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山像一条盘龙横亘在大地上,其面颜赤红,骨胳苍健,身躯嶙峋,静静地聆听着中华文明的远古足音,迎接着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p><p class="ql-block">红山旌旗猎猎,图腾崇拜一般汇聚成红山文化的原点,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根与源之一在此。</p><p class="ql-block">红山是我的牵挂,红山文化是我的最爱。</p><p class="ql-block">我是辽宁阜新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阜新查海遗址发掘出我国迄今为止第一块龙纹陶片、龙形堆石和许多玉玦、玉匕、玉斧等玉制品,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世界第一玉”,1991年我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为查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对查海博大精深的玉龙文化内涵作了高度概括,认为这里是“近万年文明起步的地方”,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从而奠定了查海文化在辽河文明乃至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脉络清晰,实证确凿,链条完整,特征相同,这里有三个点位绕不过去,那就是阜新查海、朝阳牛河梁、赤峰红山。利用双休日,我从阜新出发,驱车西进北上,朝圣般来一次红山文化溯源探秘之旅。</p><p class="ql-block">先到赤峰,拜仰红山。</p><p class="ql-block">红山,意为赤色的山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赤峰因红山而得名。1935年因在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发现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55年尹达先生在其《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文中命名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是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创造的农业文化,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闪亮耀眼的一颗启明星,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1971年,碧玉c形龙在赤峰翁牛特旗被发现,震惊考古界,玉龙呈墨绿色,周身环形蜷曲,鬃毛飘逸生动,首尾遥相呼应,全器造型简洁流畅,刀法爽劲洗练,只在口、眼处轻轻勒刻,形神兼备,神完气足,龙背处有一穿孔,若从孔中穿绳悬起,龙的首尾恰好在一条水平线上,显示出先民聪颖的智慧和高超的制作水平,由此可见,我们的先民早就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植入了飞龙在天、龙腾四海的强大基因与鲜明标识。2019年,我在辽宁省博物馆参观“又见红山”展览时,见过此器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到赤峰博物馆,常设有“日出红山”“古韵青铜”“契丹王朝”“和同一家”四个展厅,其中“日出红山”展陈的c形玉龙是镇馆之宝,是红山文化的标志物,与其他玉器、石雕人像、凤形陶杯、石磨棒等文物珍品共同构架起红山文化的根基。这个展厅介绍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及文物,场景再现了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先民们创造的史前文化,全景式地展示了赤峰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西辽河流域的灿烂历史。</p> <p class="ql-block">离开赤峰,奔赴朝阳牛河梁,这里封存着红山文化的密码,破译了密码就等于揭开了红山文化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不同凡响,它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了西辽河流域,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学科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奠定了其在中国考古学史乃至世界考古学史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以祭坛、女神庙、积石冢为代表的祭祀遗存,在史前同时期考古中是独一无二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于1981年发现,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5米,占地面积5850平方米,由5座积石冢和1座祭坛组成,构成“五冢一坛”的形式。积石冢以三层圆祭坛为中心分布,冢体有固定的形制和规格,冢与冢之间有石块砌筑的冢界,形状有圆有方,有双冢相叠相套,结构较为复杂。冢内墓葬类型多样,等级森严,中心大墓规格最高,突显墓主人“一人独尊,王者至上”的崇高地位,被考古学家称为五千年前的“王陵”。祭坛形制独特,积石用红色的岩石并立砌筑,三重圜丘,由外向内逐层筑起,所用石块也逐层变小,从中可看出中华民族的祭祀礼仪已露端倪,开创了中国祭祀天地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极大。</p> <p class="ql-block">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女神庙”的出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在距第二地点西北约一公里的牛河梁中心部位,一个由主室、左右侧室、北室、南三室联为一体的多室布局遗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泥塑雕像残块,还有熊、鹰等动物泥塑,可以确认这是一处供奉偶像的“神居之所”。特别令世人震撼的是,在对主室西侧的挖掘中,一个完整人头塑像重见天日,“她”表情安详,发髻齐整,面颜朱红,额头宽大,两颧突起,鼻梁扁窄,下巴略尖,嘴唇厚实,耳朵肥大,双目如炬,眼珠用两个碧绿的圆玉球镶嵌而成,“她”就是红山人的女神,是这片土地上祭祀的圣祖,被誉为“中华民族共祖”。