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祖琴

<p class="ql-block">封面。</p> <p class="ql-block">文字 祖琴</p><p class="ql-block">图片 祖英 轶名 祖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纸张发黄,没有书名,没有署名,没有封面,没有出版物的黄纸包着的破旧小书。但是,却被我珍藏四十五年。因为其中收集了前总理李克强学兄的一篇高中作文,还有篇本人的拙作。</p><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中国停止了十二年的高考恢复了。但是复习资料奇缺。先父已从合肥师范调入八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合计:我们一起编一本语文复习资料,主要用于老师指导学生复习。最后统稿人定稿人是我父亲。</p><p class="ql-block"> 复习资料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范文。那时,社会处于拨乱反正时期,许多知识文章都带有明显的过去的痕迹。而且非常缺乏参考资料。特别是作文。于是,各位语文老师提供自己学生的好作文。</p><p class="ql-block"> 有些学生已毕业,但是当时老师如果改到好作文,就会自己或叫学生抄下来。因为那时没有复印机。李克强总理的游记《江山如此多娇》就这样保存下来。当时教李克强高中语文课的刘文林老师向我爸爸推荐了三篇作文,一篇刘西尧的,一篇项贤庆的,一篇李克强的。后两篇是游记。刘西尧可是刘老师的儿子。我父亲选了后两篇。慧眼识珠,伯乐识馬。</p><p class="ql-block"> 我比他们低一届,我的语文老师郑亦君推荐了我升入高中写的第二篇作文《我读雷锋的故事》。今天看来虽然语文基本功尚可,但单纯幼稚,并有时代痕迹。项师兄的《登龙门山记》语言内容比我老练成熟丰富文彩四溢。李师兄《江山如此多娇》更是经得住岁月的洗礼,始终神采奕奕,如珠如金。 </p><p class="ql-block"> 编作文选时,77级考试还没放榜。不久,录取通知书下发。李克强考入北大法律系。听说330多分。 其实他第一志愿报的是安徽师范大学。因为当时一是许多人不愿当老师,“臭老九”;二是考前填志愿,而且只有重点和普通两个志愿,那时下放的学生为了保险,多填师范类,保险又吃饭免费。</p><p class="ql-block"> 我大弟下放长丰岗集,日工分9分钱,为了确保考上,他第一志愿也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可能是当时远离政治的心理普遍存在,师大历史系录取分数文科最高,大弟达到安大分数线没敢报,报了师大历史系却被调剂到政教系。</p><p class="ql-block"> 项学兄和我都报的安大,他也考了300多分,超过安大文科录取线几十分,因是有病留城没下放没被录取。我留城招工拒绝当老师只填安大而且填了不服从分配,分数不够没达安大线,达了师大线没填师大志愿也没被录取,最后都被当时的安师大阜阳分校,现在的阜阳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p><p class="ql-block"> 考得这样结果,很受打击!清华在合肥录取三个,两个是我发小闺蜜,同班同学。重考!</p><p class="ql-block"> 为准备重考,我父亲即把带着墨香的这本四无小书递给我,当时只有前三部分。特意点李师兄的作文说,一字没动,只动了一、两个标点。你还缺功夫啊!</p><p class="ql-block"> 父亲不久借调到市教委教研室,负责全市中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坚持把作文选编了下去。但署名有了变化,这本复习资料得以完成。时间是1978年6月,全国统一的七八级高考又要拉开序幕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后来担心不服从录取来年不准考,失去上大学机会,我便在一个暮冬的早晨踏上了驰往淮北平原的列车,开始人生的新里程。风风雨雨四十五年,这本小书珍藏至今。</p><p class="ql-block"> 后来得知,李学兄酷爱读书,读了许多中国古代名作。别人不读书时,他跟着李诚老师读了“私塾”。他的这篇作文是为了完成高二暑期作业,现场即时赶出来的。那约是1973年8月31日或9月1日。今天重读他的作文,不得不佩服当年十八岁的他才华横溢,目光高远。他是合肥八中的骄傲,永远的骄傲!</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深切怀念先父祖瑞年</p><p class="ql-block"> 深切悼念学兄李克强</p><p class="ql-block"> 2023102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原文)</p> <p class="ql-block">优秀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一排左起:贾老师、孙奇特、祖瑞年、吴毓麟、许道鴻。</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凌云、顾德聪、冉兆荣、郑亦君。</p><p class="ql-block">三排左起:张汇文、刘乃明、庞怀恩、赵军、万国君。</p> <p class="ql-block">李克强回肥探亲和同学团聚。</p><p class="ql-block">中间李总理和夫人程虹。</p><p class="ql-block">左二左三项同学和夫人张静。</p> <p class="ql-block"> 江山如此多娇</p><p class="ql-block"> ——怀远一瞥</p><p class="ql-block"> 李克强</p><p class="ql-block"> 暑期,我因故前往淮北的一座县城——怀远。</p><p class="ql-block"> 怀远,地处淮河北岸,金山脚下,蚌埠之西,北来涡河在此与淮水汇流。以前曾听说过这座小城的名胜和景致。已足使我神往。</p><p class="ql-block"> 夏季的太阳象有巨大的力量,驱得万里无云,大地上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清目。在驰于蚌——怀公路的汽车上,我向西眺望:远处。两座青山半落天外,淮河之水滚滚东来,恰从两山间纵穿而过;青山,似被它劈成两半。怀远座落在北山之麓,淮河之滨。此时正当午刻,千家炊烟冉冉上升,城镇被其笼罩,象在有无之中……。淮水之上,白帆点点。两岸青山,郁郁葱葱。真是山清水秀啊,即便用锦,又何能绣出这幅画图!</p><p class="ql-block"> 下了汽车,我走上大街。柏油铺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路边,商店林立,虽是县城,却大有繁华景象。</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漫步到金山脚下。金山东滨淮河。嵯峨屹立。传说战国时楚人汴和曾于此山挖到一块宝玉——“和氏璧”。现在,半山腰还有一个很大的石洞,被人称为“汴和洞”。</p><p class="ql-block"> 山脚下有一名泉,被列为“天下第七泉。”泉水中泛起许多白色的细丝。使水呈乳色,因而叫做“乳泉”。据说这是苏东坡命名的,泉边的石块上还存在着苏轼的题字。把水倒入杯中,虽然高出于杯,却不向外溢,水到嘴边,似有含重物的感觉。水之奇异,不愧名泉之称。</p><p class="ql-block"> 离开汝泉,我沿着蜿蜒的林荫石道,一口气爬上山峰,真是登高博见,啊!大好河山尽入眼帘。一马平川,穷目千里,水田漠漠,谷翻金浪,座座村庄,星罗棋布,条条水渠,密布交织。</p><p class="ql-block"> 对面涂山,西濒淮水,巍峨耸翠。传说大禹治水时,曾会诸侯于此山,《左传》有载:“禹有涂山之会。”山巅禹王庙,红砖碧瓦,飞阁流丹,更为绿荫环托,格外华丽。</p><p class="ql-block"> 脚下怀城,在金山怀抱,为淮、涡二河萦绕,依山傍水,独特风味。城边河水波光粼粼。白帆点缀,船舸弥津,好一派水上风景。</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照,暮霞余霭,红映天边,万物生辉。我站立峰顶,为晚风吹拂,面对祖国壮丽河山,禁不住高声吟诵毛主席词:“江山如此多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