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5日,我们姊妹三人从遥远的胶东半岛启程,坐上绿皮火车的软卧,前往湖南衡阳,寻访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同舅舅在衡阳石鼓公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 稍事休整,在舅舅段钢和两个表妹衡宁、文娟的陪同下,来到母亲段惠珠的祖居—湖南省衡南县茅市镇坪山村的泉水江屋场。该宅院是母亲先祖诰封光禄大夫段华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修建的三进三出的一座四合院古代院落,距今201年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已经被列为衡南县文物保护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进入宽大的庭院,经历了二百年风霜雨雪侵蚀,已经破败不堪的老屋,还是勉强保持了原貌,拖着虚弱的身体,挣扎着向我们这些归来的游子,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他们曾经的辉煌和落寞。</p> <p class="ql-block"> 这个有点不伦不类门头是八十年代段家在台湾的亲戚回国修建的,原来的已经倒塌毁损。</p> <p class="ql-block"> 高高的门槛提醒段家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堂屋里祖先的神位依然保留着,段家的后人们在此祭拜缅怀祖先。</p> <p class="ql-block"> 神位下雕刻的麒麟图案精美如新</p> <p class="ql-block"> 屋檐下的房梁上雕刻着的八仙过海图案,经过200多年的风霜雨雪仍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每根房柱都由精美雕刻的石墩做支撑(上图),大门口门槛旁的石雕图案也保留较完整(下图)</p> <p class="ql-block"> 目睹了段家兴衰的五米长的长条椅,已经在此服务段家200年了。</p> <p class="ql-block"> 院门口池塘里长满了莲藕,屹立了200多年的拴马石,默默地见证着段家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三姊妹第一次来到母亲的故乡,瞬间仿佛回望了段家的两个世纪......</p><p class="ql-block"> 段氏家族后人多,有些子孙相继在外成家立业。太姥爷段彝廷在这里出生长大后就离开了老家。段家大家族当时的核心人物是段彝廷,他老人家谢世前几年,众多侄辈与家乡亲朋戚友至南京,必到太姥爷处一聚。</p><p class="ql-block"> 段彝廷祖籍地虽在较为偏僻的茅洞桥泉水江,但在衡阳城有家族宅第,在《黄埔学校同学录》通讯处上,收信地址为衡阳马趾口段寓,也称段公馆。 马趾口位于今衡阳市石鼓区后宰门一带,因传说吴三桂在衡称“帝”时,骑马经过此地,留下马蹄印,故名“马趾巷”。</p><p class="ql-block"> 母亲曾经说过,她幼年时段公馆家里有管家、账房先生、佣人等,老妈是妥妥的地主家的大小姐。</p><p class="ql-block"> 可惜段公馆于1944年衡阳保卫战时毁于日寇的大轰炸中。</p> <p class="ql-block"> 在亲人的陪同下,我们祭奠先祖,这里有着我们的血脉与传承,这里埋葬着祖祖辈辈的故事。血脉的记忆永不忘记。</p> <p class="ql-block"> 留守祖居的段家两位亲友,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家谱,让人大吃一惊!没想到从清朝康熙年间段家祖先就开始修家谱,且保留完整,让我们这些段家后裔通过家谱更好地了解祖先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一页一页的翻看着,仿佛段家的先人们从族谱里走出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他们来过。</p> <p class="ql-block"> 族谱里祖居的太师椅地形原始图示。风水宅居中,最好的风水地形被称为“太师椅”,这类宅居地,背后靠山,较高,如同太师椅的椅背;左右有缠护,较低,如同太师椅的扶手;中央是居宅,如同椅子的座位。这是风水地形中最理想、最合理的布局,三面皆有护绕,宅运屋自然又稳又安全。</p><p class="ql-block"> 段家祖居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无疑是难得一遇的风水宝地。图下角标记“水来”,右下角标记“水去”。故而 《阳宅十书》中说:凡宅左有流水,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责地。”</p><p class="ql-block"> 两世纪前由风水大师精心设计的祖居地形图,逼真地呈现在后人的面前,这就是家谱的作用,一个资料丰厚的家庭档案馆,使段家的历史延续200多年未中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为家谱众多,且看不懂族谱里的叙述,只好拍部分照片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看完族谱来到院子,一只美丽的蝴蝶先后落在我和小妹身上,我相信是妈妈的灵魂附在蝴蝶身上回来看我们了,我和小妹激动不已,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下图这个近代家谱,我通过舅舅介绍略知一二:前禧 名段彝廷,是我母亲的爷爷。段彝廷(1882-1930),早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大本营拱卫军第五路第一梯团司令官、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中将高参。正因为有他的人脉与引领,段家的年轻人纷纷南下投身革命洪流,踏入黄埔军校。</p><p class="ql-block"> 因我母亲是长孙长女,当时是由国民党南京中央医院院长亲自接生的,太姥爷段彝廷兴奋地抱着母亲说:没有鱼,虾也行啊!意思是说不是男孩女孩也行!