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黄老师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参观了重庆市外国语森林小学,学校布局很别致,好像一个美丽的公园,每层教学楼周围都种植了绿植缠绕期间,校园里到处都有学生的照片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陈书记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及办学理念:森林绿心,生活化人。“豆豆”和“果果”两个布娃娃是学校的代言人,每个孩子就像森林里的一颗颗种子,在这里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教学楼顶是学校的农场,每班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块地,一份儿试验田,学校里有这么大的农场,还是第一次见到。</p> <p class="ql-block">  参观后,校内的一名青年教师和三年级的孩子展示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三年级上这节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围绕选课代表的真实任务,同学们积极参与了课堂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这位青年教师的课则是另外的风格,孩子们对待统计的任务比较严肃,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也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充分挖掘统计与生活的链接,我们真切得看到孩子握着拳头的激动心情,渗透德育,厚植爱国情怀,非常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几点思考:</p><p class="ql-block">1.创设真实、贴切的问题情境。</p><p class="ql-block">【片段1】:上课伊始,呈现森林小学和吉祥物,并提出问题:“豆豆”和“果果”是学校的代言人,那请同学们选一选我们班的代言人。此时,教师选了2名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了班里两位同学的名字,教师定为1号和2号,便请每位同学都从中选一个做为班级代言人。</p><p class="ql-block">【思考】:这个情境虽然真实但不切贴,不太合乎情理,随机选的两名同学的想法,怎么能代替其他同学呢?也许其他同学心中也会有其他的人选。可以像原来我们班选课代表的情境,课前请同学们报名后,再让同学们根据这些申报的同学去选,就合乎情理了。</p> <p class="ql-block">【片段2】:在对同学们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后,教师追问:今天语文和英语老师也要投票,会影响统计结果吗?</p><p class="ql-block">【思考】:在前面对全班人数的交流中,老师讲了有3名同学请假了,而这个问题可以恰到好处可以用上同学请假的信息,变为:请假的3名同学也要投票,会影响统计结果吗?这样的转变不仅基于真实情境,也体现了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2.避免假合作。</p><p class="ql-block">【片段】:教师出示选代言人的合作要求:组内选一种记录方法,小组合作完成数据统计。而现场的学生呢,没有一点合作的迹象,只是形式上坐在了一个组内,只见一个孩子根据唱票的同学的信息,自己在记录,其他人端坐在组内。</p><p class="ql-block">【思考】:这个环节没必要合作,课堂中一定要避免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给每个孩子发一张记录单,每个孩子的参与度会更高。退一步讲,如果真的要合作,那一定是大家一起协作,保障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可两人一组,一个孩子记录1号同学的票,另一个同学核对她记录的准确性,另一组按同样的方式记录和核对2号同学的,最后一起整理在统计表内。</p> <p class="ql-block">3.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p><p class="ql-block">【片段】:课末,教师让孩子谈收获,孩子看着板书,说出了貌似近乎完美的总结:这节课,我学会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p><p class="ql-block">【思考】:这几个词孩子会说,真的理解吗?老师在选颜色活动结束后,轻描淡写地说,刚才我们就经历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并板书。有几个孩子能懂到底哪件事是收集、哪件是整理 。可以在具体一些,像刚才一样把最喜欢的颜色先举手表决,再数一数,就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就完成了数据的“整理”。另外,调查和“收集、整理、分析”并不是递进关系,放在一起板书和总结不妥,调查是一种统计的方式。</p>

同学

孩子

收集整理

数据

代言人

记录

合作

片段

情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