</p><p class="ql-block">有专家研究表明,“女神庙”主体部分为七室相连的布局,庙顶和墙体采用木架草筋,内外敷泥,表面压光或施用彩绘,彩绘为赭红色相间、黄白色交错的三角几何纹、勾连纹图案,这座“女神庙”已形成有中心、多单元、有变化的殿堂雏形,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史前神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牛河梁遗址“坛庙冢”组合的发掘,确认了牛河梁遗址在红山文化的中心地位,用苏秉琦先生的话说:“牛河梁遗址坛庙冢群的发现,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其社会发展阶段已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为此,他欣然题词:“红山文化坛庙冢,中华文明一象征”。 </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是玉礼制的开创者,红山文化玉器的确认是红山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牛河梁遗址的玉器主要出自墓葬,一般放置在死者的头下、胸前和身边,最知名的是作为原始宗教信仰之物的玉猪龙,该玉器软玉雕琢,肥首大耳,吻部平齐,身体团状卷曲,似猪的胚胎,又具龙的形象,验证了“猪乃龙象”的古谚,这已成为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独特标识,其他还有各种形式的玉器,如斜口筒形器、勾云形器、箍形器、棒形玉、玉璧等,尤以玉鸟、玉鸽、玉龟、玉鱼、玉兽等动物形玉器最具特色,工艺精美,造型生动,充分展示了当时玉器加工的工艺水准,显示了玉石温润、细腻、光洁的属性,赋予了玉石人格化、社会化的功能,对玉本质发挥达到了极致。红山文化创造了“唯玉为葬”“以玉为礼”的礼仪制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礼仪制度的代表,是中国文明最显著的独有要素之一。有专家研究发现,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熊、龙、龟、云、鸟等,均与红山文化玉器相对应,这些玉器反映了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情况,为中华民族具有统一性提供了佐证。</p><p class="ql-block">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彩陶,多为泥质,红陶黑彩,花纹丰富,尤以“之”字纹彩陶片最具红山文化特征,与玉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展示中心专门开辟了“纪念苏秉琦先生展”,全面展示了苏秉琦先生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成就,以此感谢他对牛河梁遗址发掘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感谢他为中国考古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苏秉琦先生对牛河梁及红山文化极为重视,1983年,先生在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专题座谈会上明确提示,要在喀左、凌源、建平交界处这个“金三角”多做工作,会有更惊人的发现,会后,牛河梁遗址正式发掘。可以说,先生之于牛河梁功大莫焉!随后,先生多次亲临现场考察,对有关遗址性质、红山文化的社会与宗教等相关学术问题,拨云开雾,厘清了脉络,明确了研究方向,使研究工作有了重大进展。参观馆内展陈,我怀着崇敬之情,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尊称泰斗定盘星,</p><p class="ql-block">远古足音静静听。</p><p class="ql-block">踏遍千山留履迹,</p><p class="ql-block">出言九鼎慰先灵。</p><p class="ql-block">牛河梁上寻神女,</p><p class="ql-block">垒土堆中断志铭。</p><p class="ql-block">璧玉拂尘惊乍现,</p><p class="ql-block">神龙佑我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回想起今年7月,在阜新举办了以“八千年西辽河文明之光”为主题的首届查海论坛,吸引了国内40余位业界专家,共话中华文明起源。查海遗址于1982年发现,经多次发掘,对遗迹和文物进行碳十四测定并加树轮校正,断定遗址距今约八千年,是西辽河流域发现年代较早、保存完整、文化内涵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用红褐色砾岩堆放而成的“石堆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这条龙长19.7米、宽1.8~2米,龙头、龙颈、龙体、龙鳞、龙爪、龙尾摆放有序,部位分明,头向西南,昂首张口,身体呈弯弓状,往尾部逐渐变细上翘,摇摆甩向东北方向,身体前部下方用石块堆砌出像龙足又像云雾的衬托物,呈现出巨龙腾飞之势,龙的形象逼真,动感十足,栩栩如生。这条“石堆龙”不仅是查海先民塑造的写实神龙,也是他们的图腾象征和精神寄托,可视为中华龙文化的肇端。查海遗址发掘的玉玦、玉匕、玉斧、玉凿、玉管、玉环等玉器和“史前木石轮轴机械”制玉工具,说明查海先民对玉识别、加工、使用都有了功能性认知,展现了崇玉尚玉的玉文化渊源。论坛期间,我在海棠山邂逅了著名考古学家赵志军、高大伦、夏正楷诸位先生,他们讲起查海文化滔滔不绝,赞不绝口,认为查海遗址的发现为探讨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北方早期农业形态、用玉文化的缘起、龙的图腾崇拜起源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将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识。</p> <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一样,共同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直系根”,两种文化各美其美,交相辉映,构筑起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格局。</p><p class="ql-block">红山,魂牵梦萦;红山文化,深刻骨髓。</p><p class="ql-block">一次红山文化寻根之旅,一条红线把三地紧密串联,让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还是用我在路途上写的一首诗来抒发这种情感吧!</p><p class="ql-block">红山颜赤一雄峰,</p><p class="ql-block">朗照夕阳分外浓。</p><p class="ql-block">开敞胸膛怀碧玉,</p><p class="ql-block">匍匐大地卧苍龙。</p><p class="ql-block">寻根寥廓朝天问,</p><p class="ql-block">拜祖深沉已血溶。</p><p class="ql-block">无论风云多变幻,</p><p class="ql-block">石榴籽抱是同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