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蒋氏故居

海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奉化溪口</b></p><p class="ql-block">奉化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 剡溪由西向东流过全镇区域,至东段有武岭头与溪南山夹持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溪口,位于宁波市西南20公里,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区域水绕山环,景色秀丽。镇上蒋氏故居为蒋介石的出生地及蒋氏父子的故里,它包罗文昌阁、蒋氏宗祠、丰镐房、玉泰盐铺等近代重要历迹群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溪口,因一代枭雄蒋介石出生于此而名闻遐迩。他曾三次从民国权力的最高位置上下野,每次“隐退”他都会回到溪口老家“退避三舍”“运筹帷幄”,三次下野,三次复职,最后都得以重返权力高峰,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蒋氏故居·武山庙</b></p><p class="ql-block">武山庙,坐落在武岭门外、武山南麓。历史上,它是溪口镇任、宋、单、张、蒋五姓宗族共祀之庙。武山庙始建年代无考,但至迟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此庙曾作过一次修缮。</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一家对武山庙有着特殊的因缘,清末蒋介石之父被推选为庙首,曾召集五姓族长,对武山庙作过一次大规模扩建。</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这里兴办武山小学,1916年蒋经国在此启蒙。随后,蒋介石也曾出资修庙,并多次入庙许愿、求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溪口门户·武岭门</b></p><p class="ql-block">武岭门,溪口的门户,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1929年之前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p> <p class="ql-block">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p> <p class="ql-block">一进城门,右边便是一家叫美岭的咖啡馆,青砖翘檐,彩色的格子窗户,散发出浓浓的民国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蒋氏故居·文昌阁</b></p><p class="ql-block">穿过武岭门左行上坡几百米林荫小道便是气势崔巍的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地处武山南端,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是溪口文士拜祭文昌帝君和同人聚讲雅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阁下武岭潭,潭深水碧,游鱼历历。</p> <p class="ql-block">1924年清明,蒋介石回乡扫墓,他见文昌阁年久失修、规模狭小,遂出资请其兄蒋介卿负责重建。</p> <p class="ql-block">到1927年12月蒋宋完婚后,文昌阁成为蒋宋别墅和他们的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1939年12月12日,文昌阁在侵华日机大肆轰炸中,被夷为平地。1986年由政府出资按民国时原貌复建。</p> <p class="ql-block">在文昌阁坡下的东边,有一条小河绕溪口小城而去,这条小河叫剡溪。由南来的澄潭江和西来的长乐江会流而成。由嵊州境内向北流经上虞后称曹娥江,再汇经钱塘江入海。</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与毗邻的小洋房、武岭城楼、武岭幽胜、武岭学校大礼堂等构成"蒋氏故居"重要组成部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武岭学校旧址</b></p><p class="ql-block">武岭学校旧址(溪口博物馆),1929年蒋介石遵母遗嘱,在武山西麓创办了武岭学校。1932年起,蒋介石自兼校长。</p> <p class="ql-block">学校占地面积逾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教育设施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学校效仿开放式的法国乡村教育模式,设置幼稚园、小学部、农业中学部,下辖农事试验场、林场、医院、电厂、民众教育馆等,形式完整的教育体系。