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课十讲》留痕(五)

清欢

<p class="ql-block">  时间挤挤还是有的,无论工作多忙碌,还是读完了第四章。不免有些钦佩自己了。</p><p class="ql-block"> “朗读是一门艺术。只要是艺术,就有人喜欢,也有人不怎么喜欢;有人有天赋,也有人没有天赋。”</p><p class="ql-block"> 纵观我们的课堂,朗读能力好的孩子,语文成绩差不到哪里去。但朗读能力差的孩子,语文成绩一定差。指名朗读时,读得正确流利的,是一种享受,反之,则是一种折磨。用管老师的话来说,这些孩子读得疙疙瘩瘩。不仅给人不好的感受,而且还耽误了所有孩子们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的朗读能力哪里来?在管老师的任务单中没有明示,但在后面的文字里,找寻到了答案。说破嘴皮子,不如读出个样子。就像成功没有捷径一样,他们的朗读,需要时间,需要练习,需要指导,需要老师或者优秀学生的范读,在整体氛围的带动下,一点点提升。</p><p class="ql-block"> 当然,对于这样的孩子,鼓励必须要到位。及时鼓励,及时督促,及时反馈,及时跟进,每天提升一点点,长时间坚持下去,才会有水到渠成般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从这点来说,教育就是慢的艺术!慢下来,耐心一点,希望想要的,都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拖调拖的不只是调,拖走的是课堂时间,拖走的是积极思维,拖走的是学习成绩。”</p><p class="ql-block"> 拖调这个事,就像小孩子不按时吃饭,看起来事小,实则事大。</p><p class="ql-block"> 从接手的这帮孩子们来看,拖调挺严重。不管是读课文,还是喊班级管理口号,拖着长音,我时常取笑他们,听他们读书,想入睡。虽然他们笑嘻嘻地回应我,但拖调,的确是个问题。如何让语言干脆利落,像拔萝卜,一下子拔出来,不拖着泥,带着水?</p><p class="ql-block"> 思来想去,从班级管理口号开始,从师生问好开始,从读句子开始,一句一句范读与练习。</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拖调现象,明显好转,但还在继续努力。</p><p class="ql-block"> 期待,有华丽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愿你我,都能在自反自强中,做到教学相长!</p>

朗读

拖调

孩子

拖走

自反

范读

及时

有人

班级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