可惜在我母亲出生两个月后的八月十五,他老人家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享年48岁。这次回乡,我们还专程到他的坟上祭拜。</p> <p class="ql-block"> 太姥爷段彝廷之墓,位于衡南茅洞桥金仙庙,当年遗体是用船从南京运到汉口,再从汉口火车运到衡阳,然后请64人抬柩穿城而过,直至抬到乡下安葬。墓地是我姥爷段徽让请风水先生,从离祖居几十公里处一路选中的地方,花费1000银元买下的。棺木系楠木内棺外椁,入殓时有不少名贵珍宝陪葬,并请有守墓人,但还是没有免除二次被盗。</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他老人家生前显赫,死后却如此凄凉。好在还有舅舅和表妹们每年清明看望,替我们这些远方的游子尽孝心。</p> 段彝廷碑文 <p class="ql-block"> 禧公长子段徽让,是我母亲的父亲,也是我的姥爷。 段徽让字梅舫号逊齐。19O2年生,少年时因其父段彝廷在外追随孙中山,无暇顾及家庭,流落在张家口一药铺当学徒。段彝廷随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将其找回,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学习,肄业后曾任国军上校团长,衡阳火车西站派出所所长。抗战期间定居乡下。土改时,被时任工作队长、后首任衡阳地委书记的伍召基定为开明士绅,1954年卒于衡阳市。</p><p class="ql-block"> 让公子小梅段钢,系我舅舅。此次返乡探亲就是他全程陪同和讲述段家的历史。让长女段惠珠(1930-2009)是我母亲,1950年在堂叔共产党员段徽楷(段家四英烈之一)的引荐下,和她的堂妹段惠珍(我们一直称她为二姨妈)一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读青岛海军护校,是护校第一批学员。毕业后姊妹俩分配在海军北海舰队404医院任护士、医生。 </p><p class="ql-block"> 我姥爷段徽让共育有四个孩子,长女惠珠,次女惠玉<学生时期夭折﹥三女惠义(后送人)生子小梅 段钢。</p> <p class="ql-block"> 段宜彬系表妹文娟之父</p> <p class="ql-block"> 祥公长子段徽楷(段家四英烈之一),因被叛徒出卖1954年牺牲于台湾。</p><p class="ql-block"> 我太姥爷段彝廷去世后,段徽楷就成为段家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了,他也是段家四烈士中唯一的共产党员。我母亲就是在他的指引下参加革命的。</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段徽楷随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他位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衡阳(现今岳屏公园动物园处)的家也就成了段家中心。当时屋的前面置有花坛,花坛下方挖了两口鱼塘,鱼塘右侧上方栽满了桔子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因为其热情好客,家里经常高朋满座,</span>招侍两桌乃至以上客人是常有的事。为应对入不敷出,段徽楷自己养鸡种菜,家中虽配备了勤务兵,非不得巳他极少使用勤务兵,一般都是自己动手。加之娶了个聪明贤慧的贤内助姚师真,且烧得一手好菜,因此避免了捉袖见肘的难堪局面。可惜文<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革结束后其住宅在政府扩大公园中拆除了。</span></p><p class="ql-block"> 段徽楷后受党组织派遣,赴台湾策反段沄、段复,被叛徒出卖而牺牲。</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牺牲后此地也成为段家众亲友的栖居之地,我母亲当兵回来探亲也住这里,因为原来住处段公馆在1944年衡阳保卫战被日寇炸毁,现在已成为公园和衡阳抗战纪念城纪念地,衡阳也成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衡阳不愧是一座英雄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表妹文娟就是九姥姥姚师真在这里把她带大到13岁的。</p> <p class="ql-block"> 段宜成舅舅是段徽楷哥哥段徽谟的儿子,今年85岁,他的父亲段徽谟毕业于黄埔军校,1950年因从台湾回来被镇压。文革期间受了不少不公正的待遇,这个家谱是表妹文娟在他家找到的,应该泉水江祖居家谱里也有,但是没找到。</p> <p class="ql-block"> 段氏家族最近六代序例(略表)</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母亲段惠珠(后排右一穿军装者)于1954年回家探亲时照的。信息量很大,前排左一是段钢舅舅生母,前排左二是段徽楷烈士遗孀姚师贞(1906-1984)。前排中间小孩是段惠珍弟弟段宜彬,文娟的父亲。前排右一女士和后排中间高个男士是我堂姨段惠珍的父母,后排左二是段宜成,后排左一是其姐姐段宜湘,右二是段惠珍妹妹段惠娇,衡宁表妹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0年湖南私立建德中学毕业照。后排右二是</span>我母亲段惠珠,后排右四段惠珍,看穿戴这些学生都是大户人家的子女,两姊妹毕业后就入伍参加革命了。</p> <p class="ql-block"> 风华正茂年轻的母亲段惠珠(后排右一),在衡阳上学期间同学合影照片。后排左一是烈士谢小球(我的姑老爷)的大女儿谢培华,今年四月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段惠珠后排中,二姨妈段惠珍前排左一,堂姨段惠娇前排右一,应该是在衡阳读书期间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左一母亲段惠珠,中间二姨妈段惠珍,看服装应该是在海军护校学习期间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左一母亲段惠珠,中间二姨妈段惠珍,估计也是护校期间和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参加革命后的母亲段惠珠前排右一,二姨妈段惠珍后排左一,与湖南老乡战友在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为了捋清段家这段曲折辉煌的历史,特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湖南省散文学会理事甘建华写的有关详细介绍段家波澜壮阔、不同寻常的历史文章转发如下,其中就段家家谱一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通过他的文字描写,一个隐匿在历史长河的段家重新浮现在我们面前,作为段家后人,在此表示特别感谢。