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和音乐

华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窗外隐隐约约飘来一首熟悉的乐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打开电视机,电视画面里一群美国牛仔赶着马,烟尘滚滚,耳边小提琴、大管、小号、圆号、长号,加上各种打击乐时而齐奏时而变奏,循环往复、气势恢宏,既狂野又欢快,特别激动人心,最后屏幕推出“wanlboro”几个字,原来它是美国香烟万宝路的广告。这首乐曲甚至成为许多颁奖仪式(包括中央电视台)的背景音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疑,这是中外最成功的香烟广告,没有那些画面,“万宝路进行曲”也深深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次近距离听到这曲子从乐器发声的是台电子琴。本人因打兵乓球交游范围还算广,其中搞艺术的就有几位,如钢琴家、声乐老师、舞蹈老师、书法家,而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万宝路进行曲电子琴演奏家”、艺术学院教授,无论是球友小聚还在学校万人大会表演,他都是“万宝路进行曲”一以贯之,从来没听他弹过别的乐曲。希望他不会因为我给他取这个“艺名”而生气,他的电子琴的确抵得上一支管弦乐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音乐是美好的,香烟却是苦涩的。曾经抽了一口朋友递过来的万宝路,被呛得二、三十年后的今天还想咳几声,而早在50年前当知青时还曾被一根烟呛到改变了人生轨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还在闽西山区插队。生活是平淡、无聊的,无非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穷山沟没通电,晚上就着昏暗的竹签火光,什么也干不成。制作这种用于照明的竹签,当地农民把茅竹劈成一米长的竹签,成捆的泡在池塘一段时间后取出晒干,就成了照明用的最省钱的“蜡烛”,点着后没有太多黑烟且火焰能持续燃烧不易熄灭。这种竹签还有一个不怎么风雅的用处,农民上茅厕时总是折一小段去揩屁股。</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知青队(只有11人,多出的几位是来探亲的同校别处知青)。</p> <p class="ql-block">我们砍下的柴火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淡生活中,许多知青都学会抽烟。由于囊中羞涩,大部分人都会自制卷烟。原材料不用愁,闽西本地就是著名的烟草产区,即使没种烟草的地方,田边地角总能看到几棵这种枝杆茁壮、叶子肥大、叶面布满细绒毛的绿色植物。随手摘下几片烟叶切成细丝利用烧饭后的余热在锅里翻炒两下,撕张破报纸一卷,点着了照样让瘾君子们腾云驾雾神游天外。有的人比较讲究,用一整片烤黄的烟叶代替那些燃烧后会产生一股怪味的破报纸,卷成的烟卷比的昂贵的古巴人工制作的雪茄更加粗长,品质天然无污染(烟会污染环境),而且成本近乎零。要是有知青想回去创业,当年这种“知青牌雪茄”或许可以风靡全球。</span></p> <p class="ql-block">收摘烟草。</p> <p class="ql-block">烟叶。</p> <p class="ql-block">手工雪茄制作工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知青抽烟并非只是出于无聊,更多是环境所迫。农村有个不成文的乡規民约,干活时抽烟可以休息一下不算偷懒,没抽烟的人就没有这种优惠待遇,结果抽烟的人就多起来了,当然主要是男知青,我所在的地方没见到女知青抽烟。</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生产队长道基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房东启基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知青抽烟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苦闷。在那些看不到前途、既荒诞又迷茫的日子里,烟酒就成为许多人的伴侣。不过酒太贵,知青一般消费不起,只能偶尔“一醉方休”。除烟酒外,能排郁解忧的事就是唱歌。有的知青点,文革中漏网没被烧毁又被带下乡的《外国民歌200首》都被翻烂了。刚下乡那年,知青中流传着一首“知青之歌”,是南京一知青创作的。传唱中词曲已经不太完整(如今网络可以搜索到),流露出一种无望的思乡之情特别引起知青共鸣。歌曲流传到我们的深山沟时,作者和牵连的24人已经被公开批判,第二年作者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幸亏许世友将军拍案而起:“知青怎么能因一首歌被判死刑?!”但是作者还是获9年牢獄之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在昏暗的“竹光”下,几位农友叼着他们各自的烟卷,底吟浅唱着这首“知青之歌”,哀伤的词曲伴着袅袅升腾的青烟,仿佛时光都停滞不前了。</span></p> <p class="ql-block">劳动中的内蒙古知青。(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身边抽烟的大有人在,我始终没有染上烟瘾并非我具有超强自制力,而是我对烟味天生不适。但在一群烟民中,我不会表现得与众不同而被认为“非我族类”。改革开放后抽了一口万宝路的原因是被音乐所感动以及出于好奇。而当知青时期,同样是因为好奇心接受了别人递过来的那根“知青牌雪茄”,更是让我“原形毕露”。</span></p> <p class="ql-block">劳动中的北大荒知青。(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知青在田间锄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下乡插队将满两年之时,传来招收知青去工矿企业的消息(大規模回城还没开始)。一天,大队书记通知我去县城参加招工体检,兴冲冲乘了大半天班车赶到县城,发现参加体检的知青还真不少。在县医院走廊排队等候时,不知是谁递过来一根前文所说的“知青牌雪茄”,几个人就地云山雾罩的聊起来。不一会儿,居然头晕目眩,满头大汗,脸色蜡黄(别人说的),正巧轮到我体检。县医院体检有些什么项目我不曾体验过,因为我见到的第一个医生只问我一句话:“有什么病吗?”没容我回答就打发我回去了。于是我即刻乘车当天赶回村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打听到招工的单位是本县某乡(当时还称作公社)的煤矿,传说矿洞口只能容一个人背着装煤用的竹篓爬进爬出。</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队书记邓德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根烟让我失去了从农民兄弟变成工人阶级一员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都说酒后误事,烟后也误事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烟可以没有,但音乐可以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3.10.30于家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