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民族风(上)

国强

<p class="ql-block">  祖国的西南地区山水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作为旅游和摄影爱好者与家乡四川同处西南地区的西藏、云南这些旅游大省都已经走了个七七八八,但贵州除了黔北去过几处其他地区还很少涉足,故一直计划去走走。8月下旬,家里亲戚有约想去贵州玩玩,于是我便做了个9天游的攻略,但一了解才知道贵州7、8月的旅游旺季为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出台了包括高速路过路费半价、旅游景点半价等大力度的优惠,因此各旅游景点爆满,最终行程做了调整,选择了贵州游人相当较少的景点,黔西南的万峰林,之后再就近转云南普者黑。半个月后与同学再次前往贵州方向,这次走黔东南然后游广西桂林的阳朔。两次的黔滇桂之旅,山水以喀斯特地貌为特色、民风为西南少数民族风情,加上贵州遵义独特的红色文化,山水民风特色鲜明,本篇将两次行程合并一起,形成主要以喀斯特地貌山水和西南民族风情的游纪。</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从成都到贵州最便捷的道路是蓉遵高速。成都到遵义约520公里,行车时间约6小时,正好是到贵州的第一站,轻轻松松的,还有点游玩的时间,所以两次行程首站均为遵义。遵义是贵州省域副中心城市,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遵义市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之前中国共产党的任何重大决定均来自远在苏联的共产国际)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当时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已统治全党达4年之久,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性转移,进行长征。长征开始后,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更是损失惨重,使党和红军到了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在此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毛主席终于出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廈之将倾,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此以后自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以来的苦斗终于开始走上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正轨!之后中国革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又经历了14年的英勇斗争,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埋葬了蒋家王朝,建立起了新中国,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p><p class="ql-block"> 著名时政评论员和学者,中国转型和战略问题专家邱震海博士在9月底举行的一场主题为“中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领域都面临再转折,中国内外部环境将做何发展?”的“震海会”会员线下分享活动便安排在遵义举行。对此邱博士认为,此次《震海会》选择了遵义市,不仅有好酒,感受少数民族风情,还可以瞻仰新中国起步的地方。曾经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影响了党的路线、领导结构和战略,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和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遵义思考转型、转折,仪式感十足。</p><p class="ql-block"> 遵义北倚娄山,南临乌江,湘江穿城而过。遵义会议会址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主席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黑漆金匾(此为毛主席为全国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字)。现在遵义会议会址已经成了学习历史、缅怀先烈的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我们第二次到此正是9月9日,伟人的忌日,也给对伟人的缅怀平添了满满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遵义地区还流淌着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河流——赤水河。遵义会议后重新回到党和红军领导岗位的毛主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指挥的红军一扫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颓势,又成了神勇的“天军”。尽管仍在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之中,但毛主席指挥的红军纵横捭阖,四渡赤水终于使长征中的红军摆脱了危局占据了主动,开启了胜利的征程。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有感,吟诗一首如下:</p><p class="ql-block"> 巍巍娄山关如铁,滔滔湘江迂回折。</p><p class="ql-block"> 砥柱中流擎天立,狂澜既倒巨手接。</p><p class="ql-block"> 两层小楼玉玲珑,四渡大卷名明赫。</p><p class="ql-block"> 江畔会址今圣地,苍山如海波澜阔。</p> <p class="ql-block"> 赤水河,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被称为“英雄河”;同时流域内盛产美酒,故又有“美酒河”之誉。赤水河流域,酿酒业尤为发达,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特性,酝酿了茅台、董酒、习酒、郎酒、望驿台、潭酒、怀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赤水河全长500公里,不出百里必有好酒,其中以茅台为首的大小数十种名酒,占中国名酒的60%。为了体验一下,我们回程还专门在茅台镇留住一晚。繁荣的酒乡,浓郁的酒香,茅台镇到处美酒飘香,酿酒厂、酒类销售、批发店铺遍布全镇。赤水河两岸楼舍鳞次栉比,依山而建,沿河铺陈,一个茅台镇其规模不亚于一个县城。茅台镇是感受酒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不二之选。