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静物摄影

陈建复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中秋快乐”静物摄影作品创作过程已有近百人次点赞,还有不少好评。有好友建议,我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九宫格图片,由于很多没有我个人微信的看不到,她建议我做个美篇,然后发在微信群里,这样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学习,得到启发,能够借鉴。但我感觉就一件作品做个美篇好像太少,所以把我另外创作的一件静物摄影作品——“三个和尚”以及几十年前我的“经典”静物摄影作品“拼凑”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芭蕾舞”者只是高14厘米左右的蛋糕上的装饰摆件。</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超级大月亮”是用直径约18厘米的球型亚克力灯罩做的</p> <p class="ql-block">曾拍过几个画面</p> <p class="ql-block">“月亮”前的双人芭蕾</p> <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水面”是一片具有水波纹状的装饰用塑料片</p> <p class="ql-block">最后选择的单人芭蕾</p> <p class="ql-block">“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应该很具有现实意义。我用了粗糙的土黄色麻袋布作背景,并故意弄成高低折皱和凹凸不平的效果,从而造成不规则的阴影,给画面造成龌龊邋遢的效果,又做了一个歪歪斜斜有长有短的篱笆表示这三个和尚懒惰懈怠,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整天闭目养神的老和尚</p> <p class="ql-block">什么也没看见的胖和尚</p> <p class="ql-block">看样学样的小和尚</p> <p class="ql-block">“小猫钓鱼”这是我们孩提时代小学课本里的一则故事,它告诉我们学习和工作从小要养成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习惯,我以拟人化的手法创作了这幅作品并发表在四十多年前文革后刚刚复刊的“大众摄影”杂志上,这也是我发表的第一幅静物摄影作品。这幅作品的“水面”其实是用粉笔一圈一圈画在桌面的玻璃板上的,拍摄时镜头前加了一片能缩短拍摄距离(当时没有微距镜)及缩小景深的近摄镜,从而造成了水面活动的涟漪效果,同时,由于“景深小”,被钓起的鱼呈现“虚”的感觉,也让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动感。但当时条件有限,舍不得胶卷,没能把创作制作过程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夕阳恋歌”也是我四十年前的一幅作品,这幅虽是西山落日的画面,但表现仍让人们久恋难忘的意境。其实这幅作品中的“夕阳”只是我用一盏工作枱灯前加了一片红色塑料片做成的,而芦花则是插在塑料泡沫上固定的,但我拍时用的是二分之一秒的慢门,在打开慢门的同时,我轻轻地对着前方另星的芦花吹了一口气,使画面犹如在野外风吹的一种动感。这幅作品在摄影杂志上发表后,我收到过不少读者来信,其中有一位解放军摄影记者,他告诉我经常在海边的哨所采访中拍过很多芦花与日出、日落的照片,但从未拍到过如此漂亮的画面,显然,他上当了,我这个太阳是假的而且不是野外的真实场景,是在家里拍的。也是因为舍不得胶片,没能把当时制作的场景另外拍摄下来。很抱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