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婆婆下葬的第二天,在墓地,我看到了那棵只开着一朵花的凤凰树。此时是夏末,山上、田野里都是一片绿意葱茏,枝头残留的那朵金黄色的花格外醒目,还真像一只小小的凤凰翩翩停驻在平展的枝叶间。</p><p class="ql-block"> 这棵凤凰树是十几年前公公去世后种下的。多年来,婆婆从老家回来常在我们面前提起它,说她一有时间就去提水浇灌它,说它又长高了。她还会说起墓后的一棵橄榄树,有些年橄榄结得多,有些年结得少,有时她回老家正遇上成熟期,就摘回家用盐水泡上一小瓶,不多,但津津有味。有时错过了时间,她会有些遗憾;有时回不了老家,想起来她也会偶尔念叨。此时,我也留意到了那棵橄榄树,结了满树果实,还只有黄豆粒儿那么大,只是,等它们成熟的时候,不知会是谁去采摘。</p><p class="ql-block"> 以往听婆婆提起这两棵树,我总会想,或许是她老了,生活里的事儿越来越单调了,所以才对这两棵树念念不忘。而现在,我坚信,当她提起这两棵树的时候,她一定是想念早早离她而去的老伴了,那思念犹如被那一桶桶水浸润的树根,在看不见的土里潜滋暗长,渗入了泥土的深处。而我们看到的只是枝头的繁华,却看不到那暗地里的苦苦挣扎。</p><p class="ql-block"> 婆婆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也是我坚信的。因为她爱读书,爱读书的人总是懂浪漫的,和年龄没有关系,这是我一贯的认知。公公去世以后,婆婆从老家走了出来,脱离了繁杂的家务,她开始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极其有规律,每天定时读书写字,从不间断。这件事于她,就像是一个很庄重的仪式,没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又像是一个信徒对于自己教义的膜拜。所以,她和我们一起生活的那些年,在家里,不是看到她在屋檐下看书,就是看到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埋头抄写,那身影,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难以抹去。她读书似乎没有选择,见书就读, 而且边读边抄写,遇上生字,就作上标记等着问我们。她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是专门用来记生字的,因为不会用拼音,她就用同音字来注音,而且还时不时拿出来复习,就像是她的字典。婆婆读了多少本书,我不清楚,但我书架上的书她恐怕都读过了,有一次,我的弟媳看见她在抄书,还特意捎来好几本从寺庙借出来的经书给她抄,记得没过多长时间,就抄完送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婆婆在小区有几个到街边坐聊的老伙伴,每天中午在固定的时间相约出门,在固定的时间整齐回家。我常看见她们在街边公园的树下闲聊,不知道她们会聊一些什么话题,但在家里,她从不说别人的家长里短,是是非非。她也很少评判我们的对错。我们在生活中磕磕碰碰,包括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她也从来不指手划脚,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许当时觉得她有些置身事外,但现在想来,却是让家人之间少了许多龃龉,所以,即使是经常只和我在家,她也能和我融洽地生活多年。婆婆爱干净整洁,她住的屋子、她的床铺,从来都干干净净的,衣服整齐地叠放着。她定期洗澡,换衣服,短发一丝不乱地用发夹别住,即便是卧病在床的最后一段时光,她也总要保持这清爽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婆婆几乎从不动气,说话轻柔和婉,口中从不说粗言俗语;走路做事从容悠缓。她对别人极其温和,自己又很自律,生活作息近乎刻板。她严格地遵守着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一板一拍地重复着每天的各项功课。这也许是个性所致,但我更愿意相信是长期读书写字的熏染使然。</p><p class="ql-block"> 去年国庆前夕,婆婆去大姑家之前在此稍作停留。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一开门,就看见她坐在一个略高的凳子上,低着头,佝偻着身子,全神贯注在一本书上,本来瘦小的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我心里莫名地难受起来,突然间觉得她已经那么苍老瘦弱,我说,妈,你这样不难受吗?她说没有啊。我就在桌子边放了一个凳子,让她把书放在桌子上看,这样身子就不会蜷缩在一起,看起来也不会那么难受了。而她那天的形象却成为了留在我们家里的最后的印象。直到现在,每天回家一开门,我就会想起她那天佝偻着身子坐在客厅门前看书的样子。可是,如今,那个沉浸在书本中的旧影却无从寻觅了。</p><p class="ql-block"> 婆婆的生命从患病被确诊至她离世仅延续了5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她非常配合医生的治疗,我们没告诉她病情,她也没有刻意地问家人和医生,也几乎没有特意地谈论过自己的病情。以她细腻的心思,我们想她应该是猜到了,但她从未在我们面前流露过消极的情绪,也没有特意地交待过自己的身后事,她只是咬紧牙关,忍受着一波又一波疼痛的袭击,直至生命的最后。</p><p class="ql-block"> 公公去世后,婆婆曾说过,不管以后她去哪里生活,唯一的愿望就是最后回到公公的身边。现在,她如愿地回到了那里,那里有她浇大的凤凰树,还有结满果实的橄榄树,明年花开的季节,凤凰花会开得更多更艳的吧,因为那树下又多了婆婆对儿孙幸福祝愿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老家的时候,女儿带走了一本奶奶抄写的笔记,编号是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