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后,再见同乡袁国强,是在小溪塔街道办事处陈埫坪村五组老林湾。那里离小鸦公路不过一公里,漫山遍野的橘子像灯笼一般绣在枝头,酷似羞红了脸的娃娃,微风拂过便轻轻摇曳,颔首低眉之余,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高速铁路通过之处,既有乡村的妩媚,又有都市的时尚。身处这样的生存环境,其实是最舒服的,空气清新,柑橘飘香,进城近,现代物质文明亦可尽享,借用一句军事术语,便是进可攻,退可守,无论何种境遇,均能收放自如。</p><p class="ql-block"> 原本他的家在分乡袁家冲三队(现属插旗村二组),紧邻我的家乡魏家坡,从学校毕业离开校园后,去了湖北武汉当兵。那里盛产湖泊众多,也出多情女子。几年的军营生活转瞬即逝,虽说军队是个大熔炉,能从多方面锻造人,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退伍了。尽管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欣喜,他身边多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后来成了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归途如虹,袁国强从中原带回一女子的故事,在我的家乡传为佳话。那时我还小,不知爱情为何物,只觉得此人有些厉害,竟像磁铁一般吸回一个女人,自然多了几分传奇色彩,既无需媒妁之言,又免去了约定俗成的彩礼,令许多与他相仿佛的同村小伙子神往。那时都穷,温饱是大多数人的梦寐以求的理想,他却跑在前面,还捎带回一个家眷,岂能不令人翘首?</p> <p class="ql-block"> 上了师范学校之后,我便与他失去了联系。没想到四十年之后,似乎又回到了故乡的原点。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同事袁红兵介绍,方知袁国强在陈埫坪安家落户,成了城郊居民。说起城郊,许多人会情不自禁地引发联想,土地被商业征用,大把的钞票涌进口袋,一夜之间成为令人羡慕的暴发户。其实也有苦衷,失去劳动资料,若无稳定的职业,就需要开疆拓土,重新就业,否则就会面临坐吃山空的威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倘若不与时俱进迅速转型,烦恼便会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 袁国强没有这些烦恼。他本身就是个勤劳的人,或许正是这一男人的本色吸引了他的妻子,不远千里,追求爱情。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一旦看走了眼,结局往往令人大跌眼镜。事实证明,袁国强有赢得村姑芳心的勇气,也有赋予村姑幸福的潜力。</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一九八三年底一九八四年初,因为他当过兵,被招进畜牧良种厂做工,这个厂就在陈埫坪村五组,旁边有一个军事训练基地,人称打靶场。因他做事认真,加上心眼活,上面批准他把户口迁到了那里。有了户口和宅基地之后,他盖了房子,将妻子接过来,定居于此。创业之初,百废待兴,辛苦自不必说,但与心爱的女人在一起,苦中便有了甜的成分,更会演绎出无穷无尽的人生动力。良种厂垮掉之后,他做过许多工但都没有走远,因为家有妻、儿需要照顾。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和妻子一道,起初是承包了大片荒山,栽种橘子,累计发展到了一千多棵,还有菜地,一年下来,收入也不必上班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的需求量剧增,他瞅住时机,买下荒山,用辛劳和汗水改写了荒山的容颜,一畦畦一垄垄的橘子就像是他青春的书写与爱情的结晶。每当秋天来临,一个个小灯笼一样的橘子向他眨着小眼睛调皮地微笑时,所有的劳累便会随风而去。一个庄户人家,一个退役士兵,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头,愈是艰险愈向前,单是卖菜,每年就有几万元的收入。住在城镇边上,只要舍得下力,就能挣到钱,不像我的老家,什么都变不了钱,位置偏远不说,信息也闭塞。机遇有时来得突然,但总会垂青有备之人。心爱的菜地被商业征用之后,他心痛了好一阵子,里面有太多的不舍。然而,城区要扩大工业要发展,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也是大势所趋,个人就得服从集体,牺牲小我。看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厂房应运而生,失地农民的自豪还是有的。</p><p class="ql-block"> 每年卖柑橘所得,便成了家庭经济的支柱。若仅停留于此,便不是袁国强了,橘园管理稳定下来之后,便交于妻子去维护,他则四处务工,哪里有机会他便到了哪里。儿子成年后去了矿山上工作,有时也给家里帮忙,大大减轻了负担。如今,儿子又有了孩子,儿孙满堂的袁国强,依旧像老黄牛一样不停地劳作。人说最美不过夕阳红,年近花甲的他,始终保持着一个老战士的本色,日出而作,日入还在作,只有坐在灯下,与家人一起,小饮几杯,才是最放松最惬意的时刻。一个庄户人家,一个农家子弟,靠自己的勤劳和头脑,积累起了殷实的家业,不敢说大富大贵,但至少是衣食无忧。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一条盘曲而上的山路,虽历经弧度,但上升是永恒的主线。</p> <p class="ql-block"> 也有忧虑,或是烦扰。今年柑橘丰收可不值钱,收购价还不到一元,除去人工和成本,所剩无几。随行就市,可谷贱伤农,袁国强有些伤心,好在他有几个长期合作的客户,每年都会来收他家的橘子,即使特早熟和早熟的橘子已长成了水灵灵的大姑娘,可他仍舍不得把她们嫁出去,仍在等那几个远方的情郎。他是个重情义的汉子,听说我们要去,早就吩咐家人带我们去橘园采摘熟透了的橘子,还教我们辨认果相和甜度。他也曾尝试改良品种,可他那个地方的水土与气候,似乎只适宜栽种橘子。加上农产品的周期长,若改种橙子或其他水果,需三五年不说,结出的果品不一定好吃,那就会极大地挫伤积极性。在黄土地里刨食,稳妥还是第一的,既是经验又是教训,不懂是无知,知道了还重蹈覆辙,便为愚蠢。橘子是大众水果,面积大产量大,收入还是可观的,尽管今年是个特例。可以肯定的是,市场不会永远低迷,总是波浪式前进。</p><p class="ql-block"> 他的眼光是独特的。从分乡袁家冲老家迁居小溪塔陈埫坪,环境变了,勤劳与头脑有了用武之地,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入。独到的区位优势,光种菜就能养活一家人,何况还有一千多棵橘子树,衣食无忧应该不是夸张。距城区近,见识与观念,与窝在老家截然不同。儿孙满堂之后,他考虑的是要让孙子接受优质教育,准备支持儿子在城区购买学区房,尽管他那个地方既能生财又适合居住,但心底里他还是希望孙辈飞得更高一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他跳出了纯粹的农耕生活,置身于亦农亦工的领域,倾尽全力,助推下一代走得更远。</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老林湾,柑橘飘香,袁国强忙碌于近邻的橘园里,用三轮车帮村民转运刚从树上摘下的橘子。虽挥汗如雨,但欣喜之情写在脸上,他知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那时,他穿上国防绿,收获了爱情,如今,他儿孙满堂,迅疾如飞的高铁像巨龙一样从他门前穿过。</p> <p class="ql-block"><b> (魏以进,教师,湖北省作协会员。有百余篇散文于UN《New China》、香港《文汇报》和《湖北日报》和《三峡文学》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出版有散文集《故乡魏家坡》。创办小荷文学社,指导学生写有千余篇习作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3年10月3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