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序:很久很久没认真读诗了,人生之无常总令人于疲惫困顿中渐渐远离了对诗意的探寻……但意外的是昨晚一位朋友分享在上杭作家群的海子的诗《黑夜的赞歌——给黑夜的女儿》却于不经意间打动了我,于是不禁连夜写下了以下不尽完整的诗评,致敬我所喜欢的诗以及那个于山海关卧轨而亡的天才诗人)</p> <p class="ql-block"> 解诗先解题,先解主标题吧。黑夜升起之时,便是白昼陨落之际,故而“黑夜的献诗”即暗示白昼的祭歌,正如诗中丰收的繁华收结于荒凉的土地,灿烂的谷物归宿于黑暗的谷仓,于是,诗人说他在丰收的谷仓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看见“留在地里的人, 埋得很深”,那是长眠于黑夜的故人,也是每个人都将栖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对于繁华终归荒凉的宿命,黑夜早就明了,也最能明了,而“我”也终于了悟:所有的生命终将归于各自的黑夜,悲也罢,惑也罢,宿命本如此。在这难能可贵的共鸣情绪上,“我”觉得黑夜给了我“安慰”。</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中丰收与丰收后的荒凉像极了海子短暂人生中的体验:极其聪明的海子既是狂热的又是敏感脆弱的。理想主义者的狂热与现实的无奈让他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界定为“从明天开始”,而不是正在写诗的每一个“现在”;丰收的庆典中多少人只能看到现时的热闹与短视性的满足,而敏感多情的海子看到了盛极则衰的荒凉黑夜,看到了阎王的眼睛。海子在20几岁的短暂人生中体验了太多的情感冲突与深深的寂寞,故而用卧轨自杀来祭奠自己追求幸福而无所依托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再回头看副标题,这“黑夜的女儿”是谁?是他曾经热恋而不得的女子?是他以为能够拥有而终不能企及的追求?是诗中黑夜笼罩下的种种物象?……这个谜尽可以让无数读者去多元演绎,正如千年前李商隐的《无题》至今依旧争议纷纷。然而从内向维度,从作者视角来看,“黑夜的女儿”何尝不是隐入诗句中的自己呢:历尽多少热切憧憬却终陷入浓黑的寂寞,这诗境真的“很海子”啊。读这首诗就是读海子的心,读他“到远方去”时的难言之荒凉。</p><p class="ql-block"> 莫名就想起了他的另几行诗“你是我半截的诗,半截用心爱着,半截用土埋着……”这位吟唱“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的诗人终究还是把自己埋在了今天的黑夜里…… </p><p class="ql-block"> 海子那短暂的25年的人生呀,是否有半截称之为“幸福”?</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