class="ql-block">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同。大约到辽圣宗时,四季捺钵才有固定的地点和制度。嫩江湾成为辽皇春捺钵圣地。此后几代辽皇每逢春季都要到嫩江湾理政巡边、凿冰捕鱼、与民同乐。这是景区内修建的辽皇“观鱼台”。当年的“观鱼台”估计就是几块木板搭的一个台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观鱼台内“辽圣宗”的塑像。“辽圣宗”是辽国最贤明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辽国的国力达到鼎盛。据记载这位辽皇有很高的汉文化修养,在位期间曾六次来嫩江湾“春捺钵”。</p> <p class="ql-block">当年辽皇在嫩江湾“春捺钵”,这里可能有一座小木桥。现在开发旅游业,这里建起了一座很漂亮的石拱桥。契丹族辽皇“捺钵”的传统,被满族清代皇帝继承了。清朝皇帝的木兰秋狝属于变相的“捺钵”,清帝在木兰秋狝的时候召见蒙古王公、藏族宗教领袖。加强边疆各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p> <p class="ql-block">嫩江湾景区内的“地藏寺”。</p> <p class="ql-block">地藏寺的大雄宝殿。这应该是为开发旅游业而后建的。</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查干湖”。</p><p class="ql-block">查干湖,蒙古语名为查干淖尔,意思是白色圣洁的湖。元代至清初,查干湖一带江河泡沼星罗棋布,水草丰美,雁鸭栖集,景色怡人。历史上丰水期时,查干湖水域面积约达600余平方公里,产鱼量最高达6142吨,芦苇产量最高达30000多吨。</p> <p class="ql-block">“查干湖”鱼猎博物馆,展示了“查干湖”从古至今的鱼猎活动历史。查干湖的冬季凿冰捕鱼,是闻名全国的冬季旅游项目。</p> <p class="ql-block">“查干湖”边的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查干湖”环湖骑行道,为骑行者提供了舒适的骑行环境。</p> <p class="ql-block">这是“查干湖”引松工程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查干湖上游主要水源霍林河断流、连年干旱,导致入湖水量逐年减少。湖水日益蒸发近于干涸,盐碱泛起、风沙肆虐、鱼苇渐少,殃及周围大面积农田和草原,湖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p><p class="ql-block">为尽快恢复查干湖的生态环境,改变前郭县干旱面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前郭县委提出了引松花江水入查干湖的计划,实施引松工程。1976年9月5日,查干湖的“引松工程”全面开工,8万多人投入到工程建设中,1984年6月引松工程通水。</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前郭县人民不会忘记,引松工程的决策者、领导者时任县委书记、引松工程总指挥傅海宽,和县委副书记仁钦扎木苏、李瑞林。他们为彻底改变查干湖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前郭县人民在引松纪念碑前为他们塑像。纪念碑前站立的塑像就是傅海宽书记,旁边的两位是仁钦扎木苏和李瑞林副书记。他们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p> <p class="ql-block">如今前郭尔罗斯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条气势磅礴、逶迤壮观的“草原运河”——引松人工河。这条全长53.85公里的“草原运河”,让松花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几近干涸的查干湖,不仅拯救了前郭尔罗斯草原人民的“母亲湖”——查干湖,再现了查干湖的烟波浩淼与绿水青山。换来了前郭灌区稻浪翻滚、千里飘香,也迎来了今日前郭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p> <p class="ql-block">查干湖边一个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忘记了叫什么名字)。</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松原市”。松花江穿松原市城区而过,把松原市分成江南、江北两部分。这是松原市的松花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游览松原市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游览松原市“成吉思汗文化园”。这是园区内手持套马杆的蒙古族牧民雕塑。</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是表现蒙古族传统舞蹈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个青铜浇筑的雕塑,应该是一件蒙古族的圣物。但没找到说明,也不知道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圣山顶部的成吉思汗圣像,是当前世界上最高的成吉思汗站立像。圣像由166吨青铜浇筑而成,高22米,象征成吉思汗执政22年。</p> <p class="ql-block">本次内蒙古骑游,一路上游览了多座成吉思汗塑像,但这些塑像都是成吉思汗骑在骏马上,手执马鞭或蒙古弯刀。