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上在宾馆用过早餐,便前往今天第一个景点一一山西博物院参观。</p><p class="ql-block">说到博物院,算是个情节吧!本人认为:对旅游者来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某段历史、某个事件,能够说清楚的,莫过于到博物院(或馆)去寻找答案,因为这里才是能够真正了解到本土的前世今生呀!所以,去往任何一地旅游,只要有博物院(馆),是必进无疑的。</p> <p class="ql-block">坊间有“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的说法。也有人说,如果想了解一个地方,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般都会按照主题和年代布展,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主题的历史和演变,短时间内可以仿佛穿越了一次时光隧道。</p><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建筑群由主馆与四个辅楼组成,整个博物院就像一只巨鼎,山西的历史就沉淀在这只大鼎里面。作为山西省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较大的博物馆,它低调又王者般的存在,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藏品之丰富在国内名列前茅,有着50余万件藏品,有着三晋文化的传承,也有着华夏器物的展示,展现了华夏文明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p><p class="ql-block">当进馆的那一刻,浩瀚历史如同画卷徐徐展开,既能直观了解山西悠久辉煌的文明史,更深切地领会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件陈列品,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浓缩了五千年中华民族智慧,古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物质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置身其中,又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与古人叙旧,与能工巧匠对话,去追溯一段段古代历史的渊源,去聆听三晋大地上波澜壮阔的悠悠往事……</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院,已是中午十一时多,我们又来到太原网红打卡地--柳巷!</p> <p class="ql-block">柳巷,太原历史悠久的商业街。 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商业闹市区,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拥有中国四大夜市之一、华北地区最大的夜市,日人流量达二十余万。柳巷是中国大陆十大商业街之一。作为太原核心商圈之一,柳巷汇聚着1400余家企业,2900多家经营户及4万多名常住人口1万多名外来人口。</p><p class="ql-block">历史传说在老柳巷人的口中,却代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明朝皇基的开创者朱洪武——明太祖,在北伐灭元的战争中,挥戈直指元军的军事要塞——太原。驻扎太原的元军,凭借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优势,以逸待劳,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将军常遇春,为了解守敌详情,遂亲自化装成樵夫,混进太原城卧底。不料,事不机密,常遇春的行迹被元军探子探得 。当他刚刚穿过太原城东门外的桥头街,混进朝曦门时,就被元军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将军急迫之中,杀开一条血路,拐入城墙根下的一条小巷,钻进巷北的一个破旧小院。这所残颓的小院里,只住着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妇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残杀,儿子又被元军抓夫,一去不归。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统治者。她见这位樵夫被元兵追杀,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进了后院的柴垛中。追兵闯入院中搜寻,柳氏装聋作哑,将他们哄走。常大将军获救后,深谢老人救命之恩。临别时,他顺手摘下院中树上的一根柳枝,交给柳氏说:“老妈妈,这里不久要打仗了。为不使您老再遭战火,请把它插在街门上,明朝大军见到柳枝后,便会尽心保护。”不过几日,明军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见战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邻难逃战劫,遂走家串户,告诉众邻,各取柳枝插于门首。由于常遇春审清了城中敌情,安排了内应坐探,明军里应外合,迅速拿下太原城。攻入城中的明军士兵,按常大将军的命令,看到门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护,秋毫无犯。战后,众街坊为了感谢柳氏,也为了纪念太原的光复,便把门首的柳枝,植入门前街畔。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发芽、吐翠。插入街头巷尾的柳枝,随着时光的推移,长成了小柳树、大柳树、老柳树。从春到夏,从夏到秋,这条不起眼的小巷,绿柳成荫,枝条烟娜,凉爽惬意。