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各位老领导、老朋友:今天活动主题以家风故事为主线,讲述身边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庭的风采,不仅体现在外在的财富和地位,更体现在内在的精神和品德。</p><p class="ql-block">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家庭是一个小社会,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良好的家风对培养下一代的品德、智慧和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季去南方旅游,游览那些名门望族的故居,有些家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如:“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个家的家风一定是以书为贵,崇尚读书。</p><p class="ql-block"> 还比如“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这些家庭正是恪守这样的家训,才形成良好的家风,使家族兴旺。</p><p class="ql-block"> 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王钱镠为钱氏家族留下了治家“八训”“十训”,后来形成“钱氏家训”。作为曾经雄霸一方的王族,钱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也未曾留下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以及修身自重的道德规范。“钱氏家训”不仅造就了千年名门望族,更为江南的千年繁盛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千年来,江南钱氏在学术、医学、文化等各行各业都有精英和栋梁之材,到了近代更有科学家钱学森、史学家钱穆、水利专家钱正英、物理学家钱伟长、文化名人钱钟书、钱文忠等等数不胜数,这与钱氏严谨的家风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不仅自己一生清正廉洁、治家也十分俭廉严格。他要求家人励廉耻、知荣辱、积养成名。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忍穷”,通过忍穷,来砥砺自己的为官之德,养成克己奉公的品格。范仲淹的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在富不过三代的常例中,范家传至今日已超过八百年,范氏后人依然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 家风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凝聚人心,下面就让我们听听我们身边的家风故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贾瑞英阿姨的家庭故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课程是家风家训大家谈,我的答卷肤浅,因为我出生在旧社会,半封建家庭,那个时候女孩子不让上学,直到解放后,我才上了小学,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我背叛了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父母生我给了我生命,给我身,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给我地位,给我灵魂,让我工作学文化,学政治,学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人,没有共产党,我哪能活到90多,现在的生活美好快乐,虽然经过风风雨雨改写了我人生路,我不忘初心,不忘 党恩,我要子孙牢记在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刘云琳书记的家庭风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家风》建设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云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10月27日,读书会围绕“家风故事、身边感人故事”等内容进行交流学习,我因临时有事没能参加活动。感谢武校长给我发来信息要求以“家风”为题完成作业,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家风”,之前我偏颇的理解为只有名门望族,伟人,圣人的家庭才可以谈及,普通寻常人家没有形成家风的条件。其实不然,“家风”不管家族的大小、贫穷富有、是否显赫,每个家庭都会有每个家庭的处事原则,家长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一种习性风气,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这就是“家风”的形成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族长者行为习惯、行事风格、传统美德的影响力;优秀品格、文明素养,言传身教的感染力;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门风”,这是我个人对“家风”的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朱子家训》中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苏轼的《三槐堂铭》曰:“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家风故事和家训名言,对后人影响深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没有文化,都是平凡的普通人。父亲一生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做事严谨、认真负责;母亲善良淳朴,任劳任怨,持家有方、善于经营,父母的日常习惯、处事原则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他们用自己的言行,点点滴滴的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在八十年代,我跟父亲一起去北京办事,路过王府井,花50元钱买了一双棕色的调价皮鞋,这双鞋父亲非常喜欢。平时在家舍不得穿,每次出门回来赶紧脱下来擦亮又保存了起来,直到穿了十多年后,整双鞋都布满细纹的口子,但还是舍不得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临近退休时调回了家乡。他热爱工作,大事小事从不马虎。那年大概是1985年7月的一天,整整下了一天的雨似乎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就在下午五点多钟马上就到了交班的时候,父亲不放心,就沿着大桥再仔细的巡视一遭,就在这时,突然发现滦河大桥(伊逊粱山洞口大桥一端的路基出现了很大的裂口,不好,桥基有塌方的危险。父亲健步飞跑,拿起了救援电话报警,并迅速查看即将到来的列车表,有一辆客车即将到站,他紧急呼叫客运值班室,马上采取紧急措施,待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后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之后经过两天两夜的抢修,即将坍塌的路段恢复正常运行,父亲及时发现的险情,保住了国家财产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父亲受到铁道部的嘉奖,全家实现了农转非------。