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行书《题王蜀宫妓图》附释文(高清大图)

三侯堂

<p class="ql-block">  唐寅(1470—1523),明杰出画家和诗人。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吴(今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中应天府解元,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无辜蒙冤入狱,释放后被贬为小吏,便绝意仕途,遍游南方名山大川,靠卖书画诗文为生。画师周臣而青出于蓝。画路宽广,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山水博采众长,取精用宏,学古而不泥古,明王稚登《吴郡丹青志》评为“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巘,纚纚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评为“行笔极秀润缜密而有韵度。”人物画工笔、写意俱佳,或线条清劲, 设色妍丽,或笔墨流动,挥洒自如,尤工仕女画,被认为是元明清三代最佳的人物画代表作家。花鸟画喜用水墨,清隽峭利,活泼洒脱,生趣盎然。兼善书法、诗文。书学赵孟頫;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后学刘禹锡、白居易。传世画作有《孟蜀宫妓图》、 《秋风纨扇图》、 《山路松声图》、 《枯槎鸲鹆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p><p class="ql-block"> 《孟蜀宫妓图》是以五代后蜀之后主孟昶之荒淫奢侈生活为题材的一幅名画。画家在诗后跋云: “蜀后主每于宫中睘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 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淫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由此可见唐寅创作这幅画的意图主要是批判帝王孟昶首倡的命宫女“日寻花柳以侍酣宴”的荒淫宫廷生活的,并不如有的书上所说是同情宫妓的。</p><p class="ql-block"> 诗的前两句极简明地叙述了孟昶这一荒淫行为的具体情景,指出孟昶每天命令宫女戴上莲花冠子, 穿上女道士的长褂、修裙,陪他在紫微殿里酣饮。这也就是《孟蜀宫妓图》所绘的主要内容。但这幅画并没有直接画帝王宴饮的场面,也没有作任何背景勾勒,只画了四个奇装异服的宫女。她们都身穿华丽的女道士长袍,头戴金银荆钗和以鲜莲花柳条编成的冠子。这四个宫女,两个画正面,两个画背面。右边的那个背面宫女正在照镜,虽然看不到她的脸部表情,但从她那微弯前倾的身躯和双臂的姿势,完全可以感到她照镜时是那么全神贯注,正在仔细研究她穿着打扮的每一个细节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帝王心理需求。左边那个背面宫女正托着一个脂粉盘,以供其他三位宫女使用。左边的那个正面宫女正以手比划着,大概是在指导她们如何妆扮,因为她本身已经装扮得很整齐了。右边的那个正面宫女,仿佛正全神贯注地听她讲话。这是一幅工笔画,线条精细流动,圆转自然,好像春蚕吐丝。全画色彩妍丽秀润,对比强烈。如画幅中间一正一背相对而站的这两位宫女,正面的穿颜色很深的花青大褂,背面的则穿颜色较淡的黄色长褂,冷色和暖色对比非常强烈,然而又很和谐统一。在艺术上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三、四两句“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语含讽刺,感慨遥深。其意是说,那日寻花柳以侍酣宴的后蜀后主孟昶和那些采摘柳条和鲜莲花以编织莲花冠子的宫女,早已成为匆匆而去的历史过客,无影无踪了;而那莲花和柳树,却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年年都在那里斗绿争绯呢。诗以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来对比,对孟昶的荒淫奢侈进行辛辣的讽刺。这层意思在图画中无法表达,便用诗来补充画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国古代,诗画相配,相得益彰,确是一个值得今人继承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释文: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缘与争绯。蜀後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漤觞。俾後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