</p> <p class="ql-block"> <b>泉水江段氏将军家族秘辛</b></p><p class="ql-block"> 甘建华</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 从衡阳通往茅洞桥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沿老衡祁公路、现在的G322国道西行,自汽车西站始发,经石坳、头塘、三塘镇、谭子山镇,此段路程计30公里。再折向南行X072县乡公路,过湘桂铁路道口,经京山、香花坳、代泉亭、三星亭,到达茅洞桥,计20公里,两段合计50公里。另一条是从市郊二塘蒸湘收费站,上S61高速,转G72高速,或从西外环西南行至衡阳西互通,直接上G72高速,都到硫市出口,再沿X067县乡公路行走十六七公里,便是南乡名镇茅洞桥。后者相对更好走一些,而且路途近一些,只有45公里,有车一族大都选择这条路。</b></p><p class="ql-block"><b> 自硫市镇西行10公里,就在与茅市镇交汇地塘铺,有一座不锈钢搭建的门楼,上书“茅市人民欢迎您”七个红色大字。离门楼大概还有半里路,隔着溪流有一座古旧大院,在金秋时节静静地肃立,阳光下放射着暖暖的光辉。远远地看过去,就像一顶花轿,又像一个戏台。缓缓地走近前去,只见漫山青翠的竹林,路边有一棵不大的柚树,一棵很大的橙树,绿色的枝叶将柚子和橙子衬托得分外好看。门前是一块水泥坪,有两块升旗的石墩,显然只有旧时官宦人家才配拥有。再登一个圆弧形平台,近年修缮的门楼中间,砌了一面乳白色磁砖墙体,四道外包凸起的门柱用的朱红色磁砖,檐上盖着黄色琉璃瓦,下署“日新月异”四个镏金行书。两边是绿色的琉璃瓦盖着的矮墙,再两边又是黑瓦青砖二层楼房,上下均有雕花木质结构的大窗。这就是清末民国时期,在湖南颇有影响的茅洞桥泉水江(乡音念quánxūgān,特别有文化地理韵味)段氏将军家族故居。新旧搭配、不伦不类的门墙外表,一如大宅主人们的命运,二百多年来沉浮不定,扑朔迷离,令人为之扼腕长叹。</b></p><p class="ql-block"><b> 我曾经无数次路过这个地方,却没有特别留意这个屋场,更没有想到它的荣盛与衰落,与中国近代史竟然有着如此密切的关联。直到2017年9月10日中午,仿佛有神灵特别的指引,我在一种不由自主地行走中,第一次跨进它的院落,受到宜柳、宜年、友刚、友财叔侄的热烈欢迎。他们四人都已七八十岁,腰背佝偻,走路迟钝,纯粹一副老农模样,丝毫看不出将门之后。但一旦开口说话,却又非同寻常,咬文嚼字,出口成章。说起自己的年龄,都是“我与中央领导某某同年”。湖南深山大泽,往往藏龙卧虎,可别小觑了任何人。</b></p><p class="ql-block"><b> 听我们道明来意,他们马上从陈旧的衣柜中,恭敬地捧出《政平段氏四修族谱》,既有大陆版,还有台湾版。读后方知清代康熙年间,他们曾与衡阳潇湘段氏合修族谱,尔后于乾隆年间分支单修。始修乾隆丁卯(1747年),续修同治己巳(1869年),三修民国甲子(1924年),四修则在2004年,三四修之间跨度长达80年之久。中国传统社会族谱都是30年一修,否则“当年老人多已作古,后生中源流不清,辈份莫辨者多矣”。先是台湾段祖荫秉承其父段师旦(民国时期衡阳戏剧业公会理事长)遗命,独力四修宗牒四卷,耗资数十万元,前后二十余载始成,旋印数套,分赠美、加、台港宗亲。内有民国书法大家于右任、赵恒惕的题签,时间分别是1961年3月、1967年5月。2002年5月5日,曾任茅市区区长的段前孝,在雁城衡阳召集族人,决定谱祠双修。历时两年半时间,“鄱阳嫡派,又万流归宗,兰桂腾芳矣”。</b></p><p class="ql-block"><b> 二</b></p><p class="ql-block"><b> 少小时候,我家住在茅洞桥老街上,祖父玉林公常常对我慨叹,后来家父琳翁也常常提及,“泉水江段氏一十八条(或四十八条)斜(乡音念qià,不念xié)皮带”。所谓斜皮带,是国民革命军军官的标配,腰间再别支手枪,看起来英武非凡。至于是哪18个或48个具体人物,除了两名中将(段彝廷、段沄系嫡亲叔侄),四名少将(段徽缙、段徽楷、段政、段宜银均系嫡亲叔侄),我对其他校官尉官所知甚少。</b></p><p class="ql-block"><b> 泉水江的确是因泉水命名的,泉水就在村边的小河旁,小河是从北面的南乡堡流过来的。据说这一带的泉眼,一昼夜积水可灌溉十亩田。村前还有一口水塘,小河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环绕合抱,清澈映照,九曲回肠,是谓栗江三十六湾之一。从古代舆地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玉带缠腰的风水宝地。对面有一座笔架山,风水学中的作用利科甲、旺文才。故居背后则山峦耸立,林木葳蕤,云浮碧野,鸟语花香,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b></p><p class="ql-block"><b> 泉水江有新老泉水江之说,两者相距不过几百米,因荆棘丛生无法直通,得绕公路迂回而行。新泉水江即路边可见的段华所建大院,虽然房屋苍老几近倾圮,但雕梁画栋旧貌依然,一条可坐十三四人的超长板凳,足足有一丈三,说是150年前的同治六年(1867年)所做,让人想象当年段家的气派。老泉水江是段起之宅,始建于乾隆年间,屋场尚存一道月亮门,几堵青砖门楼,一组咸丰十年的旗杆夹石,堂屋先祖神位有二龙戏珠木雕。坪中有两个长方形水泥匣子,禁锁着一对汉白玉狮子,肚脐下面的脚踝处,分别串连着一根硕大的钢筋。说是早几年曾有歹人盗窃,已经弄到了对面的山中,幸亏及时发现追回来了,这也是担心再次被盗而不得已为之。</b></p><p class="ql-block"><b> 这个屋场的开拓者段州渌(1778-1862),名鹏程,字三湘,号云门,诰授荣禄大夫,云南候补布政司理问厅,系政平段氏第三十六代裔孙。生三子,长子必行,诰授荣禄大夫,太学生;二、三子分别名必衡、必衢。孙辈则有廿八个,可见这个家族善于生养,而且男丁兴旺。