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名字后缀叫“斯坦”的国家(上)

汪刚

在举国欢庆祖国成立七十四周年之际,朋友们相约而行,去中亚,离我们很近,却又觉得很远的三个名字后缀叫“斯坦”的国家。中国有句话,叫做“天涯若比邻”,纵然隔着千山万水,只要心存牵挂,就如同近在眼前。而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从地理位置上看,是紧挨着我们的近邻,但由于历史上诸多的纠纷与争战,在我们的心理上是荒凉凄冷,春风不度的边关塞外。边关月冷,大漠遥远,中亚国家曾经是我们脑海中的荒漠与野蛮之所在,是中原文化之远方的远方。是入侵者所盘踞的地方,一旦走入我们的视野,基本上都是冲突相随,烽火相伴。虽然中亚国家地下贮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上多种文化曾在这里交锋和相遇,东边的中华文明以及来自西亚伊斯兰文化,和欧洲的基督教都在这里留下痕迹。因此“走近中亚、了解中亚”成了我们此行的首选目的。 9月28日我们一行从上海乘机飞跃天山山脉在乌鲁木齐市转机到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塔吉克斯坦</b></p><p class="ql-block">苏联统治时代,这里矗立的是列宁雕像。独立后,取而代之的是塔吉克民族之父索莫尼的雕像。索莫尼雕像矗立在巨大红色大理石楼梯基座上,两侧是盘腿坐镇的狮子,流通塔及克斯坦的硬币与纸钞上都有这位国王的头像。</p> 在莫索尼雕像的身后近500公尺处,则是独立纪念碑。 历史人物——鲁达基,自幼便聪慧过人,能创作诗文也具有音乐才情,文学作品题材丰富,无论抒情、哲理、歌颂,都受到世人的推崇与欢迎,成名后,被萨曼王朝召做宫廷诗人,晚年因故被逐出宫廷,生活陷入贫困,在最终几年,诗意风格也变得忧郁。这位伟大的文学天才所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至今仍深深憾动波斯民族的心。 这面国旗长50米、宽30米,旗杆高达165米,竖立在首都民族宫附近。曾赢得世界最高国旗的吉尼斯纪录。 塔吉克斯坦国家古史博物馆<div>塔吉克斯坦国家古史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历史的积淀,里边陈列有非常多的出土文物,从衣食住行到金戈铁马,无不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br></div> <p class="ql-block">中亚地区曾一度盛行是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大约在公元十六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并迅速取代了佛教直到今天,因此,古代的遗迹中有很多是佛教的内容,“镇馆之宝”亦是一尊二十多米长地下出土的卧佛。</p> 第三幅是铁丝衫 塔吉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 希萨城堡依山而建,十月革命之后,巴斯玛奇抵抗力量和苏维埃的最后一仗,也是在这打起的。 登山瞭望,古道在城下蜿蜒而过,道旁有经学院,其侧有可供来往商旅歇脚的旅舍,再远处有清真寺,当年市场的熙熙攘攘,可以想见,希萨也算是丝路的重要一脉。 在塔吉克斯坦的钞票就有这个要塞的图案。 我从要塞最高处下来时,看见三个女士在下去的楼梯上玩耍拍照,而城墙上有一双黑色的高跟鞋,我便手指高跟鞋,吆喝一声,提醒了她们。 我在下楼梯时看到孙玉华正站在对面的城堡上,便让她给我照张相。 谁知两位塔吉克斯坦女士,悄悄站到我身旁。原以为裹着头巾的伊斯兰女士是比较保守的,现实并非如此。大出我的意外。 同伴们合影。 城堡对面的清真寺。 <p class="ql-block">在去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市苦盏的路上。</p> 中亚最大的建筑内的市场之一位于塔吉克斯坦北部苦盏市的潘尚别巴扎“塔吉克语意为星期四市场”。 潘尚别清真寺 苦盏历史博物馆 <h1><b>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b></h1><div><b>总统府</b></div> 塔什干地下博物馆—塔什干地铁<div>塔什干地铁的建设始于1960年代后期。和苏联时代莫斯科的地铁一脉相承。进入到塔什干的地下世界。恍惚间穿越到了莫斯科的前苏联时代。