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欢迎来到白蕊艺术空间,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进入艺术的世界,一起接受艺术的熏陶,成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片收集: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字编辑:白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入文引言:</b></p><p class="ql-block">王希孟(1096年 —?),北宋晚期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关于他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位北宋画家,生卒年代不详;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后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得到亲传。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青年才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千古绝唱”,王希孟则凭借《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卷,描绘的是祖国辽阔壮丽的锦绣江山。根据作品的题材,作者在设色和用笔上,以石青和石绿作为山水的主要颜色,继承传统的"青绿山水"画法,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为了渲染祖国江山的辽阔壮丽,作品采用了手卷形式,画卷高51.5厘米,横长竟达11.92米,用的是一幅整绢,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近一百年来仅面向国内展出4次。不仅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惊艳亮相,更是凭借爆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春晚,一度成为刷屏话题。</p> <b><font color="#ed2308">注:为了不影响大家更好的欣赏绘画内容,以下图片请手机横屏观看。</font></b> 绘画赏析 <div>《千里江山图》作为工笔画的代表作,其细腻精妙的笔触和严谨的构图使宋代中国的大好山河跃然纸上,被称为“宋代版航拍中国”,正是这样精致逼真的唯美艺术让中国古代的历史风貌在千年后还能被世人所知所赏。<br></div><div><br></div>画面上,峰峦岗岭,奔腾起伏,绵亘千里;江湖河港,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形势气象极为雄浑壮阔;中间崛岩邃谷,飞瀑鸣泉,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清幽秀丽,曲折入微;在山水之中,依地势和环境的不同,设置着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草庵茅舍,水磨长桥,以及客船渔艇等等,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相辉映,十分壮观。 <div>图中共有七大组群山构成,每一组都是主峰高耸、辅峰连绵的组合。最高的朱峰在第五组,玄奇伟岸,似在接受其他珠峰的朝觐,如北宋郭熙之评:“主峰已定,方作以近次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之主之于此,故曰主峰,以君臣上下也。”<br></div><div><br></div><div>作品还描写了各种人物活动,如捕鱼、驶船、行路、赶脚、观景、幽居、打扫庭院、对坐闲话,使画面饶有生活气息。所有这一切,都被安排在这狭长的画面上,有条不紊,虚实得体,构图既严密紧凑,又疏落有致,浑然一体。<br></div><div><br></div><div>全幅构图采用传统国画散点透视法的典型笔法,即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的全景式大山大水。但是无论截取哪一个段落,又都能构成相对独立的画面,作者纯熟地运用了前辈画师"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法则,将这三种不同法则交替地在一个图卷上使用,使画面构图富于变化,使观者时而如立足山巅,时而如行经山脚,时而又远离山外,如在水面乘舟,从各个不同角度领略山川千姿百态的变化。</div> <p class="ql-block">技法上,作者主要运用了传统的青绿勾勒法,也融入了水墨山水画的一些技法,在绘树干时,作者用了没骨法,远山处有写意的用笔,岩石土坡部分有皴法和点笔等,浩瀚的江水均用细笔勾出波纹,树上的花叶也用色、墨点出;此卷作者用笔的精细到了令人叹止的地步:山中驮运的驴马,尽管粗略,却写出了其负重的形态;远处天空的一群飞鸟,尽管是几个点,也能让人看出它们不同的飞翔姿态;在高山阔水中活动的人物虽然细小如蚁,但从他们的服装、举止中仍可判断出每个人的大致身份和正在进行的活动。用细如毫发的笔法来绘制近12米长的巨幅山水,可见作者的绘画技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轻盈,或浑厚,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唐朝之前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这是中国文人向着自然本质的追求,也是雅致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千里江山图》问世以来,历朝历代的大家均有品鉴,乾隆皇帝对此钟情有加,挥毫泼墨,乾隆帝在卷首御题诗曰: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本,三唐法从弗多皴。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易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