父亲虽然已经不在了,可他的精神一直都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坚毅聪慧,勤俭持家,无论生活有多困难,总是满怀信心,处处呈现仪式感。家里来了客人,就倾囊而出,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客人吃,即便是一位客人,也要像模像样的做好几道菜,母亲的厨艺是自然天成的,街坊邻居都夸母亲的厨艺好。母亲人很聪明,懂得很多民间偏方妙招。有一次做豆腐,豆汁烧开了发现没有卤水,母亲竟然用酸菜汤把一锅豆汁给点成了豆腐,做完豆腐的豆腐渣再磨一遍又做出了好几块豆腐。母亲常说,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节俭才能持家,勤劳才能发家,包括家里的井水,虽然不用花钱,但要省着用。正应了“天地有万物,用之必节俭,千万别浪费,留给子与孙”的说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风如泉,能够洗涤心中的尘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风如炬,能够照亮前行的方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秉承好家风,赓续代代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刘凤云书记的家庭风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是家庭成员的避风港,家是温馨的港湾。把家经营好,才是幸福的基础。我在七十岁生日的时候,有几句感言是这样说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有一个好老伴,我们携手走过了四十六个春夏秋冬。四十六年的朝夕相处里,我深深的体会到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对我一心一意,对我的家人以诚相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有四个好儿女。他们对我既尊敬又孝顺,既有精神上的安抚,又有生活上的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有三个活泼可爱的隔辈人,他们是我的开心果。这就是天伦之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有一个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家,这是什么事情也代替不了的。这就是我的幸福,这就是我的欢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吴金怀老师对《家风》的感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給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好的家风能使家庭兴旺,坏的家风会造成祸事不断,我认为树立好的家风首先要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 ,家庭不和就会祸事连连。其次是言传身教,教育好下一代,首先是德育,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是智育和体育全面发展。不要溺爱孩子,俗话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要让孩子养成勤于耕读的好习惯,引导孩子走正路 ,人如果走了歪路就行不远。第三是勤俭持家,这是兴家之道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但也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第四要敬老孝亲睦邻里,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但要以身作则,还要把它传承下去,把这种好传统发扬光大。第五要多做积德行善的好事。多助人为乐,这样自己也会受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是我对家风的浮浅理解,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人的家,树立和传承好的家风,不光是每家每户的事,也是国之大计 ,因此,我们须高度重视,把自己小家治理好,也就是为国家做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丁山老师的家庭风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家风家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家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农家一样,是个传统的根本人家,乐于助人,团结友善,世代务农,属贫苦人家,父亲六岁时没了父亲,十三岁给人家放羊,大了被日本抓了劳工,在北京门头沟煤矿挖煤,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解放战争时期给解放军抬单架,当过村担架队长,北平和平解放后,当村长跟共产党搞土改运动,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从未有过私心,搞四清时,别的村干部挨整,他却加入了共产党,成了共产党员,还有我大姐也是四清时入的党,父亲常告诫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们家,一定听党话,跟党走,做好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姐弟七个都听父母的话,友善待人,积极跟党走,后来三弟和四弟也先后入了党,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们都谨遵父母教诲,从不做损人利己的坏事,本本分分一辈子,做好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吉局长为家风活动书写的书法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发广老师讲述身边感人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今天談一談我們身边的一位值得我尊重学习的毛淑琴老師,网名秋之色。读书研究会的老会員毛淑琴老师,從发《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妈妈教我一支歌》的信息开始,至2023年10月1日.600天内,往读书会群里.共发出235条信息消息,其中大部分是学习看完後转发的也有自制的美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祝福詞,养生教育.历史题材.重要新闻笑話、对联、家常里短,生活小窍门,人生之道等等.在她发的235条中,我拣抄了十三条.作為闲暇時间学习材料用.很有意思.有一段時间老两口被接到外地的儿子身边.但她的心一直没有离开过读书会,不断的往群里转发奇文异事.并认真看群里相互发的信息与文章.更关心.细读研究会每月活动的内容。她说不能离开群.离开群就感到孤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老师性格开朗活泼,見人未言先笑.爽朗的笑声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誰都願意和她接近交流,无话不谈,虽然上了些年紀,但她從不颓(tuí)废.