</b></p><p class="ql-block"><b> 果然不出所料,泉水江段氏也自认共叔段为先祖。这个西周郑国公次子,在《春秋左传》《史记》中,是一个谋逆造反的乱臣贼子,背上“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骂名。但在《诗经》中,共叔段却被认为是仪容美丽、品德高尚的人。《国风•郑风•叔于田》赞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b></p><p class="ql-block"><b>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唐代文学家段成式撰写,他是唐穆宗宰相段文昌三公子,官至太常少卿。其子段怀本,曾任苏州刺史、礼部郎中。其孙段翊,南唐天成年间(926-929),由北地之东昌出任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令。生二子,长名谦,次名谟,长居鄱阳,次居西湖,后人奉段翊为南天段氏始祖。段谦第八代孙少严,南游今湖南茶陵潢流堆田,爱其山清水秀,遂卜居于此。段少严第十三代孙孟纪,生有四子:义良、贵良、富良、仁良,其中三子富良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由茶陵徙居衡阳南乡政平上一都松木塘(今衡南县茅市镇同德村),成为政平段氏的基祖。曾孙普清生法通、法亲二子,法亲徙居祁阳,今居永州,另立派,政平段氏惟法通一脉繁衍而来。法通生三子,长名聆,次名聪,三名珏。段珏外徙未入牒,段聪后裔徙居衡阳雁峰、九铜铺、衡山三处,已另立派,政平段氏嗣孙实属段聆一脉相传。段聆生四子,长永年,次永寿,三永福,四永禄,泉水江段氏乃永福之裔孙。如此说来,政平段氏在茅洞桥一带已历600余年,逾25代,裔嗣近万之众。</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聊天看族谱的地方,是新泉水大院的堂屋,正面有一个红色油漆颇有年头的木质神龛,上书“馆阁堂”三个大字,这是政平段氏的标志,也是其家族门户的代称。</b></p><p class="ql-block"><b> 三</b></p><p class="ql-block"><b> 因为政平段氏家乘都是各支自藏,其他的我没有见到,只看到卷十三段必行一房的。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家,除了清末两个一品大臣,四个将军,光是四五品衔、诰授大夫、诰命夫人、例封宜人,就有二三十个之多。段必行有三个儿子,谱名文英、文蔚、文萼,堪称段氏三杰。段文英即段华,字俊丞,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六月廿一日,殁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十一月三十日,年53岁。段文蔚即段起,字培元,号小湖,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丁亥十月初一,殁于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正月初一,年55岁,娶有一妻六妾。段文萼,字联芳,号棣垣,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十一月初一,殁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己亥六月十四日,年64岁,花翎副将衔,即补参将。</b></p><p class="ql-block"><b> 段华元配陈氏生四子,分别为明星、明耀、明光、明彩;继配王氏无出,诰封一品夫人,旌表节孝。明星、明光、明彩均荫授五品衔,夫人均诰封宜人,旌表节孝;明耀诰授通奉大夫,赏戴花翎,浙江候补同知,直隶州同知,统领江西老衡营襄办,援越靖边将军。</b></p><p class="ql-block"><b> 段明耀生有十三子。第六子前祥诰授五品衔,历任辰州盐务局、安徽蚌埠、江西河口、湘潭釐金各差。生子二,长子名徽楷,字仪生,毕业于保定军校,历任国民革命军联勤总部外事科长,北伐军总司令部中校、上校科长,少将军械处长等职;次子名徽模,名永嵩,字范学,国军上校。第十子前禄,名长乐,字爵廷,太学生,曾任安化牌照稽查员。生四子,分别是徽绪、徽缙、徽绅、徽纯。徽绪名彦钦,字兆基,国语师范讲习所毕业,曾任国军上校;徽缙即段复,又名笏,字成生,号琴僧,先是毕业于杭州美专,创办过湘江书画社,后与戴笠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同窗,并在戴的引荐下进入军统局,曾任湖南站站长、少将科长及平汉铁路警务处长、交通部设计委员等职;徽绅即段沄;徽纯即段政,名祖武,字克成,又字舜琴,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新七军二师师长,1949年11月5日在湖南道县起义,后任解放军二纵二师师长,1974年7月21日殁葬岳阳建新农场,享年57岁。</b></p><p class="ql-block"><b> 段明耀第十一子段彝廷(1882-1930),谱名前禧,名炳璋,以字行,毕业于北洋陆军军需学校。因缘结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先任陆军步兵中校,获授五等文虎章、六等嘉禾章。再任孙中山大本营拱卫军第五路第一梯团司令官,改任中央直辖第一军第一梯团司令官,终官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中将高参。其人混迹江湖,交游广阔,与当时名流谭延闿、曾熙等均有往来。1930年农历七月四日(8月27日),大书画家衡阳同乡曾熙病逝。翌日,谭延闿闻讯,急与吕满商派段彝廷作为代表先去上海,携带大洋两千以助曾熙发丧,并致信以表悼念(事见王中秀、曾迎三《曾熙年谱长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10月版)。</b></p><p class="ql-block"><b> 段宜银是段明星的曾孙,祖父前璠,名作霖,字效灵,别号玉峰,太学生,五品衔。前璠子四,名徽從、徽徕、徽徂、徽循,其中徽從是曾熙弟子,毕业于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由石鼓书院改制而来,后改为省立湖南三师,再并于今之衡阳师范学院),考入北京国子监;徽徕效力于湘军水师营;徽循长子宜铃曾任国军军需厂厂长,1944年5月牺牲于抗日战场。