于是,一个美丽的街名“柳巷”,来到了太原的大地上。</p><p class="ql-block">据地方志书的记载,柳巷起初并不是一条繁华的大街,而是一条院落破旧的市井小巷,居住着饱经风霜的穷苦市民。是清光绪帝中叶的那一场大水患,淹没了城南和南关城的商市街巷,商贾们才逐渐向柳巷、桥头街一带迁转,使这条僻静、萧条的小巷,变成店铺毗连、行商坐贾云集的闹市。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柳巷的商品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太原当时的商业中心。“大隆祥”、“庆记”等五大绸缎庄,在这里竞争;“大兴茂”、“志成”、“福利生”、“庆华源”、“履华新”等鞋庄 ,在这里角逐 ;“中华”、“中德”、“顺天立”等药行 ,在这里争衡 ;“恒隆源”、“东方德永”、“近亿号”、“三和兴”、“三义永”、“稻香村”等菜店、茶庄、点心铺、水果铺,在这里发迹。享有盛誉的“正大饭店”、“晋隆饭店”,在这里新建洋式楼堂,烹炒中西大菜,经营豪华旅馆,达官贵人多下榻消遣于此。柳巷商市的畸形发展,急速膨胀,使不少京、津、豫、冀的商贾们也慕名接踵而至。津商黄厚甫在河南经营的“华泰厚”服装业,在柳巷开办了太原的“华泰厚”;天津著名的“乐仁堂”大药店,在柳巷建立了“乐仁堂”分店;冀贾两兄弟集资,也在柳巷一隅,经营起“双合成”食品店;……一时间短短的一条柳巷,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商业大闹市,云集了四五十家商铺。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叶,日本侵略军践踏了太原,柳巷的店铺纷纷倒闭,商贾大都破产,直到太原解放后,才慢慢回复。发展轨迹初成:天时地利人和1897年,山西巡抚胡骋之秉承前任张之洞“利用晋铁”的理念,上奏朝廷,建议在河北正定及山西太原间修一条铁路,以便晋铁外运。1907年,正太铁路竣工。铁路的修建活跃了山西的商业,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外地的商贾货品沿这条铁路而入,成就了柳巷这条商业街。</p><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一场大水淹没了当时最热闹的府前街(即现府西街)一带,商贾和住户无奈向地势稍高点的钟楼街一带转移。首先热闹起来的不是柳巷,而是开化市。开化市前身为开化寺,清末寺里烟火凋零,为维持生计,僧人不得已典出前院,成为商贾经营之所,开化寺便渐渐变为“开化市”。辛亥革命后,寺院被辟建为共和市场,后来一再扩建,1922年,共和市场正式改名为开化市场。当时的开化市总面积1200平方米,有200余家中小商户,三教九流都包罗其间,人称太原的“大栅栏”。</p> <p class="ql-block">中餐、我们选择的是“老太原菜馆”。因客人太多,我们拿了号便去逛了一条老街,一个多小时过去,大伙估摸着时同差不多了,便进到这家老字号菜馆,落座3号台,席间店里还有一专门说唱艺人,挨个询问各桌是来自何处客人。当问及我们时,我们爽快告知来自湖南长沙,一首耳熟能详的“刘海砍樵”歌曲便由于我们的附和,响彻整个大堂,十分喜庆。唱毕,各桌客人掌声雷动,连连称赞!显然,取得了商家店铺需要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的午餐也十分开心!</p> <p class="ql-block">吃过中餐,驾车去往晋祠,途中经过太原古城,当然不能落下。</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城墙分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全长3700米,高11米,下宽13米,上内宽7.95米,城墙以石为基,采用梅花丁的砌筑方法建造而成,呈现出古朴威严的风格。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光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在太原县城,城内外共留存大小寺庙、楼阁、祠堂几十处,比如刘王祠、尹公祠、关王祠、崇圣祠、节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赵襄子祠等。</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十字街是古县城最主要也最宽敞的街道。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县城中心相交,东西长约1100多米,南北宽约700米,有院落173个、店铺255家,涵盖10种业态。南街以非遗文创、博物馆、展馆为主,北街主要是山西的特色小吃,东街是文庙、进士第、县衙等历史文化景点,西街则以休闲、休憩为主。整个十字街,融汇了生活配套、非遗文创、餐饮美食、特色零售、酒店民宿等功能。</p><p class="ql-block">目前的太原古县城,许多都是在原址上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在城上东南隅,六角形,崇三丈,此次重修也是恢复魁星楼原始建筑面貌,登楼夺魁,《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古代村庄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以祈求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所谓“魁星点状元”,就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太原县衙衙门位于古县城十字街东路北,南向;占地面积约35700平方米,县衙是封建社会地方行政长官形式职权场所,也是县官及吏员、差役办理公务之处,是地方权力的象征。始建于明初,其后历任多有增修。</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游览完,考虑到明天上午要游晋祠,便选择晋祠附近的宾馆,晚餐也选择晋祠附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