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误解了“汉寿亭侯”

赵树发

<p><b> 很多人误解了“汉寿亭侯”</b></p><p> 文/赵树发</p><p><br></p><p>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p><p> 关羽被封汉寿亭侯的时候,曹操手下大部分将领都没有封侯,当时刘备的封号也只是宜城亭侯。那个时候只有皇帝有封侯的权力,由于汉献帝长期被曹操控制,在关羽离开曹操之后,关羽的官职和封号就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到了关羽败走麦城,关羽的封号始终还是汉寿亭侯。那么,问题来了:汉寿亭侯应该怎么理解呢?</p><p> 第一种解读:汉、寿亭侯。</p><p> 这种说法来自《三国演义》的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关羽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后,曹操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寿亭侯,并铸“寿亭侯印”送给关羽,关羽却推迟不受。曹操不解,思考再三,将原印销毁,再铸六字印文“汉寿亭侯之印”。关羽看后,笑着接纳了,并说:“丞相知吾意也。”另据《明史·礼志》记载,洪武二十七年,地方官在南京鸡笼山建造关公庙,也称关羽为“汉前将军寿亭侯”,直到嘉靖十年(距建庙已一百三十七年)才由当地政府公开订正,改称为“汉前将军汉寿亭侯”。“汉,寿亭侯”——这种解读无非是要把关羽对汉室的忠心扯上关系,让人以为关羽当初的投降是“降汉不降曹”,这显然有冠冕堂皇之嫌。毛宗岗说:“今人见关公为汉寿亭侯,遂以为汉为国号,而直称之曰‘寿亭侯’,实之误也……汉寿亭侯,犹言汉寿之亭侯耳,岂可去‘汉’字而以‘寿亭侯’为名耶?”</p><p> 第二种解读:汉寿、亭侯。</p><p> 这种解读的意思是:关羽的食邑之地就是汉寿县下面的某个亭。汉寿在当时隶属于荆州武陵郡,是武陵治下的十二个县之一,和现在的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应该不是一个地方。据《后汉书·百官志五》记载:“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汉朝时期,爵位按照大小可分为王、公、县侯、乡侯、亭侯。前三个有封邑,但只能从其中获得利益,没有掌管它们的权利。县,乡,亭都是指封地的大小,也指爵位的尊卑。三国时期,局势混乱,所以爵位往往只有其号,并无封地。所以,曹操上表朝廷加封给关羽的“汉寿亭侯”,也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亭侯是列侯的一种,级别不如县侯和乡侯,算是列侯中比较低的爵位。至于汉寿亭侯的食邑有多少,这个就不好说了,因为亭侯食邑有高有低,少的只有一两百户,多的有一两千户甚至不在乡侯之下。汉寿、亭侯——这种解读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说法。</p><p>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封张飞为西乡侯,比关羽还大一个级别。马超也曾被曹操上表朝廷封为都亭侯,归降刘备后,进封斄(tái)乡侯。赵云在刘禅即位后被封为永昌亭侯,黄忠差了一点,刘备自封汉中王后,封他为关内侯。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五虎上将”之首,为什么仅仅才获封亭侯呢?那是因为关羽在220年就被俘身死。假如关羽能够活到刘备称帝,肯定也可以获得乡侯的封号,甚至还可能获得县侯的封号。</p><p> 当然,关于“汉寿亭侯”还有第三种解读,即:汉寿亭、侯。这个说法一看就不靠谱,不值得一辩。</p> <p>  赵树发,男,1964年7月出生于辽宁营口盖州市,198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已出版诗集、诗论集、杂文集、曲艺作品集5部。小说“北2830”成员。营口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营口理工学院文艺导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