</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从遵义向东南行250余公里来到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千户苗寨在半山建造了独具特色的苗家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规模蔚为壮观,与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林立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森林相比,不啻为民族特色鲜明,苗家民风浓郁,山水天人合一的特色建筑群。这一片苗族风情特色的苗家村寨成为了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著名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与黄帝、炎帝并称“中华三祖”的蚩尤。上古时期炎帝与黄帝“阪泉之战”后炎帝归顺了黄帝。蚩尤为与炎黄联盟一争高下,战于涿鹿,失败后被应龙所杀。涿鹿之战,也成了中国古代战争起源的重要标志,逐鹿为中华第一古战场。</p><p class="ql-block"> 蚩尤的九黎集团战败后大部分向南流徙,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还广泛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蚩尤战败后苗族子民被迫远走他乡,经过数千年的征战和数次大规模的迁徙,现在苗人大多数聚集在黔、川、湘、鄂、桂等地的山区。</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苗族第一寨,也是苗族主要聚居地苗疆的圣地之一,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西江苗寨也是苗族经历战乱被迫背井离乡,数次迁徙、分化的缩影。以“西”氏族为主体,接纳陆续迁来的其他苗族分支逐渐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重连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白水河上有七座风雨廊桥将寨子连接在一起。河两岸顺流从1号桥之7号桥是门户相连的商铺形成了商业街;河谷两岸坡地上是鳞次栉比、层层叠叠的苗家吊脚楼。商业街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完全不输于一、二线城市的CBD商业街;河谷山坡却是古朴纯厚,民风浓郁漫布青山的苗家吊脚楼。楼群间有窄得几乎只能一个人通过的小巷串联着。头顶上棉绒般的白云漂浮在蓝天上,身旁是清澈的流水,隔几十米或百余米就有廊桥,可以通行、歇脚、观景。这里既现代又传统,既时尚又古朴,强烈的对比吸引着游人,独特的体验召唤着游人。</p> <p class="ql-block">  从1号桥乘几分钟的观光车便可到半山腰的观景点一览千户苗寨的壮观。黄昏时分来到观景台,夕阳把群山和山腰重叠连片的苗寨镀上一层金色,袅袅炊烟飘飞。接着金色上移,苗家吊脚楼的镀金由下向上渐次褪去,直到山顶上的镀金完全褪去,吊脚楼的点点灯火显亮。山乡的夜景不同于城市的夜景华灯辉煌,霓虹多姿,五光十色,异彩纷呈。这里是万家灯火,星星点点,楼栋叠影,山影迷离。景色如诗如画,意境如梦如幻。观景点人山人海对应着山腰处万家灯火,一边是人声鼎沸,一边是温情静谧,山乡美景,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苗寨格外秀丽。太阳从东边的山后钻出来把柔和的阳光由上而下地投射到河谷西坡密密麻麻的吊脚楼上,给了阳光就灿烂,越来越多的吊脚楼光彩灿烂了,将倩影投射在河面水天一色,熠熠生辉。河谷东坡是背阳的阴山,当太阳升到背后山顶之上后,逆光中的山岭与山腰的吊脚楼层次朦胧,光影迷离,加上飘飞的炊烟,山色似幻似影,妩媚娇柔,与对面的明快秀丽对比强烈,相得益彰。西江千户苗寨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共生,民族风情与大众风貌相得益彰,传统传承与现代文明亲密无间,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span></p><p class="ql-block"> 贵州的自然风光也是魅力迷人的,许多景区在旅游旺季都人满为患,我们出行也正值旅游旺季,故特意选择了相当冷僻一点的景区,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万峰林。万峰林是国内最大、最具典型性的喀斯特峰林,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形态奇特,整体造型优美,山水田园奇观。</p><p class="ql-block"> 万峰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地形地貌典型突出,形成了独特的锥状喀斯特地质景观。</p><p class="ql-block">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中国称为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喀斯特地貌的地表特征主要表现为峰丛、峰林与孤峰等,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造型地貌,美学价值较高,所以许多喀斯特景观地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万峰林景区就是国内最大、最具典型性的喀斯特峰林。根据峰林的形态,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每一类都各具特色,既独立成趣,又与其他类型的峰林相辅相成,组成雄奇浩瀚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走近万峰林就被眼前扇形展开,逶迤连绵的林立群峰所震撼,难怪著名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对此赞叹道:“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层层峰林像竹林地春天雨后冒出的春笋,蓬勃向上。面前一组群峰围成一圈,中间围着一座稍小的山峰,被命名为“众星捧月”。群峰脚下是一条狭长的平坝,坝子上良田千顷,稻浪翻滚。在这片田坝的中央有一处似道士先生的八卦罗盘状的圆形大田,平卧在纳灰寨农田中,被称为“八卦田”。其造型神奇迷离,如神匠打造,层叠有序,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纳灰村布依族古朴的村寨散落在碧绿的田野上,蜿蜒的纳灰河似一条玉带漂流在青苗葱茏,稻谷清香的锦绣田园上,穿绕于民风朴实青瓦白墙的布依族村寨旁。奇峰如林,田坝似锦,河水如带,房舍如云,充满诗情画意,恰似一幅朴素、清丽的布依族织锦。不妨也为贵州兴义万峰林吟上几句:</p><p class="ql-block"> 峰林天下奇,峭丽列参差。</p><p class="ql-block"> 八卦田野平,九里稻香溢。</p><p class="ql-block"> 村寨伴清流,民俗秀布依。</p><p class="ql-block"> 万峰聚锦绣,山水写画意。</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