彰显了成吉思汗马背英雄的形象。而这座塑像"成吉思汗"身穿蒙古长袍,左手举指前方,右手握着皮质宏卷,目光凝视前方。塑像彰显了成吉思汗的文韬武略,更具有一个当年世界上最大帝国的帝王风采。</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塑像手握的皮质宏卷,是《大扎撒》。札撒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命令”,即古代蒙古部落首领对众人发布的命令。蒙古建立元朝之前,蒙古游牧社会没有成文的法典条款,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p><p class="ql-block">蒙古帝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开始推广文字,并要求文官将历来的训令、札撒和习俗加以汇总,用文字记载,于1225年,下令颁布札撒和训令,史书称之为《札撒大全》或《大札撒》。</p><p class="ql-block">随着蒙古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大扎撒》随着蒙古铁骑到达了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一部法典。</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蒙古族起源的神化传说雕塑。</p> <p class="ql-block">神化传说蒙古族的祖先是苍狼和白鹿的后裔。雕塑展示男人是狼身人首,女人是鹿身人首。但这对大翅膀有点不伦不类,与神化传说不符,有画蛇添足之嫌。</p> <p class="ql-block">哈布图哈萨尔是成吉思汗的弟弟,蒙古汗国的大将,肃北蒙古族的先祖。哈布图哈萨尔以神射著称,加之勇猛善战,忠心耿耿,为蒙古帝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景区内哈萨尔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内“折箭教子”的雕塑。折箭教子是蒙古族广为流传的传说。相传成吉思汗少年时五个兄弟不和,他们的母亲通过让他们分别折一支箭和五只箭,来教导他们兄弟要团结。</p> <p class="ql-block">游览松原龙华寺。龙华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历经百年沧桑。松原市政府于1992年重建龙华寺,增其旧制,大兴土木,建成气势巍峨的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天王殿、弘法楼、钟鼓楼、禅堂等规模宏大的庙宇十余座。其中大雄宝殿号称亚洲之最。一眼望去这座大雄宝殿,真有几分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松原龙华寺的大雄宝殿仿照北京故宫太和殿样式而建。大雄宝殿宽63米多,高30多米,是龙华寺的主体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采用了明清殿宇式建筑风格。大殿为双层檐庑殿顶,古称“四阿屋顶”,俗称“四坡水顶”(搞不懂这些专业词汇),是我国古代皇家建筑的最高等级。大雄宝殿宽63米多,纵深5间,36米多。大殿通高34.425米,比太和殿仅低50多厘米,比天安门城楼仅低20余厘米,据说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寺庙殿宇。</p> <p class="ql-block">这是龙华寺的天王殿,如此规模宏伟的天王殿也很少见。这些年四处骑游,看到很多地方政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在过去寺庙的遗址上建起规模宏大的庙宇。新建的寺庙只有庙名是原来的,其余都是全新的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松原市的“巴尔达”公园。</p> <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一年(1693),满族副都统巴尔达,在伯都讷旧城南12.5公里处另建新城(今宁江区江北中心地带)。松原市政府以满蒙族历史文化为依托,在当年建新城处,建立了“巴尔达公园”。这是公园内的“巴尔达”塑像。公园内还有一些反映当时新城建立后的生活场景雕塑,充分表现了当年新城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以及水路贸易兴盛等历史景象。这是公园里的“巴尔达”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松原市纳仁汗公园。在松原城市历史演变过程中,自金代1195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长达701年间,有一段纳仁汗浩特古城的历史。纳仁汗公园就是为纪念这段历史而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苏鲁锭”祭坛。</p> <p class="ql-block">纳仁汗是古郭尔罗斯部落首领,原居于蒙古高原三河之源的根河流域,1195年纳仁汗率郭尔罗斯部众沿嫩江迁徙至松嫩两江交汇处的松嫩平原驻牧。在原辽代宁江州旧城址(伯都讷)建纳仁汗浩特。这是公园里的“纳仁汗”塑像。</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中路过“农安县”,因多次去过农安县,这次就没停下来游览。直接返回长春,本次内蒙古“满州里”草原骑游顺利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