徽徂亦生四子,长子即宜银,字万钧,号镇楚,生于民国六年二月十六日(1917年3月9日),1942年12月至1945年3月,入读黄埔军校第19期二总队工兵一队,国军少将,2004年家族修谱时还在台湾,不知如今是否健在?</b></p> <p class="ql-block"><b> 四</b></p><p class="ql-block"><b> 史载段华少时,好骑马击剑,武艺超群,力大盖世,据说能抱得起500斤重的石狮子。段起“通五经章句,少有文名”,“初入赀助饷,叙道员”。</b></p><p class="ql-block"><b> 让我吃惊的是,《政平段氏四修族谱》承续前面三修的序言,竟然不见一个有名人物,而其族杰出人物第三十八代段华、段起兄弟,以及第四十一代段沄等人,也只是简单提及名讳,没有事功记录。好在我手头存有《衡南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二十八篇“人物·传记”载有他们仨的简介;《清史稿·列传》《光绪湖南通志·人物志》均有段起的列传,不知为何漏掉了段华?《湖湘文化大辞典·军事分篇》(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湖南名人志·2》(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11月版)、《衡阳市志·人物》(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版)收录段沄小传。</b></p><p class="ql-block"><b> 晚清文学大家王闿运所撰《湘军志》多处提到段起,譬如:“段起、钟世桢、樊俊等以湘人杂用江、湘军,亦颇有名。”“丙戌,段起收建昌县。”“以江西湘军将屈蟠、王德榜、段起及水军孙昌国、徽防将张运兰,悉统于左宗棠。”“刘典自徽州来总诸军,诸军将段起、王德榜、王沐、韩进春及宝田攻陶渡寇屯,大破之。”“穆宗即位,则超用沈葆桢(为江西巡抚)。葆桢习于湘人,始自养军,重用湘将,湘将名者不可致,唯王德榜、段起以偏师积阀阅为大将。”</b></p><p class="ql-block"><b> 太平天国对于清廷和南方各省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对于骁勇剽悍的湖南人来说,却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咸丰初(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挥师进入桂林地区。段氏兄弟出山投奔广西左江道王普相,一为哨官(底层武官),一为记室(掌管文书),逐步得到赏识。王普相推荐给广西巡抚劳崇光,他俩奉命率领百余名将校,成功解除了全州之围。另有一股流寇邓正高部,乘虚袭击永州,窥视衡州。段起艺高人胆大,单骑深入敌营,劝告招降了这群乌合之众。相邻的贵州苗民造反,进犯怀远,段氏兄弟率兵将其讨平,获奖六品顶戴。</b></p><p class="ql-block"><b> 咸丰六年,曾国藩湘军在江西被太平军包围,几乎全军覆没,“军储如洗”“军无现粮”,劳崇光令段氏兄弟率部驰援。曾国藩初次见到他俩,并没有觉得多么出奇。其时太平军盘踞建昌(今抚州市南城县建昌镇),湘军久攻不下。段起夤夜率400人扑向敌营,一举攻克,乘胜收复德安。曾国藩大喜,收其为护卫军,易军名“衡字营”,段华为领哨,保奏蓝翎,以守备补拔。</b></p><p class="ql-block"><b> 夜读《曾国藩书信》,内有一封“复段起”,信是这样写的:“培元尊兄大人阁下:初十日接奉惠函,猥以揽揆之辰,吉词袚饰,非所敢承。就谂豸节宣猷,鱼旟肇瑞,莅双江而绩懋,荷九陛之恩浓,引睇矞晖,良殷倾企。”</b></p><p class="ql-block"><b> 咸丰七年,段氏兄弟跟随刘腾鸿、李续宜部攻打瑞州(今江西高安市),刘腾鸿战死,段起亦受重伤,但收复了瑞州。翌年援浙,解除衢州之围,反攻景德镇和浮梁县,又将两地一并克复。</b></p><p class="ql-block"><b> 咸丰九年,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率兵大举挺进景德镇,段起扼其要冲,陈玉成受挫。段氏兄弟拿出家财募集兵勇,派遣别的将领支援浙江,数次立下赫赫战功。浙江巡抚王有龄上疏,调遣段起赴浙担任水陆两军的首领。朝廷综合考虑其以前的功勋,加盐运使衔,留在江西以道员补用。</b></p><p class="ql-block"><b> 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进逼广丰,并包围广信(广丰、广信两地均属今江西上饶市)。段起在城内固守,伺机出击,大败李秀成,加布政使衔。</b></p><p class="ql-block"><b> 同光年间,段氏兄弟的仕途飞黄腾达,成为湘军显宦、衡阳名门。同治元年(1862年),段起获授江西督粮道,但仍然留在军中带兵。第二年,攻克鄱阳、彭泽,赏给瑚松额巴图鲁名号。第三年,赴任江西督粮道(掌管全省督运漕粮)。其时军事大局渐渐稳定,朝廷商议撤兵,段起上奏兵弁安置之策,巡抚沈葆桢征得朝廷恩准,按其办法颁行。第四年,湘军名将鲍超所部索饷哗变,段起闻讯赶去察看,结果被前队官兵打伤面颊。好在有人认出了他,大声制止道:“这是段粮道!”纷乱暂息。段起反复劝慰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兵变乃定。不久,兼署江西按察使(正三品)。</b></p><p class="ql-block"><b> 江西与福建、浙江交界处,山脉绵亘千里,曾经是盗贼之窝,长期以来都被有司封禁。太平天国作乱的时候,老百姓往往遁入山中避贼,久而久之,生息日渐繁衍。有人谎报太平军余孽的巢穴也在山中,诏令三省会剿征讨。大军过处寸草不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段起颇为疑惑,轻骑寻访,获悉真实情况,上书督抚没有此事,千万不能轻举妄动,否则会祸及无辜百姓。当地人民感其恩德,为他建立一座生祠,岁岁祭祀。</b></p><p class="ql-block"><b> 同治六年,段起因病归乡疗养。适逢衡阳大饥荒,他倾尽家财赈灾,“全活逾万家”。</b></p><p class="ql-block"><b> 光绪二年(1876年),段起再授江西督粮道,调江南徐州道。光绪六年,两广总督张树声调治海防,段起擢广东盐运使,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赏戴花翎。