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斜桥古镇是海宁五大古镇之一,它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个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古镇。自从斜桥镇政府搬迁至庆云后,老斜桥似乎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但古镇老房子依然保持了岁月侵蚀的模样。原汁原味的真真老老,老街虽破败,但骨架依然存在,老街的韵味还在……</p><p class="ql-block">摄影原创 陆正明</p> <p class="ql-block">悠悠洛塘河,穿镇而过,成就了小镇的繁盛和风光。小镇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寂静的老街,因为河中来来往往的船只多了一份生机。码头上傲立的吊机,彰显着小镇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斜桥火车站是沪昆铁路沪杭段上的一个四等车站,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车站修筑的炮楼、营房,记录了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土、奴役我百姓残害我同胞的罪行和罪证。</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河水低吟着古老的歌,散落在河边的河埠像是曲谱上强力的音符。寻一处河埠,沿石阶而下,尽头恰好被柔情的河水款款托住。岁月带走了河埠的热闹,但是与河埠有关的记忆,依旧如水般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站——斜桥火车站是海宁市境内沪杭铁路沿线唯一保留下来的清朝宣统元年的建筑,也是海宁重要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物。现在车站区域以“百年老站”、“炮楼遗迹”、“车站花园”三部分组成,是爱国、护路的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斜桥中街有一幢百年老宅——朱家厅,因为民间组织的发现、修缮和使用,死寂坍塌的房子渐渐有了生机,这里举办过好几次摄影、书画作品展,也举办过一期又一期的民俗趣味活动,是人们休闲聚会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此故居建于1918年,为米谷出生和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房屋坐北朝南,门前是悠悠洛溪水。故居部分已被拆建,现存两进三间二楼及厢房、天井等建筑。第一进楼房仅保留后天井、台门及两边厢房。后进三楼三底加厢房尚保持原貌,厅堂及厢房走廊为走马厅式,可三面盘通,落地隔扇、梁枋等处略加雕镂,美观大方。</p> <p class="ql-block">斜桥老街仅存不多的水阁房之一,房子临水而建,就像搁在水上一般,河沿有石级入水,彰显着一个时代的水乡特性。水阁房是真正的“枕河”之宅,小河从镇中穿过,家家枕河而眠,“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飘然而过”,流淌着诗意的音符。相比于城市的烦嚣与喧嚷,水乡古镇呈现的是幽静和悠然。</p> <p class="ql-block">节假日的老街相对多了些人气。大年初五的午后,人们三三两两结伴来到老街,徜徉在流着古韵的街区,内心多了几分恬静与安然。</p> <p class="ql-block">农历七月的最后一日,大月三十,小月廿九,民间有插地藏香的习俗,斜桥也不例外。相传那夜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平时地藏王闭目不开,只有此夜人间插上地藏香后方才开眼。地藏王菩萨是管阴界的,于是一到晚上,家家户户就会在门栿上、屋檐下、小路边插上许多点燃的香棒,一来保佑家人平安,二来保佑逝去的先人在天堂过得快乐。</p> <p class="ql-block">“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讲的是皮影戏。在斜桥新弄街,因为皮影建了一个馆,那就是斜桥皮影戏馆。这里曾是一个废品收购站,2018年小城镇建设时摇身一变,戴上了文化的帽子,成了斜桥重点打造的皮影戏传承点。</p> <p class="ql-block">也许你不曾注意过它们,那是因为它们太渺小。但是形如一只只小小的船的它们却承载着我们的步伐,到处游历。瞧,洁净后的它们在暖阳下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们就会立刻充满激情载着主人踏上新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褪去繁华的外衣,古镇变得更加质朴、纯粹、有韵味。镇上的老人是古镇当下最靓丽的风景,他们勤劳、节俭,却把生活过得热闹丰盈、宁静安详。</p> <p class="ql-block">自从斜桥镇政府搬迁至庆云后,斜桥老街象被遗忘了的老人。年轻人大都搬离了,年老的原住民和租住的新居民,成了老街流动的灵魂,镇子的节奏愈发缓慢。孩子们的加入,沉寂的小镇霎时多了几许欢乐,时光一下子仿佛倒流了数十年。</p> <p class="ql-block">一条老街,一些人家,几座空楼……大部分的时候,空空的院子或门楣下,只有老人在孤寂地重复着一日三餐。老人们喜欢有太阳的日子,时而静坐小院一隅,时而院内蹒跚踱步,有晾晒的家人衣服作伴,心中满是温暖。</p> <p class="ql-block">朱家厅是一幢百年老建筑,它“隐藏”在洛塘河畔的斜桥老街。近几年来,每到端午节,老街的居民就会聚集到这里,开展各种各样的民间习俗活动。这里还有收藏展示的各类老物件,迸发出年代的厚重质感和温暖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勤劳是普通老百姓的优秀品质,尽管已是满头银丝,尽管眼睛大不如前,但是布满老茧的双手一刻不得闲。午后太阳下,老人架上眼镜,悠闲地在自家门前摆弄着纱线,一圈又一圈,圈出冬的温暖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市井烟火气,浓淡总相宜。在古镇斜桥,老街、老房、老人、老的家和生活方式,将日子简单地重复着,每一幢老屋都续写着一个又一个锅碗瓢盆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相较于大街大道,背街小巷则承载着生活、扩散和织补的功能。闲暇时候,老人们喜欢走到一起,在谈天说地和相互陪伴中打发时光。房子还是那幢房子,家具还是那些家具,老伙计们在熟悉的环境里相互慰藉、相互取暖,晚年生活恬静怡然。</p> <p class="ql-block">河埠头,久违的热闹,眼前的羔羊,是否将成为看客们的盘中餐?世外桃源般的老街,终于因为这群人,多了一丝烟火味的生活气息。大大小小的新居民们,在老街享受着宁静,这是他们与老街的缘。愿老街,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洛塘河畔,西环桥北堍,沈金祥的杂货铺开了几十年,铜制品尤其受欢迎,铜火炉、铜蜡扦一度成为婚嫁必需品,有待嫁姑娘的人家都会来买上一对。</p> <p class="ql-block">斜桥中街的双井,90多年来滋养着街区的人们,最多时镇上3000多人喝水全靠它。如今,附近年长的居民依然习惯用这井水来洗洗刷刷。</p> <p class="ql-block">古街巷道、临河民居、幽静庭院,串起老人一生的欢愉与忧愁。远离喧嚣的闹市,栖居在小镇一隅,日出炊烟袅袅升起,日落月挂树梢头,斑驳的墙映照出岁月缓缓流淌。</p> <p class="ql-block">老街西南角有个自由“农贸”市场,附近农户每天从自家地里采摘新鲜蔬菜在这里售卖。</p> <p class="ql-block">老街不会老,独特的街容街貌吸引着文艺爱好者们一次又一次到访,因为新生力量的驻足,老街被注入了神奇的力量,一会儿变成文字,一会儿变成图画。老街,以包容的姿态而年轻。</p> <p class="ql-block">斜桥老街历史悠久,虽然陈旧,但是骨架在,老街的韵味也在。近年来,老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师生来老街写生创作。图为老师带着孩子们以“爷爷的老伙计——自行车”为创作素材,完成活动后的作品展示,他们用手中画笔将古镇里时光的凝结。</p> <p class="ql-block">出摊啦!当第一缕晨光射穿薄雾,倾泻在洛塘河两岸时,露天菜场的“摊主”们便会拉着小车出现在街道上。车里是他们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新鲜食材。老街在老去,人也在老去,唯有生活在延续。</p> <p class="ql-block">作者</p> <p class="ql-block">致谢潘天勇卜晓莲二位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