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拱墅教育研究院建院至今已达60余年。近闻研究院领导决定筹办“院庆”活动。回顾往事,我想起了创办者的筚路蓝缕,后继者的薪火传承,现任者的发扬光大,以及教育研究院在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心潮起伏,不胜感慨。</p><p class="ql-block">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的发展历程是一幅绚丽精彩的画卷,是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一部激情豪迈的乐章。其中,有七个关键节点,对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的创建,发展、壮大和兴盛,显得特别重要。</p><p class="ql-block"> <b>节点一:源头关键节点。</b></p><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杭州市拱墅人民公社撤消文教科,改建文教局。时年9月,文教局设教研室。陈德荣局长指派田期生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唐哲源任小学算术教研员,金浣罗任幼儿园教研员。至1962年10月,拱墅人民公社文教局教研室改称拱墅区文教局教研室。教研员又有所调整、充实和加强。其中,调钱一萍老师替换田期生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调奚才宝老师替换金浣罗担任幼儿园教研员;因唐哲源需协助行政承担一些事务工作,增加王秀珍担任小学数学教研员;指派余秀珍、姜仲卿、孙长源三位教师,担任小学教师语法、修辞、文学鉴赏和书法进修培训的指导教师。这阶段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以学校党支部所在学校为基地,全区组建四个教学辅导片,由党支部所在学校的校长或教导主任担任片长。教研员组织教学辅导片骨干教师,落实分册制定语文、算术、自然、劳动的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并给每册语文、算术拟编期未考试卷,考后,做好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活动。期间,教研员需担负组织学科教学大纲辅导报告,教育、教学观摩、教学示范和经验交流活动。算术学科还引进杭州大学教育系孙士仪老师“基础口算训练”、“应用题教学《四会》要求”、以及上海崇明县“三算结合”教学的教改实验成果,指导算术老师落实到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 同时,教研员还必须下乡,协助农村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使农村的孩子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创办余杭金星生产大队学农基地,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和学军的开门办学活动、“练好铁脚板,踩死帝修反”的野营拉练活动。以及组织教师深入桐庐和淳安,学习农村教师陈金远和黄花香“扎根农村,艰苦奋斗,献身教育”的先进事迹和暑假的“双抢”劳动。并承担文教局与学校关于区委、政府机关中心工作的联络任务,协助行政开展工作。 </p><p class="ql-block"> 追根溯源,拱墅区文教局教研室是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的源头组织。</p><p class="ql-block"> <b>节点二:初创关键节点。</b></p><p class="ql-block"> 1978年9月,中国共产党拱墅区文教局委员会报经区委批准,建立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并将教研室从局机关迁移出来,和教师进修学校合署办公。首任校长由李敏如担任。教研室主任:王月林,副主任:唐哲源。当时,学校教职员工有行政:李敏如;语文教研员:王月林、周晓青、沈克勤;数学教研员:唐哲源、袁洁;体育教研员:李志远;幼儿教研员:施珍珍;后勤:陈一才。后来,陆续增加陆天林、钱正权、周文翰、黄栋、钟品芬、赵树华、田建模、马国樑和胡根娣等老师,师资力量有所调整和加强。1988年,拱墅区文教局建立教育科研室后,教育科研室、教学研究室与教师进修学校合署办公,融成一体,称作“三块牌子,一套班子”。1994年唐哲源在教师进修学校主持行政工作时,在工作计划中指出:全校工作要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指针,以“组织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开展教研活动”为基础,以“加强进修培训”为关键,以“教育教学科学管理”为保证,进一步完善教研、科研和进修的运行机制。具体的做法是:⑴ 把面上教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作为教育科研课题 ,组织研究和实验,以教研促科研;⑵ 把研究的成果,通过教研活动,以点带面进行推广,以科研带教研;⑶ 把进修作为连接教研和科研的中间环节,在研究问题,进行实验和推广成果的过程中,组织进修活动培训教师。同时,建立教研员教研、科研和进修融合考核评价的管理体系。促使我区教育、教学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p><p class="ql-block"> 当时,拱墅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扩大不仅靠师范毕业生的增加,主要还靠大量吸收学历不合格的人员。文革十年,师范院校停止招生,没有毕业生输入教师队伍。在1978-1983年,又有一批教师知青子女陆续顶职,敎师学历不合格情况更甚。学历是指教师所掌握的较完整教学知识与能力的结构,是衡量教师质量的基础条件。教师进修学校建立后,为了帮助教师学历达标。我们积极举办“文选与习作”、“现代汉语”、“历史与地理”、“代数与函数”、“几何”、“算术理论”、“语文教材教法”、“数学教材教法”、“教育学”和“心理学”、“成人高中班”、“幼师职高班”、“专业合格考试辅导班”和“高教自考辅导班”。据1996年统计,全区小学教师达标率(中师毕业以上)达93﹒8%,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已达24﹒8%。