两年后,因勤劳王事,死于任所,诏令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江南五省专祠追祀。</b></p><p class="ql-block"><b> 关于段华,因为手头缺乏足够的资料支撑,我也不敢妄加猜测。谱载其诰授建威将军,花翎提督衔(从一品),记名简放总镇,统领江西老衡营。</b></p><p class="ql-block"><b> 1992版《衡南县志》特别指出,段氏兄弟除了赈济家乡的饥荒,还捐资修桥梁、平道路,设育婴堂、补恤堂,以“振孤寡、周乏绝”。并在小新桥、古桐庙建茶亭,方便来往行人。</b></p><p class="ql-block"><b> 五</b></p><p class="ql-block"><b> 泉水江最传奇的人物是段沄。可以说,段氏一家的荣辱,后来迄今都系于其身。</b></p><p class="ql-block"><b> 段氏家乘上说,段沄名穀,字尧生,又字云清,号湘泉,别号茂生,光绪三十三年丙午八月十五日未时生。这个出生年份是错误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丁未年,丙午年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而所有记载段沄的生年都是1906年。元配唐氏早逝,继配卢兆麟。</b></p><p class="ql-block"><b> 据段沄侄儿段钢(又名段小梅,段彝廷之孙,段徽让之子,生于1950年,现居衡阳)说,卢兆麟原名段徽云,段沄叔祖段起的曾孙女,未出五服,论辈份是他的堂妹。卢是其外祖母的姓,大学毕业,担任段沄的秘书,他们的结合曾遭到两边家庭的强烈反对。现有资料都说段沄是程潜(湖南醴陵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49年8月4日与陈明仁领衔发表湖南“和平起义通电”,解放后任湖南省长,段沄后来准备投诚新中国与此也不无关系)的干女婿,干女儿就是卢兆麟。段沄没有生养,将其大哥徽绪长子济安兼祧承嗣。段济安娶妻蒋先来,后来两岸段氏的家事,多赖其协调打理,包括段沄兄弟殁后归葬故土诸项。</b></p><p class="ql-block"><b> 据说段沄身高一米八几,膀大腰圆,龙行虎步,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衡南县志》称:“段沄少时家境贫寒,曾进袜厂学艺,继入衡阳振新中学念书。”不知此说可信度到底有多大?据其外甥谢培建(生于1946年,现居衡南县谭子山镇杨湖村)说,1925年7月,段沄与其父谢小球同时考入黃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因为国文成绩跟不上,且吊儿郎当,作风散漫,常与校内外人员打架酗酒,段沄被降一期。他与谢小球特别要好,谢家也在衡阳南乡,谭子山蟠龙大乐皁离泉水江只有二三十里山路。段沄将妹妹段玉介绍给谢小球,两人成了郎舅关系,后来成了真正的生死之交。</b></p><p class="ql-block"><b> 段沄毕业于黃埔军校第五期,后又结业于峨眉山军官训练团将官班第三期。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排长、区队长,国民革命军第6军第18师连长、营长、团长,第1师1团团长,第24师114团团长,第19师参谋长,第52师154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预备第3师副师长、宝鸡警备司令、第四新兵补训处副处长、叙南师管区司令、第95师副师长,率部随第37军军长罗奇参加徐州会战、长衡会战、浙赣战役、常德会战和桂柳会战。1944年12月,膺任有“赵子龙师”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95师师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段沄赴越南参加受降仪式,任召南警备司令,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自由勋章。10月,率部开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任嘉义警备司令。</b></p><p class="ql-block"><b> 1946年9月,在胜芳之役、固安之役两次攻坚战中,段沄率部侥幸获胜,得到“华北赵子龙”的称号。国民党国防部见95师屡立战功,给该部置换了美式装备,段沄也被调升整编第208师(三旅九团制的甲种师)师长。1948年9月,明令授予陆军中将军衔。整208师扩编为87军番号,所属三个旅改称师,段沄升任87军军长,兼任天津塘沽防守司令,代第17兵团司令。</b></p><p class="ql-block"><b> 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克天津。当天下午,塘沽守军即从无线电台得到消息,段沄直接向南京发报后,连夜率5万大军登舰撤离至上海,隶属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4月25日,段沄奉命驻防浙东、舟山时,溪口交警倒戈,蔣介石处境甚危,乘“太康”号军舰去台湾之前,专门召见段沄,亲授机宜。87军在撤到舟山的国军各部中,以实力排名计,位列第四。蒋介石要他坚守象山半岛,兼管穿山半岛沿海岛屿的防御,确保舟山基地的安全。段沄得令,随即派兵敉平哗变。</b></p><p class="ql-block"><b> 在这期间,发生了几件事情,为段沄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因为军队粮草不继,他派副军长王永树持函去广州,面见代总统李宗仁,要求调驻广东,意在躲避内战,结果没有如愿。又以扩充兵员为名,派副军长易谦等在长沙、衡阳等地招募新兵。潜运美式枪支8000余件给胞弟段政,在衡阳组建新编第七军第二师,暗里培植自己的武装。当时蒋介石对其所作所为虽有耳闻,但无真凭实据,内心疑忌则是不言而喻的。</b></p><p class="ql-block"><b> 不久,段沄从浙江调任台湾防卫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走到了人生的巅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关于段沄等人的生平,海峡两岸迄今尚无一篇专门文字记述,《政平段氏四修族谱》中也没有单传或列传,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名而已。