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中的思考

石惟正

<p class="ql-block">我从少年时就喜欢游泳。天津城南原有个十字坑。我在这个坑里学会了游泳。每年夏天无论课余还是暑假都在这里享受水中的乐趣。从五十岁开始从只在夏季游泳变为在室内泳池一年四季不间断地游泳,直至现在八十三岁,这个习惯仍在继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常游泳锻炼除了保持和促进身体健康外,还使我悟出很多生活中的道理。比如,第一个感悟是:亲水还是怕水?人在怕水时,当然不是怕杯中喝的水,也不是怕脸盆中、饭锅中的水,怕的是江河湖海中成片且有深度的水。因为知道水能淹死人,听说过一些投水自杀的事件,也听说过在水灾中洪水会造成了大量的物质毁坏和人员伤亡。因此就屏蔽了学游泳,去游泳的念头。其实,亲水的人,会游泳的人才真正体验和懂得了一个中学课程中都学过的道理,即:人体的比重和水的比重是相同的。所以在水中的死亡的人体,只要没有捆绑上重物,都不会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在无浪,平静的水中学游泳的人,只要你全身放松,你可以在水面静卧,在仰卧的姿势下口鼻都会露出水面外,可以自然呼吸。但在不明白或不相信这个道理的情况下,怕水的人就会怕吸不到空气而在水中用四肢用力不停地动作,拼命挣扎。短时间就会消耗大量体力。所以他们觉得游泳很累,很危险,因此强化了怕水,远离水的心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感悟是游泳中呼气和吸气的关系。没有真正学会游泳的人,非常看重吸气,怕吸不进来空气,危及生命,但不重视吐气。他们往往使劲吸一大口气,而是把气憋住,舍不得吐出来。然后闷头用学到的姿势向前游去。游到憋不住了,于是停下来双脚站在池底直起身来大口喘气。喘好了气,再猛吸一口气,重复刚才的过程。这种模式使他们永远不敢在没过口鼻的深水中去游,游得距离不但很短,还很累。永远停留在不会游泳的状态。其实呼吸中的呼与习是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没有吸,哪有呼?没有呼,你的肺中充满了上次吸进来的气,又怎能再吸进来呢?。在生活中静处的时候呼和吸是下意识、轻松、自动进行的,一呼一吸非常规律。但在怕水的意识下,你怕水淹死自己,把吸进来的气异常郑重地憋住,舍不得吐出去,当然也就再也吸不进来。真正学会游泳,除了学游泳的正确姿势,更重要的是学会呼吸。无论那种姿势,你不可能永远把头仰到水面之上。而要规律性地使口鼻埋到水面中和抬出水面之上交替进行。在埋入水面中时吐气。在抬出水面时吸气。吸气时间短,但要快而深入。呼气时间略长,要均匀而彻底。这样就形成了规律,只要不过分追求速度,你就能游较长的距离。自己会感觉到游得舒服、舒畅。才真正算学会了游泳。因此你也才真正悟到了呼与吸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有,我通过游泳感受到了“平等”一词的意义。我们在陆地上站立时,头脸似乎最重要。眼睛要观察,交流。口鼻要呼吸。手臂要工作,劳动。腰椎、胯骨、膝关节、脚踝要支持你的体重,使体重和地球引力平衡。即使是坐姿,膝关节和脚踝省了力,但胯骨、盆骨、整个臀部却仍然承受着多半个体重。可是当你浮在水中游泳时,水的浮力抵消了你的体重。除了四肢动作的肌肉在用力,脊椎、胯、臀、膝、脚踝都摆脱了承重的状态,身体各部件除了心、肺、颈部在游泳时的工作外,等到了休息、放松和平等的对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个平等的概念是:在陆地上你认为脸是高贵和一等重要的,而脚和臀是上不得台面的。洗脸有专用的盆,泡脚和洗臀部是另外的盆。如果让你拿泡过脚的水再去洗脸,你肯定不干。如果一个人拿脚接近你的脸,或拿臀部接近或接触你的脸,你肯定认为是极大地侮辱。但在游泳时,那池中的水既是洗脸的水,又是泡脚和泡臀部的水。但你的口、鼻和整个的脸庞也都在这水中呀!不但你的口鼻在自己泡脚泡臀的水中,还在其他池中的泳客的全身浸泡其中的水中。所以在池中不但你自身各部位得到了平等的待遇。所有池中游泳的人也都谁也不会嫌弃谁,个人的身体部件和大家的身体部件达到了真正的平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离开了公共泳池中游泳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因职位高低、社会地位高低、贫富的不同、立场、观念的差别以及不同的利益诉求,人们在诸多领域中确实难于实现平等。即使实现在法律和规章面前平等也需要拿执法人的公正和廉洁去保证。所以我那么爱游泳,爱在公共游泳池游泳,爱在游泳时高兴地想到这些。</p> <p class="ql-block">泳中的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