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二姐今年的虚岁70岁。她出生的那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天灾,破圩的洪水吞没了家乡的一切。妈妈牵着两岁的大姐,在逃荒要饭的“桃红岭”生下了她。又遇“三年大饥荒”,受伤害最重的当属二姐。饥饿使她身形瘦小,贫穷使她无缘启蒙,“平庸”便不离不弃得地伴随她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在常人看来:二姐一辈子生活在最底层,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食,实打实地“平庸”了一辈子。二姐夫虽然有传统“木工”手艺,但由于没有文化,在新工艺的冲击之下,早早地被市场淘汰,进入“病休”状态,也是不折不扣的“平庸”之人。他们的四个儿女及其另一半没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没有一个当“老板”,多是当地的一般干部和普通员工,拿着低薪水,享受低待遇。在当下社会,也入不了“高贵”之流。</p> <p class="ql-block"> 对于常人眼里的“平庸之家”,二姐却不以为然。她常说:“大石头要小石头垫脚。”意思是社会分工固然不同,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顺应自然就好,“小石头”固然平庸,只要自己不小瞧自己,照样能活得自在。二姐的理念也许不够高大上,却够接地气的;也许不够时髦,却够传统朴实的。轻松的心态,松弛的状态,把全家祖孙三代17人整合得天衣无缝,代际之间、平辈之间、小家之间,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其乐融融,和谐融洽得让人羡慕得有嫉妒。</p> <p class="ql-block"> 二姐住在城乡结合部,城镇化的浪潮使她搬进了“商品房”。去年春节期间,我去她的新家拜年,为了欢迎我这位“稀客”,二姐把全家老老少少全都招来,欢聚一堂,共享大家庭的欢乐时光。我望着这久违的幸福场景,欣慰和感叹不禁溢于言表,曾经的担忧和同情早就飞到九天云外了。二姐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若有所指的说:我们这一代是文盲,儿女这一代是中学生,孙子这一代都是大学生,一代胜过一代,一年强于一年。虽然“平庸”,但我知足。我从二姐的言语中听懂了她的:自足、自信、自尊、自强。</p> <p class="ql-block"> 二姐夫身体向来不好,痛风引起的骨关节炎,住院问诊、单方民医都疗效甚微,多年以前就丧失劳动能力,近些年生活都不能自理。病痛的折磨时常让他半死不活的,也让全家的照护倍加艰辛。床上床下、屋里屋外全靠背,吃喝拉撒、洗浆晾晒、疏导宽慰不离人。别的不说,就说夜班值守,几乎彻夜不眠,两个儿子白天上班,夜晚轮流守护,数年如一日,恨不能替父分担痛苦,实在是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二姐夫仙逝以后,子女们商量着,花4万多块钱,给他们的父亲购买一个墓地,朝向、风景、阳光在当地都是“一流”的。他们说:父亲在世时,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给他一个好的“归宿”,或能聊补身前留下的遗憾。殡葬改革以后,村里提供的公墓是免费的,放弃免费的而选择并不便宜的自费,靠打工取得的微薄收入,没有“为父母着想的善良”,是做不到的。墓地没有最好,善念才是更好,心若在梦就在。</p> <p class="ql-block"> 文凭和身份也许能彰显“尊贵”,但不一定就意味着有文化涵养;而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和“植根于内心的修养”的“平庸”者,甚至更受到社会和民众的追捧。有人说:“平庸”的孩子是上帝派来报恩的。与社会上那些自己“诗与远方”,父母独守空巢的“尊贵”者们,那些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秀才”们相比,二姐家晨礼晚奉,勤俭持家的四个“平庸”子女,确实更实在、更归属、更认同。二姐是一个幸福的“平庸”者,为“平庸”的二姐点赞,为“平庸”又善良的外甥们点赞!</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为二姐70寿诞庆生,癸卯季秋、于浔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