我只能依赖网络零星资料的传播,再加以综合甄别、判断取舍,部分地还原曾经轰动台岛的“段沄中将叛乱案”。</b></p><p class="ql-block"><b> 段沄及兄弟段复、段徽楷、谢小球(曾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0师副师长、政治部主任及新七军二师少将参谋长,随同段政投诚后,自愿解甲归田),四人从国民党的将军,最终的身份却转变成了共产党的革命烈士,历史就是这样吊诡。他们的名字已于2013年,镌刻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碑上,骨灰半个多世纪后安葬在谢小球老家大乐皁,由年过七旬的乡贤谢培建负责打理归园。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安全部和湖南省近期安排拨款数千万元,拟重新修整建设烈士陵园及其道路设施,以迟来的爱告慰英灵于九泉之下。</b></p><p class="ql-block"><b> 我所听到、读到的段沄事件,不外乎这样两种说法。一种是说1950年3月间,段政奉命邀约归乡隐居的段徽楷至长沙,与刘道衡(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戴石渠(民建衡阳市委委员)等,密商去台策反段沄阵前起义事宜,同时动员其兄段复搜集情报。段徽楷在戴石渠的陪同下赴港,写信给段沄安排其入台。段沄让侄儿段宜银假冒段徽楷养子身份,于1951年3月申请段徽楷入台。与段徽楷同行的谢小球,入台申请也是在段沄的安排下,由其旧属陈莹转托谢自雄,假冒谢小球的直系血亲提出申请。谢小球、段徽楷二人抵台后,马上被段沄接回寓所安顿。嗣后,谢、段二人告知段沄有关他们来台的目的,并得到了段沄的默许与赞同。</b></p><p class="ql-block"><b> 另一种是说1949年11月,谢小球、段徽楷潜入台湾,从事策反与情报收集工作。谢培建、段钢二人分别向我坦承:“这种说法言之有理。”因为就在几年前,天津市国家安全局派员与国家安全部的干部,前来归园验收段沄四烈士墓时,二人亲耳所闻,但具体是谁委派,来人没说,他们也没有追问,可能这是永远的秘密。段徽楷遗孀姚师贞(1906-1984),出自衡阳名门,能说会道,颇有见识。她生前也曾对段钢说:“你九叔(段徽楷)是从天津去台湾的。”</b></p><p class="ql-block"><b> 虽然两种说法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身份暴露,与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有关。1952年8月,国民党保密局以约谈喝茶的方式,将三段一谢相继逮捕,段沄许多部属受到牵连,其影响仅次于后来的孙立人事件。1954年2月3日,在没有判决书的情况下,四人惨遭杀害。</b></p><p class="ql-block"><b> 但是,他们在大陆的亲属并不知道这些事情,当地政府也无法获悉真实情况。在当时令人恐怖的政治气氛中,泉水江段氏家族和谢小球亲人,都被作为历史反革命家属,作为人所不耻的“黑五类”,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和迫害,只能留待另一篇文章来述说了。由于那是一个看不见的战线,有关部门不能公开作出解释,按照有关人士后来的说法,“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们受苦受难”。直到1988年八九月间,中央统战部三局才向有关部门发出459号通知。2000年8月,经由国家安全部落实政策办公室申报(第28-31号文件),国家民政部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第三条第四款规定,批准段沄、段复、段徽楷、谢小球同志为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 漫步在段氏将军们当年出生、成长的地方,我吟诵着旷瑜炎《泉水江》一诗:“甘做荒村草里囚,泥沙铺路淌春秋。大江不尽千重浪,源自悄悄涓细流。”想起公元前208年,李斯因遭秦二世及奸人赵高的构陷,被腰斩于咸阳,临刑时对其次子李瞻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是他留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句名言,谁能读懂其中的悲伤之情与切骨之痛?</b></p><p class="ql-block"><b> 在沉寂68年之后,2017年10月22日,我带领湖南作家艺术家六七十人,满怀虔诚地来到泉水江段氏将军家族故居采风。嗣后,全国及省市县的许多文化名人,相继分批赶往这儿,创作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摄影艺术作品,将汇辑进文化地理选本《茅洞桥记》。这些连续开展的文化活动,经新华社、人民网等中央权威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的报道,终于掀起了她的红色盖头,再度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10月26日,衡南县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通过了泉水江段氏将军家族故居和杨湖村大乐皁烈士陵园(归园),作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新年伊始,在衡阳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王锦芳、雷雨时、许志杰等七位委员呈交提案,要求大力保护泉水江段氏将军家族故居,尽快纳入市级文保单位的范围,拨付专款维修改造,组织国土、公安、住建、规划等部门做好“四有”工作,早日申报省级文保单位,最终成功申报全国文保单位,使之成为衡阳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b></p><p class="ql-block"><b> 倘能如是,幸甚至哉!