</p> <p class="ql-block">大礼堂曾是蒋氏家族和民国要人的重要活动场所,二楼兼作军政要员来溪口办事的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2018年起,学校旧址11幢历史建筑,改造成溪口博物馆,成国家三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蒋氏故居·蒋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由新老两所祠堂合成。老祠堂重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供奉整个溪口蒋姓家族先祖。新祠堂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蒋介石扩建丰镐房时,为安放三房堂前迁出的先祖神位而造,故又称"三房祠堂"。蒋介石亲题"忠孝传家"门额。</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场所,诸如节日祭祖、红白喜事、家族修谱、庆祝盛典等都在这里举行。蒋介石曾在这里宴请族、拜祭祖先、翻阅宗谱、观看演出,留下了不少轶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蒋氏故居·丰镐房</b></p><p class="ql-block">丰镐房,蒋氏故居丰镐房地处溪口三里长街东段。蒋家族中长辈以蒋介石承袭"周房",在宗谱中属"周"字辈为由,推及西周丰邑、镐京两座都城之名,定房名"丰房"、"镐房"给瑞元(蒋介石)、瑞青两兄弟,两房合一称作"丰镐房"。1932年,蒋介石着手扩建丰镐房,至1935年新宅告竣,大小房屋骤增至49间,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富有江南旧式世家府第的特色。前厅门额"素居",楼上设有佛堂,是毛福梅诵经之地。后堂"报本堂"为三间高顶平屋,这里是蒋家敬天祭祖之地,神龛内供奉蒋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位牌。报本堂之左西厢房楼上为蒋元配毛福梅居所。之右东厢房楼上是宋美龄的住地。1910年4月27日,蒋经国出生在这里。西厢房西侧有一幢独立的二层小楼,原系祖传的三间房屋,为蒋母王采玉旧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蒋氏故居·玉泰盐铺</b></p><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1871年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在此开设商铺,商号"玉泰盐铺"。建筑分前后两幢。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10月31日),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蒋介石,出生在前幢楼上东首房间里,其祖父取其乳名为瑞元。</p> <p class="ql-block">1948年,蒋介石按原状重建了玉泰盐铺。玉泰盐铺完整保留了当年盐铺的商号和交易等物件,以及蒋介石出生时床及相关场景。</p> <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是在一九四八年改建,大门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溪口除蒋氏家族的旧迹故地外,还洒落着大量的清末民初的商号和民居,从而展现了民国溪口从四明山小镇快速繁衍为民国名镇的发展轨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蒋氏故居·蒋母墓</b></p><p class="ql-block">蒋母墓道牌坊</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奉化溪口葛竹村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23岁(1886年)嫁给溪口蒋肇聪为继室,次年10月31日(农历9月15日)在镇上玉泰盐铺生下蒋介石,以后依次生下瑞莲(女)、瑞菊(女)、瑞青(周传)于1921年6月14日患心脏病去世。当年11月23日,蒋介石葬母于白岩山鱼鳞岙中垄。</p> <p class="ql-block">下轿亭,蒋介石回乡祭母,每至此亭必下轿,辄拾级步行,以示孝心。由是,蒋氏后嗣及与蒋氏父子交好之士,亦仿而下轿,以表对墓主王太夫人亡灵之敬崇。久之,乡人渐称此亭为"下轿亭"。</p> <p class="ql-block">蒋母陵园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孝子亭,天下谓孝子亭者多矣,世人构亭无非褒扬孝子德行。斯亭则不然,缘起构亭者蒋介石笃信民间习俗,犹虑九泉之下小脚慈母,行路维艰,特于漫漫墓道之中道,筑八角亭相待,使母得以少憩,是故乡民惯以"孝子亭"相称。