每个车站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特色。大理石、花岗岩、玻璃、蓝玻璃、艺术陶瓷雕刻的雪花石膏。和其他装饰。</div> 国家历史博物馆 <h1>在首都塔什干附近有个<b>东干村</b>,村里的居民的祖先都来自中国的陕西省,所以也被称作<b>“陕西人”村。</b></h1> 我们走访了“陕西人”村,村委会的白会长带我们参观了几户人家,并在他二弟家用了晚餐。他介绍说,在清同治时期,居住在陕西的一支回民起义失败,为躲避清政府的追剿,被迫离开家园,迁移至如今的塔什干地区。一路艰辛,从刚出发的6千多人,最后到达定居点时,只剩下了不到2千人。从此后,开荒种地,重建家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些陕西人后代决定集体回迁,回到祖先生活的中国陕西,行囊都准备好了,就在出发之前,当时斯大林的苏联政府一声令下,要在那里建农场,所有人都不许离开。从此,他们就在那里生活至今。 目前,村里还有1千多人,这些人村里讲陕西话,出门说本地话。村里不仅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还保留了传统的回民文化传统。 <p class="ql-block">从塔什干乘飞机前往希瓦。结果碰到一次运气,我和小蔚从经济舱升公务舱。舒适了一把。</p> 乌兹别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也是中亚地区丝路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国家。“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一句中亚古老谚语道出希瓦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与中国的古城墙类似,希瓦内城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 <div><br></div>古城内的制高点是一座建于20世纪初的宣礼塔,这座建筑高56.6米,站在塔顶城内风光一览无余。 古老的清真寺 中国2019年帮助修复了希瓦古城内险情最严重、修复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两处建筑。是希瓦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与外国合作的文物保护行动,取得良好成果。 希瓦古城之晨 希瓦古城之夜 <h1><b>阿亚兹.卡拉遗址</b></h1><p class="ql-block">踏上乌兹别克斯坦大地最荒凉的旅程,去寻觅那些散落在沙漠中的花剌子模国的要塞城堡。</p><p class="ql-block">花剌子模故地的荒漠里还散落着许多城堡遗址,其中被发掘出来,阿亚兹.卡拉遗址便是现在还能方便抵达参观的遗址之一。</p> 1号城堡高耸于一座60米高的山头,建于公元前4世纪的花剌子模王国初期,是一座很有规模的防御要塞,外围一圈城墙高10米,有2层拱廊。 2号城堡位于另一个较低山坡上,建于4-5世纪,是当时某个贵族的产业,城堡里大约有40个房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狱之门</b>位于土库曼斯坦,49年前,前苏联的一支钻探队和地理科学家在该地区考察钻探天然气资源。正当他们在进行钻探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就在他们脚下的巨大的地下洞穴。突然之间,该钻探队的所有钻探设备以及临时营地都掉进了这个“神秘地穴”。 当时没有人敢接近洞口进行具体的调查,因为这个洞穴中充满了天然气,随时都有燃烧爆炸的可能,另外科学家也担心地穴中的毒性气体。 为了防止毒气从洞中逸出,无奈之下的钻探队员点燃了洞口的气体,就是从这时起,该洞口的火焰已经持续了整整49年,从未间断。</p><p class="ql-block">  为了一探“地狱之门”的奥秘,我们从旅行时乘坐的大巴改乘越野车。整整六个多小时,一路风尘,一路颠簸,一路艰辛。体验这“地狱之路”。</p> 熊熊大火依然燃烧不熄,令人震撼。该洞穴真的有如地狱一般,这些年不知已经有多少吨优质天然气被烧掉。 <p class="ql-block">地球上的能源正在慢慢枯竭,还有多少天然气可以白白浪费。此时我们只能无奈地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未完待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