</b></p><p class="ql-block"><b> (本文最先见于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载于《湖南报告文学》2017年第4期,美国《新文学》杂志2018年总第44期转载,收入湖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茅洞桥记》)</b></p><p class="ql-block"><b> 甘建华,生于1963 年8 月18 日,湖南衡南县茅洞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湖南省散文学会理事,眉山市散文学会域外副会长,德令哈市作协荣誉主席。出版文学、新闻专著及配套评论集十余部,主编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多部并有理论建树,作品入选海内外上百个权威选本,获得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首届丝路散文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第三届刘勰散文奖、2017年《西部散文选刊》优秀作品奖、2021年首届《格调》美文奖等奖项</b></p> <p class="ql-block"> 1950年段徽楷和谢小秋受中央社会部派遣,二赴台湾策反段沄、段复兄弟,因叛徒出卖事败被蒋介石杀害。今天,泉水江村走出的烈士们,他们的名字已经刻在北京西山公园内无名英雄纪念碑上。该纪念碑是为纪念1950年代为解放台湾、光荣牺牲在台湾省的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潜伏人员而设立。无名英雄广场的花岗岩墙上用阴文素镌着段沄、段复、段徽楷、谢小球等846位隐蔽战线烈士名字,其中有部分为空白,代表未留下姓名的无名烈士,以便今后随时增补。</p><p class="ql-block"> 今年十一月,舅舅段钢又亲赴北京西山公园,瞻仰缅怀段家四英烈,在刻有800多位烈士的花岗岩墙上找到了段沄、段复、段徽楷烈士的名字,谢小球暂时没找到,带着遗憾而归。</p> <p class="ql-block"> 刻有段沄、段复、段徽楷三烈士名字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在国家相关部门和两岸亲人的共同努力下,段沄、段复、段徽楷、谢小球四人的骨灰从台湾回到故乡,游离他乡半个世纪的英魂落叶归根。</p><p class="ql-block"> 如今政府在衡南县投资七千万,专门为四位烈士建了一个占地92亩,名为《归园》的烈士陵园,兼做国家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谢小球儿子谢培建给父亲和舅舅的陵墓取名“归园”,寓意“妻盼夫归、子盼父归、家盼人归、国盼民归”。</p> <p class="ql-block"> 《归园》内段家一门四忠烈终生从军、戎马一生的雕像威风凛凛,每一座都是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谢小球烈士的亲孙女在陵园工作</p> <p class="ql-block"> 陵园内烈士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 段沄、段复、段徽楷是我母亲的堂叔,谢小球是我母亲的姑父。段微楷九姥爷、段沄十姥爷、段复五姥爷、谢小球姑姥爷,我们看您来啦!</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分四个展区,通过史料图片、仿真模型、场景再现、情景互动等,全方位展示了“一门四忠烈”(段沄、段复、段徽楷、谢小球)的爱国情怀、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里展示的段氏谱系简图,按此推算,我们姊妹应该是段氏第四十三代。</p> <p class="ql-block">归园“一门四忠烈”烈士陵园视频简介:</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附上:(1)关于修复烈士故居的(段氏将军府)的申请报告</p> <p class="ql-block"> (2)关于修复江水泉屋场的申请报告</p> <p class="ql-block">(3)湖南省第十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摸底表</p> <p class="ql-block"> 此次回母亲故乡寻祖,意义重大,收获巨大,段家曾经辉煌也好,落寞也罢,作为段家的后裔,应该知晓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都经历了什么,让段家的历史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母亲因成分不好,太多的台湾亲戚让她在文革期间饱受歧视,一直不愿意同我们姊妹讲她参军前的经历,所以对湖南衡阳老家,我们姊妹一直抱有神秘、好奇、向往的感觉。如今母亲已经离开14年了,我们终于扬眉吐气替她老人家圆了梦,也使我们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谨此希望段家的子孙后代能携手团结,将好的家风永远传承下去。如此,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达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看家谱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母亲化身蝴蝶来看女儿,曾经看过的一句话: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p> <p class="ql-block"> 该视频是江苏常州电视台因段有慧自台湾第一次回湖南衡阳全方位跟随拍摄的。此视频获得最佳新闻片二等奖。视频中女主角为十姥爷段沄的嫡亲孙女段有惠。</p><p class="ql-block">简介版:</p> <p class="ql-block">纪录片完整版</p> <p class="ql-block"> 视频中出现了这样的镜头画面,里面提到了段复、段沄家谱中因子女在台湾不详无法记录,段有惠说要由她补上,段家历史不能断开。</p> <p class="ql-block">衡南党校高级讲师有关“一门四忠烈”的演讲</p>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姊妹回湘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