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课十讲》留痕(八)

清欢

<p class="ql-block"> 周六,难得的清闲。</p><p class="ql-block"> 睡到自然醒。</p><p class="ql-block"> 醒来,不急于起床,顺手拿起床头的书,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教师的‘主导’体现在两点:一,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即学生‘学’什么,‘习’什么。二,组织、管理、激励学生完成好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习课堂上,40分钟的课,30分钟都忙着读、背、写。主体忙起来了,忙的都是主导者所期望达成的。这样的课堂,真正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与精神。</p><p class="ql-block"> 之前,我们常把课堂还给学生,当成一句口号,从来不敢真正地站在课堂的中央,引导、环视、激励孩子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穿了新鞋,走老路。好像少说一句,孩子们就错过了整个世界。殊不知,在课堂上,说的越多,效率越低。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也都推到了课后,课后的负担就重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还好,习课堂给予我启发,让我及时调整,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学生成为学生!</p><p class="ql-block"> “不是种下一朵花就能看到一道风景。种下了花只是一个浅浅的开始,一天又一天的管理才是真功夫、深功夫。”</p><p class="ql-block"> 花的死亡,几乎不是死在前期的播种,而是毁在后面的管理。</p><p class="ql-block"> 办公室的绿萝,搬来时都是一样的茂盛翠绿,一段时间之后,有的依然如初,有的日渐枯萎。什么原因?有老师隔几天浇水一次,每次浇适量的水,而有的,虽然也勤浇水,每次却浇很多,绿萝虽喜水,但过了量,就适得其反了。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要想绿萝长久地存活下去,就得长期地科学打理。</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完成任务时的课堂管理。</p><p class="ql-block"> 试想,我们哪项教学活动,不取决于管理呢?就像一家企业的倒闭,千条理由、万条理由,总逃不了一条“管理不善”。课堂的效益,归根到底是课堂的管理问题。不会管理的老师,对课堂管理毫无经验和办法的老师,哪怕他是研究生、博士生,他带的班级的课堂效率一定低下。</p><p class="ql-block"> 想起课外阅读这件事,孩子们的积极性慢慢地调动起来了,家长也大多在配合。但打理不善,激起的火花,也会慢慢熄灭。为了让读书形成习惯,我采用多样方式,一是群内阅读打卡,二是读完一本书,在“读书大王”评选本上记录下来,三是组长每天下午记录组员午餐午休间隙读书的页数。所有的读书行为,都有记录,所有的记录,都有一定的奖励机制。最主要的是给组内加分,每天都加,一周一汇总,分数最多的前三名,有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印章奖励。</p><p class="ql-block"> 有布置,有组织,有管理,有激励,这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 愿你我,都懂得!</p><p class="ql-block"> 这个周六,因为读有所获,变得风清气正,分外明媚。</p>

课堂

管理

学生

绿萝

读书

课后

激励

任务

种下

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