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欢迎大家走进船营二小的家长微课堂。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相聚,跟大家探讨一个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见却又常常容易忽略的话题——父母如何最好地陪伴孩子。</p> <p class="ql-block">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有父母爱的呵护,孩子才可能健康成长。高质量陪伴缺的并不是“时间”,而是陪伴的方式。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父母专注地陪伴,用心地呵护。的确,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理由很多,但孩子却只有一个希望:能陪我一起长大。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父母爱孩子不是简单的吃喝满足,更重要的,是情绪体验。给予孩子关怀、拥抱、抚摸和亲昵,融入孩子的世界。需要时,积极回应,遇阻时,适时鼓励。而这,正是陪伴的意义。孩子只有在童年时感受到被关注、被感同身受,才会放松、大胆地去探险。</p> <p class="ql-block"> 要想好好地陪伴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p> 怎样给孩子更有质量的陪伴? 一、陪孩子聊天,交换彼此的秘密 <p class="ql-block"> 夜晚为人类的记忆高峰期,也是孩子渴望被父母关心的情感所需,睡前是父母和孩子聊天的最佳时期。</p><p class="ql-block"> 聊天的内容可以关于我们自己,也可以关于孩子;可以关于学习,也可以关于兴趣;可以关于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关于沮丧的事情......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很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又非常关心孩子当前的成长环境,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心声,比如“我们一人交换一个小秘密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也有让孩子吐露烦恼的最好方法,就是家长用自己的小秘密进行交换,比如告诉孩子“其实妈妈也怕黑”,“爸爸也会哭”,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引导他说出不敢说的话,接着再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和疏导。交换秘密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对方,家长在和孩子相互吐露心声的时候还要尽可能地和孩子说悄悄话,这是尊重孩子的“隐私”、也是让彼此之间的沟通更有趣。</p><p class="ql-block"> 多陪孩子聊聊天,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高质量的陪伴,还有彼此互相理解的兴趣相投,以及情感共鸣。长期坚持,可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消除亲子关系中的间隙。</p> 二、放下手机,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p class="ql-block">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也期望孩子把这种愉快的经验,延伸到未来的各个成长阶段。而亲子阅读,恰恰就是让孩子爱上读书的种子。 </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们每天花5到10分钟的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坚持不断,这种阅读的习惯也能形成。如果孩子不爱读书,不要责怪,也不要焦虑,不妨试着放下手机,多花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他读什么,你就读什么,他学什么,你就学什么,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开始,让孩子慢慢爱上读书。</p><p class="ql-block"> 所以,放下手机,关上电视,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共度温馨时光吧。</p> 三、和孩子一起做运动 <p class="ql-block"> 以体强心,运动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也是缓解孩子情绪最好的方式。每天运动超过一小时的孩子,心态更加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大大提升。尤其是父母陪着孩子一起运动。</p><p class="ql-block"> 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全部,现教育部已出台多种措施为孩子“减负”,同时积极倡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并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因此家长要重视体育运动,引导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亲子齐运动,让孩子体验到“体累,但内心幸福的”的感觉。比起让孩子在家一昧的刷题看电视,不如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融入彼此的生活里,让心更近。</p> 四、和孩子一起做一道菜 <p class="ql-block"> 和孩子一起做饭是最好的亲子游戏之一。对大人来说做饭像是一项任务,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却像是一种玩耍。</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来当爸爸妈妈的小助手,一起做饭,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p><p class="ql-block"> 同时,家人一起做饭的融洽氛围,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爱。所以,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做饭的技能。</p> 五、和孩子进行一次亲子旅行 <p class="ql-block"> 带孩子旅行不仅会让孩子拓宽眼界、思维变得开阔,还可以趁机引导孩子学会适应环境,让孩子根据情况学会随机应变,锻炼孩子处事不惊的心态。 </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家人一起出游也是无比珍贵的亲子陪伴。在周末,陪孩子逛逛公园、爬爬山、去去博物馆,或者在所在城市的周边走走,也可以发现不少风景及风情。</p><p class="ql-block"> 在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孩子进行家庭出行方案、让孩子参与管理日常开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也让出行变得更有趣。孩子的想象力、认识力都会被激发出来,全家出游也能够拉近亲子关系、增加孩子的幸福感,让孩子在结束繁重的学习后得到放松。</p><p class="ql-block"> 一场痛快的亲子旅行,对孩子的成长一定大有裨益。幸福感不言而喻。</p> 六、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 <p class="ql-block"> “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教育不是无规矩的放养,而是有规矩的“守望”。在给孩子制定家规时,要让孩子既改正了错误又感受到了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关于规矩如何制定,可以全家人一起开家庭会议,带着孩子一起讨论,让他有发言权。因为真正的讨论是需要交换意见的,只有孩子信服这个规则,他才会心甘情愿去遵守。</p><p class="ql-block"> 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讲,严格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这是源于父母的爱。不要让孩子产生任何的抵触心理,或者是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了。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由并不是无限的,必须要接受并遵守一些规则。但是,对孩子进行合理的限制这并不意味着控制孩子,让孩子失去自由。要知道,家规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及家庭的其他成员也要严格遵守。</p><p class="ql-block"> 如此制定家规,不仅有利于孩子理解执行规则,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家庭参与感,塑造孩子的家庭观。最重要的一点,家规教育应该坚持长期不懈。</p> 七、带孩子多回家看望老人 <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仅要给予孩子陪伴,也要教会孩子学会陪伴长辈,懂得爱护长辈。</p><p class="ql-block"> 但父母在生活中如果没有表现出对自家老人长辈的关怀,那么孩子也就感受不到父母的孝顺。自然而然,孩子也学不会对父母孝顺,不懂得给予爱。所以孩子孝不孝顺,关键是看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p><p class="ql-block"> 如果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可以多打电话问候一下老人。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举动里,学会如何关怀父母长辈。</p> 八、和孩子一起做全年计划 <p class="ql-block"> 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合理的计划,培养孩子做计划的好习惯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有计划的人做事总会有条理、有效率。在年初制定一张全年的计划,到了年末,回首一年时光,看看年初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给自己过去的一年打个分数。</p><p class="ql-block"> 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来制定。</p><p class="ql-block"> 1.学会一项新技能。</p><p class="ql-block"> 2.改掉一个坏习惯。</p><p class="ql-block"> 3.挑战一项不可能。</p><p class="ql-block"> 制定全年计划,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树立目标,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在与孩子一起执行的过程中,还能够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增进亲子关系。</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转瞬即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家长不能急功近利,要慢慢的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和爱心,让他们把各个方面的基础都打扎实了,信心满满的去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p><p class="ql-block"> 陪着并不等同于“陪伴”,放下手机,珍惜亲子时光,哪怕你在千里之外,沟通和表达才是最好的陪伴。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幸福感的来源。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也一起遇见更美好的自己。</p> 心理咨询教师 <p class="ql-block">预约流程:</p><p class="ql-block"> 1.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学生或家长先与本班班主任进行提前报备。</p><p class="ql-block"> 2.班主任通知相关心理老师,做好接待准备。</p><p class="ql-block"> 3.学生或家长与心理老师一对一咨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