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读书会第199期活动

梅好

<p class="ql-block">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记得上次分享还是夏花绚烂,转眼已到秋叶静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回首往事,轻舟已过万重山,我已不再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生命的秋天,经历过岁月的磨砺,阅历和经验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反思和领悟,也收获了智慧成熟和丰盈淡定。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时候学过的诗词,是经历后才读懂的人生。比起二三十岁,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即使千帆过尽依然热爱生活,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从上周开始,我们跟着韩鹏杰老师走近《道德经》,了解了老子的职业,《道德经》的写作背景。《道德经》的书名和核心内容,以及《道德经》针对的人和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站在门口了解了《道德经》其人、其书、其道。</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今天我们来推开《道德经》的两扇门,第一章和第二章。我们先来推开第一扇门,大家齐声读第一章的原文和译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原文:</b></p><p class="ql-block"><b>道可道 , 非常道;</b></p><p class="ql-block"><b>名可名 , 非常名。</b></p><p class="ql-block"><b>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b></p><p class="ql-block"><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b></p><p class="ql-block"><b>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b></p><p class="ql-block"><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b></p><p class="ql-block"><b>译文:</b></p><p class="ql-block"><b> 可以言说的道,便不是恒常的道;可以定义命名的名,也不是恒常的名。天地开始的时候,把它叫做“无”;天地分开,群星列阵,称为万物之母,把它叫做“有”。所以常常思考无,从无的角度观察事物的奇妙;常常看看有,从有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边界。有和无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两者来源相同但名称不同,深奥难解,叫做“玄”。玄而又玄,是一切奥妙的根本门径。</b></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老子就把道这个东西做了具体的描述。虽然道是很高深的,平常人很难理解,不过还是可以描述出来的。道包括你眼睛能看到的,也包括你看不见的,感觉不到的。有形的道来源于无形的道。天地的开始就来自无形的道,有形的道是生化万物的母体。</p><p class="ql-block"> “有”是看得见的物质世界,观察它的形状和边界。“无”是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观察它的奥妙。</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两个形象的例子来阐述。</p><p class="ql-block"> 风的有形的一面:风力发电,风扬麦子,种子传播,扬帆起航,风雨,风霜。</p><p class="ql-block">风的无形的一面:作风整顿,党风建设,家风传承,风情,风度,风华。</p><p class="ql-block">舞的有形的一面:形体动作。</p><p class="ql-block">舞的无形的一面:动员生命,鼓舞生命,激励生命,团结生命。</p><p class="ql-block"> 还有杯子和房子,有形的外部,和无形的内部。</p><p class="ql-block">&nbsp; 有和无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天地起源叫做“无”,万物产生叫做“有”,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开有和无两个方面,从有观察它的边界,从无观察它的妙处,二者合一叫做“玄”,更多的关注无的作用,看到无的作用就是“玄而又玄”。</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推开《道德经》的第二扇门。</p><p class="ql-block"><b>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已不去。</b></p><p class="ql-block"><b>&nbsp; &nbsp;译文:天下都知道美是什么,丑自然就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一定也知道什么是不善。所以,有和无相待而生、难和易相待而成、长和短相待而显、高和下相待而倾倚、音和声相待而和谐、前和后相待而顺序相随。所以圣人行事,顺乎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顺应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占有,施泽万物而不将这当成是倚仗、凭借的手段,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永存不灭。</b></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第二章沿着第一章认识事物的方法的思路,接着讲世界运动的规律,把《道德经》后面要论述的许多内容做了概括。事物稳定的普遍规律,万事万物必须相互依存才能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无论是事物的特点还是人类的行为,都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各种因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没有什么事物是独立存在的。古人留下的许多诗词也映射出这种朴素的辩证论,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也启发了我,看待和认识事物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不能只看一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榫卯相合才能坚固,有和无缺一不可,有无相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做难事大事,就要一个一个小目标,踏实地逐步去完成,就是难易相成。得与失,长与短,“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度追求名利,一定会付出巨大代价,财富积累太多,最后会失去更多,是长短相较。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不管位居多高都要以下为本,要谦卑,善于处下,虚心求教,礼贤下士才能真正居上,是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是说有差别的东西合起来才能形成和谐,从朋友那儿得到的远不如从对手那得到的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要想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就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你才能够居前,这是前后相随。</p><p class="ql-block"> 下一部分内容介绍圣人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顺道而为。语言不是唯一的表达,很多事物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需要去体会去感悟去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