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我的故乡。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大本营,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曾说:“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川陕苏区还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通江从空中俯瞰,这里是一块绿色福地,城市森林公园郁郁葱葱,诺水洞天景区秀丽如画,空山天盆峰峦叠嶂,唱歌石林绿树成荫。这里还是一片红色故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中国现存最大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平分土地”历久弥新,镌刻在毛浴古镇的16字红军训词已在人们心中打下深深烙印。就是这些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绮丽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织在一起,把4116平方公里的大地装扮得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通江素有“一府三乡”之称——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p><p class="ql-block"> 1932年我敬爱的老父亲从这里参加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88年后,父亲魂归故里永远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89周年纪念日,在这特殊的日子我们夫妇俩踏上了回乡的路程,踏寻父辈足迹,重走红军路。我们首先祭拜了父亲,祭拜了巴中的“将帅碑林”,参观学习了通江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仰目毛浴的红军遗址街、列宁小学、瞻仰了王坪红军烈士陵园。这是我夫妇俩足迹尊循的圣地,是永远萦绕在心头的辉映!有红军,有父亲母亲!他们是革命事业的财富也是我们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条红军大道进入通江县城</p> <p class="ql-block">到达陈河镇</p> <p class="ql-block">祭拜父亲</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在创建和巩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期间,为了宣传 群众和震慑敌人,在通江境内书写錾刻了大量的石刻标语。这些红军石刻标语内容丰富,保存完整,为研究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争取苏维埃中国,刻于1933年初,是红军解放通江后刻下的第 一幅红军石刻标语,标语幅面宽21.3米,单字宽2.6米,高3.2米。该幅标语是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范围为标语前向外延伸 10米,左右以标语两端向外延伸10米,后以崖顶住户边沿为界。</p> <p class="ql-block">通过红军城到达红军广场进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红军广场</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内徐向前铜像</p> <p class="ql-block"> 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捐赠父亲使用过的通江县(1977年)地图两张、大衣一件、文史资料(红四方面军在通江的主要战役)一份。</p> <p class="ql-block"> 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位于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通江县诺江镇书院街83号。校舍建筑系清道光十三(1833)年知县武来雨用劝捐赈济的余钱修建,时为通江县东皋书院考棚。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县城宣告成立后,随即在此创办中共川陕省委党校,历时两年。</p><p class="ql-block"> 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自始建至今,一直为培育人才之场所,在近两百年的历史中,这里不仅是通江旧文化教育历史的见证,也是通江新文化教育的发源地,为各个时代培育了众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1933年到1935年,这里作为川陕苏区唯一党校,为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后备人才,传播马列主义,巩固和发展党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 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是四川省“红军文化旅游”线的重要景点之一,建筑物风格独特,不仅有中国建筑的特征,也有西式建筑融合,是通江“红军城”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教室(一)</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人物志</p> <p class="ql-block"> 通江县是露天的革命博物馆,通江境内革命旧(遗)址遍布城乡。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临街台基石砌墙面阴刻楷书1.6米见方“赤化全川”四个大字,笔划深20厘米,宽20—30厘米,左边竖刻楷书“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制”和“一九三三年”。</p> <p class="ql-block"> 毛浴红色古镇,是通江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之一。该镇历史悠久,1932年底,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置赤江县及毛浴镇于此。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此召开了连以上干部800余人参加的全军党政工作会议,徐向前、陈昌浩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建国后,为毛浴乡人民政府驻地,街道沿河岸线状排列,场上有明末副总府、清初守备署旧址、红军石刻标语、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会议及赤江县苏维埃政府遗址数十处。小镇上人口不到两千,一条500米长的小街贯穿南北。木构古建筑均难觅痕迹,仅存遗址。只有那些红军石刻和石狮分立在场镇的南北两处,成为古镇兴衰的历史见证。 </p> <p class="ql-block">毛浴镇</p> <p class="ql-block"> 漫步毛浴古镇,让红色文化的血液一直流淌。临街门店不大但一间间年代十足的店铺名,无不透露出当地百姓对红军的怀念,身临其境,一砖一瓦似乎都诉说着当年的红军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墙石刻标语是见证革命历史的“活化石”。毛浴街尽头,是一座明代城门,青石堆砌而成的城墙大约两米多高,城墙上的红军石刻标语字体很大,文字雕刻力度较深,笔法流畅。