每天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是她的信念.逢年过节自制美篇.玩手机玩的熟练,我等不如.毛老师从小酷爱音乐唱歌.退休後.有充足時间更津于此道.操起琴来浑身绽放活力,平均每三天学一首歌,至今她已学会300余首.毛老师老家是偏僻山村.小时候家人口多,家穷得吃上顿没下顿,有穿的没烧的.生活非常困难,她十歲時就像小伙一样,抖摟精神上山打柴,磨肿了小手.柴扎出了血.她不哭.不喊疼.更不抱怨,小小年紀就懂得為父母分忧,毅力坚強,实属难得,割柴一直到被保送上師范学校、走出大山才算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远离家乡走上高等学校之后,吃过苦的孩子知道用功,几年下来以优异成绩毕业,安排工作,走上教師岗位。光陰荏苒,转眼之間.功成圆滿,甘老林泉,退休之后,开始了晚年生活.儿女成家立业都很孝順.但老俩口极其刚强.不忍心给儿女添麻煩.坚持与老伴单独生活.毛老師心脏不太好.老伴腿脚不便,老两口互相搀扶.互相体貼,相依為命.証实了电影明星秦怡所言:夫妻之間、由爱情转到亲情.由亲情转到恩情.这就是人生三步曲,但願毛老師一对恩爱老夫妻.永遠葆持良好的心态,伴随着疾病,照样长命百岁。"桑榆亦有春草梦.不断学习自奋蹄",我们要向毛老师学习.学习她不断学习自奋蹄的精神,使我们懂得.真正的衰退、不是白髮和皱紋.而是停止了学习活动和進取之心,所以人间有二十年的朽木.也有八十岁的常青树。学习.時习之催人以熟,却防人衰老這是非常奇妙的,不怕人老.就怕心老,管他多少岁.开心快乐才是万岁.心情愉乐才是幸福,有人把幸福解读为"有"字.有车有房有錢有权.但幸福長寿恰恰是"无"字.无忧无虑无灾无病."有"字多半是给别人看的."无"字才是给自己的.莫道岁月枫林晚,休言已到中老年,只要留得健康在.人生永遠是春天",願在座的老朋友放寬心胸.无忧无虑,无灾无病.有质量的活出最好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与毛老师接触的不多,交谈甚少.她的优秀事迹遠不止这.我只是從支言片語中了解这些.有不對之处,望毛老師指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冷华明老师讲述革命历史故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人的典型故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冷华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身边的事如过眼烟云,大都不留什么痕迹,惟有革命战争年代的一些事迹在头脑中记忆较深,形象挥之不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对陈毅的《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不会陌生吧.一九三四年陈毅在指挥红军部队于兴国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围剿战斗中大腿中弹负重伤,难于行走所以被留在江西坚持武装斗争,大部队则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也就是万里长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留下来坚持武装斗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被留下来的南方八省区的部队,不是重伤,就是轻伤,缺医少药,没有经费,武器残缺不全。国民党部队对根据地封锁.扫荡,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环境极其艰苦,险恶,每每险象环生.被放人抓住壮烈牺姓者屡见不鲜.陈毅同志当时枪伤未愈,流血化脓,没办法,只好用布条穿过大腿,像挂锯一样拉到没有了烂肉,脓血为止,疼痛程度不难想象.加上敌情严重,不断转移,天气恶劣.没有粮食,生存问题都很难解决.在如此艰难的革命环境中,陈毅等老一代革命者没有灰心丧气,凭借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坚定的胜利信念.为着广大的受苦难人民,为着新中国,为看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坚持斗争.以苦为乐.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与伟大行为,令全体人民敬仰,每每想到他们都会感动不己。再看看我们今天的达官贵人们.住着高楼大厦,开着洋车,身边前呼后拥,周围人唱着赞歌,捧着美酒,享受着高干待遇,犹嫌不足,仗恃着人民赋予的权力,伸开五指,拼命地捞钱,搞女人,搞房产,官商法官匪勾结,更有的不惜出卖祖宗,出卖祖国,投敌叛国.出卖机密.种种罪行,不一而是.像这样以枪斃一万次也不为过.这些人中,有的初期是清廉,能干的、后来经不过腐蚀拉拢,诱惑,走上了犯罪道路,多么不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时候.该让他们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为人民谋福祉,不忘初心,不忘人民利益大于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孟宪民老师交流阅读两本书体会</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阅读两本书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坦荡记人生 直笔书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崔家宣同志回忆录《美好的回忆》有感摘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了崔家宣同志回忆录《美好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有几点感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责任心强,工作中敢于直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真抓实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善交朋友深入实际解决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对党忠心,历经磨难,痴心不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从政清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读回忆录,让我们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有了更感性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为什么要进行抗日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通过回忆录中对解放前后生活的描述,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天翻地覆的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监制:李宗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审:刘云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武永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