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巷里算命的王先生

“池城旧时光”春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桃花巷里算命的王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春生&nbsp;&nbsp;</p><p class="ql-block">在过去,瞎子算命也是一种职业,街市上常有走街串巷为人测字、算命的先生,手握竹竿被人牵着,引路的人提着小铜锣(这种器物贵池土话称“鸣庚”,“鸣”是发出声音,“庚”有的资料认为是某种乐器,上为把及提绳,下部为舌,摇动时舌击壁发声。)一步一敲,招揽着生意,那悠长的回音在街市上回荡。&nbsp;&nbsp;</p><p class="ql-block">“测风水勘六合,拿袖中乾坤 ”横批:“济世神仙”。算命、测字的全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吃香喝辣,有的还能发家致富。坊间里说“掐八字,养瞎子”不是没有道理的。</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时候城里有许多算命先生,我记得最清楚有俩个算命先生,一个是住在楼山街桃花山边桃花巷的王先生,(人称黄瞎子,因为这是老街上人将王与黄的读音混淆了)。另一个也是住在楼山街,离秀山门不远的“西门顶”上的马先生,人称(马瞎子)。算命的王先生与马先生及同城其他算命的先生相比,可以说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他是唯一一个通过算命赚钱而发家致富的,他在贵池桃花山下的桃花巷里置办了一处房产,一栋“黑六间”的大宅院。</p> <p class="ql-block">据我所知,这个叫黄瞎子的王先生是里山乡下河溪王阁的,什么时候进的城,却不得而知。他在贵池城里算命很灵,问婚姻的,问前程的,找他算命的人特别多,平日里王先生总是戴着一顶黑礼帽,身穿一件黑色对襟的长褂子,喜欢戴着一副墨镜,也许是为了遮蔽他那一双深陷的眼窝,从他慢条斯理的举动就知道他是个温文儒雅,穿着很是讲究的人,如果不是眼睛瞎了,他肯定能做个刀笔吏,所以他每天的收入颇丰!他与马瞎子相比确实儒雅许多,无论是他的穿着打扮,还是出言吐语,都不难看出王先生与马先生的天渊之别。&nbsp;&nbsp;</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算一支命只有三毛钱,不知道他每天能挣多少钱,但他的家业却很殷实,虽算不上富甲一方,也是有家有业的人,凭着替人算命硬是在桃花山边建起一幢大宅子,就是城里人都晓得的 “王阁大屋”。王先生家生活过得很富裕,看他出门的行头也能略知一二了。他与楼山街另一位算命的马先生相比,年龄要大很多,两个人的家庭生活也是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nbsp;&nbsp;</p><p class="ql-block">说到贵池桃花山,老一辈的贵池人都晓得,桃花山在古时应叫陶家山,因山上种植了很多桃树,春天桃花盛开,满山嫣红,民间俗称桃花山。它名曰桃花山,其实并不是山,只是一个较大的土丘。因其自古以来就种满着桃树,参天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将其拔高得俨然是一座小山,加之其周边有居民的平房和广场的衬托,益发突显出其“山”的架势,故而得名。&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桃花山虽然只是一个貌不惊人的黄土山,但那时候它却是池州这座古城人们的活动中心,在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据池州市志记载:一九二七年在桃花山上露天放映了第一部无声电影,为看稀奇,小城万人空巷,家家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赶到桃花山来看电影。</p><p class="ql-block">一九二八年,北伐节节胜利。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从苏、浙、皖一带全线溃逃,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和旅长陈诚率第一军乘胜追击,途经贵池,池城的当局在城西“桃花山”召开了热烈的欢迎大会。</p> <p class="ql-block">在桃花巷里有许多高门大宅,有张阁大屋、柯阁大屋等大宅门老屋,算命的王先生置办的王阁大屋也在其间,并且王阁大屋的形制在桃花巷也是数一数二的,可见王先生在建造这栋房子的时候投入的资金是不菲的。在桃花巷里还有个黄先生教书的私塾,只有三间土墙稻草蓋顶的房子,可见教书先生还不如算命先生。</p><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桃花巷里一片繁忙,生炉子的,青烟缭绕;刷马桶的,声声入耳。整个桃花巷里沸沸扬扬。算命的黄瞎子此时也早早起来赶早市去,让他阁大儿子(人称大先生)牵着他去郭西街的赵家茶馆替人算命。他不同于楼山街的马先生走街窜巷替人算命,那样的话非常辛苦。他是坐在茶馆里边喝茶边算命,日不晒雨不淋,悠闲自在。</p><p class="ql-block">不管天晴下雨黄瞎子都撑着一把黑洋伞,拎着一把从不离手的胡琴,在他儿子(大先生)的牵引下走进茶馆,赵阁茶馆里的伙计见这位茶馆里的老客,算命的王先生来了,自然是笑脸相迎,忙不迭的端茶倒水,王先生还是坐在茶馆里口他常坐的那张桌子旁,一口热茶下肚,拉起手中的胡琴,茶馆顿时热闹起来,王先生一天的算命生意也由此开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nbsp;春生写于张家巷陋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