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下面,我就欣赏课《电闪雷鸣波尔卡》谈一下自己的探究和尝试:</p> <p class="ql-block">一、文化理解,使教学具有共情性。</p><p class="ql-block"> “文化理解是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电闪雷鸣波尔卡》中的“波尔卡”是一种舞曲体裁,它是捷克的民间舞蹈。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从感性逐步过渡,避免专业化、理性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乐曲的艺术特征,我寻找教学切入点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先请学生观察我跳波尔卡时的基本舞步,然后鼓励他们和我一起合着拍子学跳波尔卡。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到波尔卡的魅力就是这样,让我们开心,让我们快乐,从而为完整、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的音乐内容提供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二、创意实践,使教学具有创新性。</p><p class="ql-block"> 音乐新课标指出:创意实践包括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验,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创意实践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在《电闪雷鸣波尔卡》的教学中,我力求细化、量化、具体化,在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共同体验和伙伴合作的主动参与过程中,形成自信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感受到的音乐主题通过自己的理解,随乐律动表演。如在创编自己喜欢的律动环节,学生踊跃地随着音乐表现B段音乐的行进,如模拟雨轻轻洒落,模拟风自在的旋转……在创意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内化音乐的综合能力。</p> <p class="ql-block">三、艺术表现,使教学具有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欣赏教学中多次聆听全曲或分段聆听各部分的主题是必须的,但多次的重复聆听,往往会使教学活动显得繁琐而平淡,也会使学生因厌倦而降低学习兴趣。怎样有效处理这对矛盾呢?在教学中,我寻求欣赏内容侧重点的变化和学生参与艺术表现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有所收获。以本课为例:首先,通过聆听、体验、模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初步感受 “波尔卡”,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通过模唱、律动、身势,感受旋律的变化与进行,让学生在在律动体验中,记忆音乐主题。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索节奏,借助图谱,体会音乐进行的特点;然后,通过对镲与定音鼓的模拟演奏,加深对第二乐段音乐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合作意识。最后,完整记忆音乐主题,模拟表现音乐情境。</p> <p class="ql-block"> 总之,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整地、深入地、透彻地欣赏了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使学生感知、体验了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认识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及所蕴含的主要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音乐审美感知能力、音乐艺术表现能力、音乐创意实践能力、音乐文化理解能力等。</p> <p class="ql-block">图片:王 昊</p><p class="ql-block">文字:冷丽珍</p><p class="ql-block">审核:杜高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