</p> <p class="ql-block">慈庵,1923年冬,蒋母60冥寿时,蒋介石修筑了这幢五开间平屋,题名"慈庵",当地人一般称之坟庄或墓庐。</p> <p class="ql-block">蒋自言平生有一个愿望,即常居慈母墓旁。以后蒋每回溪口,多择此相居,以示不忘母恩,谨守墓园之意。</p> <p class="ql-block">尤其在西安事变后回乡养伤,1949年第三次下野还乡这两个时期,蒋长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慈庵会客室,蒋介石每次小住慈庵期间,这里总是宾客如云,国民党军政大员如林森、居正、冯玉祥、张治中等都曾来此晋见,并祭拜蒋母之墓。墓庐至墓地的卵石路较陡,为防地面打滑,蒋特地备有各种尺寸的软底布鞋,供外人选择使用。蒋平时对部属都非常严肃,唯有部属谒墓下来,他总是笑容可掬,连说"谢谢"。</p> <p class="ql-block">慈庵办公室,在溪口蒋介石卧室与之相连的都有一间办公室,以方便处理军政要务和对外联络。1921年蒋母去世后,他频繁返乡,期间初撰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和草拟了北伐计划书。"西安事变"后回乡疗伤第三天,就在此呈文国民政府,提请特赦张学良,并嘱"严加管束"。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在这里经常致函或召见军政要人,以幕后掌控时局。</p> <p class="ql-block">慈庵餐厅,蒋介石平时用餐,都由溪口蒋姓厨师烧做,宴请宾客也以家乡的芋药头、雪菜黄鱼汤等时令菜为主。他平时品尝到家乡菜多面露喜色,唯有第三次下野还乡,情绪特别低落,对属下常发脾气。据当时侍候过的人员回忆,蒋看到什么都不顺眼,看到慈庵卧室的沙发床,要换成木板床,看到餐桌上机器轧制的白米饭,要换成传统石碾磨制的黄糙米,武岭学校校务长买了两只甲鱼给蒋滋补,没讨到好反遭训斥。这或许是蒋自知在家乡时日不多,而发泄的一种怀旧情绪吧。</p> <p class="ql-block">慈庵卧室,蒋介石在溪口有文昌阁、妙高台、蒋母墓庐和武岭学校等多处寓舍。他所住次数和时日最长的是在慈庵,三次下野或清明扫墓都曾在此小住,而住得较久的则是"西安事变"后回乡疗伤和第三次下野乡居溪口。1949年4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在这里度过了家乡最后的一个不眠之夜,25日他在拜别母亲之墓后,便从象山港永远离开了故乡。</p> <p class="ql-block">慈庵历史陈列间,主房中间,竖有孙中山、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祭慰蒋母的四块碑石。</p> <p class="ql-block">蒋母墓,蒋母王采玉之墓坐南朝北,三面石勘围护,黄土封顶。</p> <p class="ql-block">墓面中间嵌"蒋母之墓"横碑,系孙中山手书,上端应栏镌刻"壶范足式( kun fan zu shi )"四字,两边墓联为蒋介石自撰,张静江所书。墓前正中铺设"凤凰翠竹"图案的石板,寄寓"葛竹山村飞出金凤凰"。墓冢之内《蒋太夫人墓志铭》,由汪兆铭作墓志,胡汉民作铭,沈尹默书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摩诃殿(经国母墓)</b></p><p class="ql-block">摩诃殿,在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为蒋姓族人纪念第二代远祖蒋宗霸家祠。</p> <p class="ql-block">蒋宗霸,五代后梁贞间人,笃信佛教,口中常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故称“摩诃居士”。</p> <p class="ql-block">1931年,蒋经国母毛福梅出资建造,作为她与蒋家女眷拜佛诵经的佛殿,大殿坐东朝西,黄墙青瓦,粉壁赭廊,两旁两层厢房各11间,殿井卵石铺面。</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正面塑着蒋宗霸的立像,两边墙上悬挂着摩诃殿史迹及蒋介石祭祖扫墓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东边的一幢平房内,陈列着毛福梅与蒋氏父子的生活照片。</p> <p class="ql-block">摩诃殿的东侧空地,是毛福梅的墓地。这位蒋经国的生母是奉化岩头村人,生于1882年,1901年与蒋介石结婚,1910年农历3月18日生下了蒋经国,1939年12月12日被日本侵华战机炸死于丰镐房后门。1946年冬,在蒋经国操办下,毛氏正式下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毛福梅墓位于摩词殿东侧花园内,坐西北面东南。墓南面中间竖石碑一块,行书阴刻 “男经国敬立” “显妣毛太君之墓” “丁亥十月 吴敬恒拜题”。</p> <p class="ql-block">墓圈用条石砌筑成四方形,中堆黄土,东、西、北三面用青石栏板和望柱围成。拜坛地表用小鹅卵石铺成,正中嵌青石浮雕“松鹤图”一块。墓四周遍植松、柏、梅等花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