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沙山游记

张金平

<p class="ql-block">深秋时节,乍寒乍暖,一半萧瑟,一半静美。似想徜徉于高山草甸湖泊之中,置身于色彩斑斓的丛林深处,再贪婪地吮吸着清爽的负氧离子,这便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户外休闲。于是就有了这一次拉沙山印象,有了心心念念的拉沙山之行。</p> <p class="ql-block">拉沙山隶属于我县啦井镇辖区,是省级云岭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栖息着全球分布最南缘的3个滇金丝猴种群,其数量约占全世界滇金丝猴总数的六分之一,不时出没有云豹、金钱豹。珍稀濒危树种云南红豆杉在保护区内也有大面积原始群落。拉沙山脉还分布着众多的高山草甸,更有零星分布的湖泊,纵横交错的山涧溪流,是户外徒步爱好者向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0月21日周末双休日,一个秋高气爽、风清日朗的美好时光,已经邀约好的同事伙伴们大清早集结剑指拉沙山徒步。计划是从县城沿箐兔公路驱车到大山箐,接着再沿乡村便道驶往拉沙山东簏半山的彝族人家二烈(人名绰号)家息脚休整,然后集体徒步上山。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车辆行驶到离彝族人家还有四五公里的地方时无法通行,乡村便道已被雨季时的洪水冲得七零八落,于是我们只好提前下车,整装出发。</p> <p class="ql-block">初始,一行人顶着烈日当头,边走边说,一片欢声笑语,一些人还迫不急待地拿出手机咔嚓咔嚓地捕捉满目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画面,更是把五颜六色随风摇曳的枫叶留在特写镜头里。随着蜿蜒曲折的道路向上盘旋,此起彼伏的谈笑声也渐渐减弱,行走的人也从三五成群变成了渐行渐远的一字排开、前后有序,一行人行动迟缓,吃力前行。走着走着有人开始打退堂鼓,直呼走不动了,执意要返回。看情形,还走不到拉沙山半腰的彝族人家就有人要掉队,好不容易组织起的户外徒步活动将功亏一溃。于是,我好说歹说,摇旗呐喊,加油助威。实在走不动了就席地而坐,吃点零食,喝点矿泉水,补充能量。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一行人陆续才来到了第一站彝族人家二烈那里。</p> <p class="ql-block">彝族人家二烈的老婆早已在门前的坡上等候,热情的招呼着并把我们请到了她家的院子里。彝族人家二烈是居住在拉沙山西山小组的一户农家。先前这里应该有许多彝家农户居住着,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脱贫攻坚行动,许多农户早已搬出大山,在异地安置搬迁点安居乐业。现存的这两三户彝家也主要是按季节打点这里的农作物、牲畜放养以及中药材种植。环顾四周,房前屋后就种有金丝杜仲,长势喜人。</p> <p class="ql-block">休整片刻后,我主张集体登山,可是大部分人畏惧高山缺氧,偃旗息鼓了。最后只有仨(其中包括我)兴致勃勃的开始了登山行动。美其名曰登山,实在是沿着山路向上前行。即便如此,对于我们常年在喧嚣的县城蹲在办公室的人来说也是检测体能的最权威手段。</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显示拉沙山最高海拔是3805米,爬升高度为1425米,而时下我们仨徒步的东簏山坡海拨接近3000米。随着往上前行,一坡高过一坡的草甸也在向上抬升,连绵不断,每一片草甸又有着不同体验。置身于草甸之中,头顶着蓝天白云,脚下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周围时不时有成群的牛羊在争先恐后地肯吃有些枯黄的草叶,宛然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爬过一处山顶的地方都有一间简易的木屋,俗称“救命房”,是放牧人或野外行者席脚停顿的休息场所。我们仨终于爬到了山顶,站在一处木屋旁,欢呼雀跃,张开双臂忘我的拥抱眼前的风景。连绵起伏的山峦,色彩斑斓的丛林尽收眼帘,向东北方向眺望,还能清晰地看到巍巍耸立的雪邦山,景色辽阔壮观。虽然意犹未尽,我们仨也只能仓促下山,与在二烈家等待的同伴们会合,一同期待下一次再来。</p> <p class="ql-block">“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途中我们格外小心,手持自制杵棍,小跑步走路,好一会儿才下到了停在路边的农村客运小型车辆旁,坐车返回已经预约的大山箐农家乐小院,准备享受已经煮好的“全羊汤”犒劳自己,也为这一次略有遗憾的户外徒步活动画上圆满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