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重读陶行知(副本)

王红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6日下午,学校举行了一次读书分享!我与大家分享的读书主题是重读陶行知,这也是一本书的书名。</p><p class="ql-block"> 当我最初拿到这本书时,就被淡雅、简约的封面吸引了,我怀着一颗虔敬的心,伴着散发墨香的文字走近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走近这位毕生深耕基础教育,致力于中国教育发展之路的丰碑人物——大先生陶行知。这无异于是一场美丽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  《重读陶行知》一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深入系统地研读了《陶行知全集》后的所思所悟。全书除序言和后记,共73篇文章,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课题,不仅展示了他对陶行知思想的认识和践行,重溯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字里行间充满对大先生的尊崇、对教育的关切,引领每一位教师要追寻陶行知的教育初心,做有良知、有智慧、有担当的中国教师。</p><p class="ql-block"> 读完整本书后我深刻意识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解读陶行知,也是在读今天的中国教育,更是用行动在向我们诠释该如何学习陶行知精神,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有真心、真育人、育真人。”我将把学习陶行知的三个“真”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p><p class="ql-block"> 一、学陶要有真心</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在1919年7月“新教育”演讲中对新教员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有信仰心”。学习陶行知就要信仰陶行知,崇敬陶行知的伟大人格和教育思想,才有学陶的真心。</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在《看他开花,看他成熟》的章节中就专门叙述了教师“要有信仰心”这一观点。陶行知认为:教育的幸福源于看着孩子们成长,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书中还列举了李镇西老师由自己做老师到做校长,一直践行陶行知提出的对教育的“信仰心,一生用爱耕耘在三尺讲台上。2018年8月,在退休前夕,他应所有学生的要求,上了退休前的“最后一课”,这节课来了很多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人已经不再年轻,当时学校18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里生生挤了400余人。那一双双20岁、30岁、40岁、50岁的眼睛依然闪烁着当年十几岁孩子眼中的光芒。那一刻,李镇西老师感到他所面对的不再是一双双眼睛,而是独属于他的一片星辰大海!</p><p class="ql-block"> 读到这里,掩卷深思,回首2023年即将过去的10个月,我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这缘于我对小学语文有着深沉的热爱,就是怀着这样一份对语文教育执着的“信仰心”,让我一直努力深耕语文课堂教学。但是当我走上教研员的岗位之后,我才深刻意识到,要想做好这份工作,我必须要学习!我开始读书转型,由原来读大量的秦娃系列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读统编语文教材同作者、同类的儿童文学书籍,转向大量阅读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我读新课标,只为更好的践行新课堂;我读语文教学设计等书籍,只为更精准地指导基层语文老师如何备好课、上好课;我读听评课类书籍,学习如何看课、评课,只为引领老师们快速走上专业成长之路。只要有时间我就在线听优秀课例,听各种语文教学讲座……不断的学习不但提升了我的业务能力,也能为基层语文老师们的成长助力!</p><p class="ql-block"> 所以,学陶要有真心。有真心,才有信仰,才能明辨教育是非,才能有坚持的信念!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空间和时间去享受“静待花开”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二、学陶要真育人</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谈到“教学做合一”时,特别指出:“理论与实践统一,学校与社会统一,先生与学生统一,生活与教育统一。”这本书在《“不是标语统一便算统一”》的章节中就写到了今天的校园仅仅把“教学做合一”当作一种理念,甚至仅仅当作口号,写在学校的墙上,而行动上则根本没有任何动作。这就是形式上的学淘,是假学陶。真学陶,要的是真育人,真实践。</p><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性质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里有个关键词“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接着我把大家带到10月14日南京全国七彩语文赛事的镜头回放中,梁磊老师执教《难忘的泼水节》一课,1961年4月,周总理与傣族人们一起过泼水节。因年代久远,二年级有好多孩子连周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无法深刻体会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以及热烈欢迎周总理的那种盛大场面!(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ppt)梁磊老师巧借大赛座无虚席的会场这一真实情境,以“四面八方”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轻松理解了会场听课的老师们来自祖国各个地方,然后又把孩子们代入到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热闹场面上,入情入境。教育无痕,梁老师却已然在孩子们的心中投入一颗石子,荡起了涟漪。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思考:真实情境是什么?真实情境是“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尤其是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还特别提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也是语文新课标对真实情境的定义。</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在为这本书写序言的时候就提到:无论是多年前的新课改,还是新的课程实施方案中提到的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在践行陶行知精神。</p><p class="ql-block"> 我从2016年开始学习儿童诗创意写作,2018年把儿童诗创意写作课程化。走近诗教,缘于全国诗教发起人王宜振老师,更源于我自己对儿童诗歌的喜欢。一路走来,我用科研课题做支撑,坚持把儿童诗歌创意读写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努力提升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他们的心里种上一颗儿童诗的种子,长出一对想象的翅膀,为阅读和写作打开一条通道,让语文因为诗教而精彩!</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做诗教,是为了让孩子们保有一颗童心,一颗诗心。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拥有一个诗意童年,未来会拥有一个诗意人生!</p><p class="ql-block"> “智慧无阶级,知识有真伪”。真知识从哪里来?从做中来,从实践中来,从知行合一中来。真情境,真活动,真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识,这才是真教育真育人!</p><p class="ql-block"> 三、学陶要育真人</p><p class="ql-block"> 学陶人都知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至理名言。教师教人求真,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的教育目的,也是当下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p><p class="ql-block"> 《重读陶行知》一书中多篇文章,都是围绕如何培育真人进行阐述的。其中《“教师只能说真话”》一文中就犀利地指出:“纵观当今教育,我们在某些方面,缺乏的正是一个‘真’字——我们平时在教育工作中,都在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套话,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此刻我深刻理解了学校领导在开学初对我们教研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那就是到基层学校视导听课后对学校领导进行反馈时要直面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其实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引领我们教研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真心,说真话,才会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真可谓用心良苦!</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当我们面对一线的语文教师,既要像陶行知那样说真话、识真才、办实事,也要秉承“进业修德,培师提质”的校训,更要扎实落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连山教育”的办学目标,视导教研时要引领老师们真学习、真思考、真研究、真成长。10月9日,在兴工小学视导时我参加了五年组提高阅读速度这一策略单元的教研,从听课、评课、磨课到教学研讨,我们一路备课、磨课、改课,尤其在《如何教好提高阅读速度这一策略单元》微讲座的尾声,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五上第二单元全部是精读课文的策略单元,第一课时我们能否打破以往固有的教学流程,只教策略?第二课时再品读课文典型事例,与单元习作相融合?就是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年组四位老师的思考,大家纷纷加入了研讨,此刻大家的发言打破了最初的虚假评课边界,说真话、说问题、说自己的想法,从教什么到怎么教,教研被这个问题推向了高潮,结束的时候大家还纷纷拉着我说策略单元的见解!可见,我们的一线教师是有思想、有真知、有见解,只不过缺少了说真话的环境和土壤!今后我们教研员将怎样做呢?这是值得长久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可谓是中国教育的一座丰碑!读陶、学陶、践陶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做的一件事!所以最后我想用这样两句话来结束我的读书分享:</p><p class="ql-block"> “不读行知,何以为师?”是我重读陶行知后最深刻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不读行知,何谈教育?”是我重读陶行知后最真切的呼吁!</p>

陶行知

语文

教育

老师

教研员

情境

育人

教师

重读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