标语以红色油漆着色。据介绍这些都是1933年4月由红四方面军一位名叫魏传统的老红军书写,红军錾字队錾刻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些石刻标语也饱经风霜。老人们说,“在红军离开后,地主还乡团回来了,为了防止石刻标语墙遭到破坏,老乡们在石墙敷上黄泥巴,然后在周围修建房屋,把标语墙藏在房屋之间才免遭毁坏。”直到2005年,当地政府把石墙周边的房屋拆掉,这堵石刻标语墙才又一次进入人们视野。左边城墙早年遭到了破坏,是2016年重建的。著名的16字红军训词以及“冲破川陕会剿”“汇合中央红军”等标语也是在那年临摹刻下的,“当时,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毛浴镇设了分会场。”红军石刻标语墙既是见证中国革命历史的“活化石”,又是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来到毛浴的人都能看到这段历史,所以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教育生动教材。</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在毛浴镇召开,参加会议的 800多名连以上干部大多是骑马来的,为了方便给马添草喂水,沿河一带的村林便成了拴马的最佳处所。从此,老百姓把这片树林称为红军栓马林。</p> <p class="ql-block"> 位于毛浴镇的列宁小学,是红军入川建立的第一所列宁小学。因地处山区,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学校建设和学生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p><p class="ql-block">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心系革命老区,开展“牢记使命担当 助推教育扶贫”活动,于2017年12月捐资1000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p><p class="ql-block"> 此项目属教育扶贫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自启动以来,省国开行、市、 县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多次到校督查项目建设推进工作。</p><p class="ql-block"> 新建成的列宁小学拥有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设普通教室、教师办公室、多媒体教室、留守儿童之家;1000平方米的综合楼,设音乐、美术、体育、数科、物理、化学、生物功能教室和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等;800平方米的学生生活用房设学生食堂、宿舍、浴室等;改扩建的4500平方米的运动场,设200米环形跑道、小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及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设备。此外,还新建了校园围墙、校门、旗台及舞台等设施,对校园进行了绿化及美化。</p><p class="ql-block"> 走进列宁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传出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宽敞的办公室里,老师在伏案工作;绿荫场上,足球在孩子们的脚尖跳舞 ;图书室里,孩子们捧着书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实验室里,同学们有条不紊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试验操作;舞蹈室里,一只只”小蝴蝶”在翩翩起舞;音乐室外,传出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歌声;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走进了多彩的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 据悉,列宁小学现服务辖区18个村,覆盖人口1.9万人,其中贫困村8个,贫困人口3720人,让全镇560名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效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列小将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着力打造一所红色底蕴更深厚、特色更鲜明的学校,将其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p><p class="ql-block">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2011年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分布着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总医院旧址群、“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等景点。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赤化全川”是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岩上的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大创举,在通江还完整的保存着1700多幅红军时代的石刻标语,其中以“赤化全川”最著名,被专家学者誉为“石刻标语之王”,是最大红军长征标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字高5.9米,宽4.9米,笔划深0.35米、宽0.9米;距离地面25.9米,字距7.1米,所占面积达300平方米,字迹工整,笔力遒劲。</p><p class="ql-block"> 当日通江下着雨,通往王坪一路云雾密布绕山间。陪同我们的同志都说这天气根本无法看到。当我们到达后阴雨按下了暂停键,并云开雾散到达观景点时还阳光微露。“赤化全川”四个大字更加的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筹划批建于巴城南郊南龛山顶,碑林的建造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现已建设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纪念单碑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像园、红色博物馆、刘伯坚烈士纪念像、红军陵园、兵器展场、红色组雕等。安放“歼六”战斗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共嵌碑4300余块,收集刻写红军烈士名录13.8万人,收集红军将士捐献的纪念物品10000余件。</p><p class="ql-block">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已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四川省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碑林长廊中祭拜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