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大专毕业以上)达99﹒1%,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已达39﹒8%。高中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已达78%,其余是大专学历。同时,组织全区48名小学校长分批参加“杭州市小学领导干部培训班”,后全部结业,都领出了《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p><p class="ql-block"> 教研室的工作,组织教师环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从“研究教法,改进教学”,到“研究学法、改进教法”;从“加强双基、打好基础”,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再到“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并于1994年到1995年整整两个学年,组织开展全区教坛百花奖评奖活动。整个活动分校级、片级和区级三个层级,抓好“红花奖”、“绿叶奖”、“先进学科奖”和“活动组织奖”的评比。全区有445名小学、幼儿园各个学科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活动 。共评出小学红花奖67人,幼儿园红花奖16人;绿叶奖50人;先进学科奖16个;活动组织奖11所学校。这项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工作实、效果好。形成学校领导策划指挥,青年教师登台亮相,中老年教师出谋划策的浓烈教改气氛。全区教师围绕“教坛百花奖的评奖活动,感悟到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爱学;精设学习程序,促使学生能学;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会学。特别要注重以学习价值激励学生;以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以教学艺术感染学生;以情感体验驱动学生。认真引导学生喜欢学,主动学。促使课堂教从重“教”向重“学”转变;从重“知”向重“思”转变;从重“灌”向重“乐”转变。让课学教学唤发出生命的活力。而且提出将“学”、“思”、“乐”成为我区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明确要求和原则。教坛百花奖评奖活动,有效地促使学校领导将精力转移到教学上来,课堂教学从“讲清楚,听明白,练扎实”转移到“爱学、会学、主动学”的教学轨道上来。唐哲源老师撰写的《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的教研成果,被列为杭州市第四次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的主旨研究课题。1992年,曾被评为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1978-2007年,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教师曾获全国级各项荣誉的教师有6名,省、市劳动模范有9名,特级教师有4名,省市级各项荣誉的教师有27名。曾获全国级教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有9名,14项;获省级教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励19名,34项;获市级教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励31名,73项。主编中小学、幼儿各类教材、教参、和教育著作(含音像教材、教育读物)18套,副主编3套,独编8部(本),参编92部(本)。并在全国敎育杂志发表221篇教育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辅导资料。在全国、省市小学教育界产生良好的反响。</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区教研室还重视加强学校的教学科学管理工作。制订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与量表》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与量表》。制订了《杭州市拱墅区小学教学常规(修订稿)》、《杭州市拱墅区小学、幼儿园教研管理评估条例》。并相继召开《杭州市拱墅区小学教学管理研讨会》、《杭州市拱墅区幼儿园保教管理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各小学都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分别制订、或修订完善《小学教学常规制度》、《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制度》、《小学生学习常规制度》、《小学各学科年段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各幼儿园也分别制订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管理》、《幼儿园常规制度管理》、《幼儿园卫生制度管理》、《幼儿园民主作风管理》的管理制度。1995年,拱墅区教研室又提出了“加强教学科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促进了拱墅区小学、幼儿园的教学和教学研究管理,走上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p><p class="ql-block"> 1996年,傅强担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将原拱墅区和半山区融合发展遗留的中、小学教研室、科研室分別合并。建立新的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拱墅区教育局</span>教育科学研究室。并担任拱墅区人民政府《区域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课题实施组长,组织学校教师研究和实践。课题研究报告获杭州市第十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的前身是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