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21日,由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陕西)、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汉中市教育局联合主办,陕西省宋瑞宏名师工作室、汉中中学、汉中市汉台思源实验学校协办的“陕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陕西理工大学成功举办。参加本次会议的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省宋瑞宏思政名师工作室、陕西省汉中中学、汉台区思源九年制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国门小学等23所大中小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教育管理部门90余名代表参会。</p> <p class="ql-block">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幕式及主旨发言和专题培训。专题培训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夏波教授进行讲座,接着各地市的高校马院及汉中中学领导做了经验交流。</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精品课展示和平行集体备课活动同时举行。平行集体备课活动,分别在汉中中学和汉中汉台思源实验学校举行,汉中中学活动由工作室成员向英和付蔚主持,思源实验学校活动由市教研室思政教研员张永刚主持。精品课展示分别由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佳欣、陕西师范大学附中冯晨、洋县城南九年制学校雍瑶、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杨文婷承担,四位老师分别执教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你》、《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开天辟地的大事》四节精品课。</p> <p class="ql-block">四节课如同四盘精美的菜肴,四位老师就是四个不同的大厨,从选材到配料再到成品,细细品味各有不同,大中小各展其才,可以说是一场难得的精神体验,营养丰富,尽享其中。在这里我从生活味、文化味、情感味三维度谈谈我对这几节课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首先说一说生活味。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就四节课而言,小学重在“活动”,在学生的动中去体验内容,课堂设计与展示都集中在学生的体验上,让学生真切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课堂因“动”而显得“活”。初中“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一节课则从过年“红包”这个话题入手,引领学生独立思考,正确的对待,高中的课“特别的爱,为什么献给特别的你”,从各民族服饰、饮食等常见的生活现象展现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又同生活在一起的鲜活材料,既有多元又有一体,课堂举例皆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浓浓的生活的味道,烟火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其次看一下文化味。这四节课既有优秀传统文化、又有革命文化、更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小学《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讲的是革命文化,让学生在每一个革命故事中体验,去感受这个大事件,去理解这个大事件,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就从一个胜利走向留一个胜利。初中则侧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领学生思考“红包”在生活中的演变,在变化中去思考发展,我们该怎么去传承与发展,弄清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和大学这两节课理论性更强,实则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特别的爱,为什么献给特别的你》是冯晨老师根据教材和课标及学生实际设计的一节课,面向新时代这种变化,将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议题式教学引入话题,将理论逻辑,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将我们的制度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有着自己的优越性,彰显民族自信,这就是教育,就是现代的、民族的、大众的先进的制度文化,因此老师用了《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这个话题。大学的课《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理论性比较强,重在说理,这个“理”重在“行”,这种“行”,我以为核心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杨老师从理论上引领学生深层次思考当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展开。即: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马克思主义失灵了吗?马克思主义无用了吗?三个层层追问,引领学生深度思考去回答这三个时代之问,从学理上弄清这个根本性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三是情感的味道。四节课都给我们传出家国情怀的味道。开天辟地的大事关键在“大事”,老师从一个个的“事”中,去引领学生感受这个“大事”之大,去设计一个个活动,从一个个轰动中让学生体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世界发展史上,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大事”,开天辟地,尽管学生换不能深度完整的理解,但在其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初中“红包”这一节课老师通过议题式教学,引领学生思考探究“红包”的传承与演变,在新的时代里怎么去正确的认识和处理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高中的“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从标题上就能感受到那浓浓的爱。《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节课从学理上讲清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引领学生批判各种虚无主义主张,回答时代之问,这三个时代之问也透露出深沉的对未来的优思,家国情怀要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从这四节课来看,个人感觉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执教的老师,都应有所思。大学这一节课,我以为重点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可惜这一块只是轻轻点了一下,没有更深入的引领学生思考中国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应该进一步引领学生思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话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高中、初中两节课均采取了议题式教学法,但在议题的设定和议题的展开这两个环节还需要思考,要把握议题如何确定?议什么?为什么议?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要讲清理论逻辑,又要讲清历史逻辑,将理论逻辑可以思考和选择性必修一国家结构形式相关知识相联系,我们国家是单一制国家,不是复合制国家,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不是采取西方联邦制的形式,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政策又是制度,既是民族自治也是区域自治,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理”要说清,还要理清我们的历史逻辑,几千年来我们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历史传统更是大势,“特别的爱,为什么献给特别的你”这个总议题和两个子议题的设置不能谈清何以跨千年这个问题。“红包”这个话题,老师只是从生活中学生对“红包”多少的处理来设计。没有想到“红包”这个话题其实隐含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隐含传统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更没有联想到从“红包”到“微信红包”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这样一种变化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又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哪些正面的和负面的问题。小学的这节课,视频资料过多,学生动手动脑环节不够,如设计一些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红色研学资源活动,这样可能更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了,但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今后还要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不断努力,不断的创新课堂教学,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毅力,行走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以直挂于帆济沧海的信念去最求远方的目标,不断的探索“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担当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