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城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最雅致的胡同,名叫"百花深处"。它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部,东西走向,东起护国寺东巷,西止新街口南大街,全长147米,宽约3米。</p> <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年间,有张姓夫妻二人,在北京新街口以南的地方,买了20多亩地,开始是以种菜为业,后来又开始多种经营,种植了牡丹、芍药、荷藕、树木等,慢慢地,张氏的花园有了名气,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赏花、赋诗。</p> <p class="ql-block">文人自然要风雅一些,不能把这里叫"张家菜园"之类的,就起了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百花深处"。张氏夫妇死后,花园荒芜了,后来这里变成了胡同。花园虽然不见了,但是"百花深处"这个名字却流传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百花深处的西口离护国寺很近,1938年春,在这里开了一家"明华斋"古玩铺,铺子开张后,生意不好也不坏,也就是维持。实际上,这里是中共北平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主要任务是为八路军根据地搞非常紧缺的药品和器械。铺子的主人叫黄浩。</p> <p class="ql-block">黄浩(1895~1969年),原名黄庞锡,广东揭阳人。他出生在著名的华侨之乡。1916年1月,袁世凯复辟称帝时,他在广州光华医院积极参加反袁称帝斗争,被反动政府判了死刑。1916年5月11日,他被获释出狱。</p> <p class="ql-block">1920年,黄浩和妻子王佩芝,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开了一个小诊所。</p><p class="ql-block">1927年,他们又迁居德胜门内簸箩仓胡同,创办了一家挑补绣花厂。</p><p class="ql-block">由于黄浩捐款修缮了新街口基督教堂主办的崇慈小学校舍,便当上了该小学校长和该教堂"长老"。这两个身份,为他日后从事抗日地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p> <p class="ql-block">1937年5月,42岁的黄浩,同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一批爱国学生一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路经陕西三原县时,黄浩遇见了彭德怀。彭德怀给他题写了"坚持抗战到底"六个字,鼓励他坚持走抗日的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后,黄浩秘密返回北平,在八路军冀中军区卫生部长张珍的领导下,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久,黄浩在北平设立了10来处秘密掩护点,百花深处的明华斋古玩铺就是其中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当时,由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封锁,抗日根据地物资紧张,尤其是药品及器械更是奇缺。</p> <p class="ql-block">黄浩在同乡、亲友、工商界、抽纱界、教育界、华侨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筹集经费,为根据地秘密购买药品。</p> <p class="ql-block">1939年白求恩大夫在冀中军分区战地医院视察,希望搞一批急需药品,开了药单交给张珍部长。张珍部长立即派人把密写的药单带进北平,交给了黄浩。</p> <p class="ql-block">要想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买药品和医疗器械,困难可想而知。机智胆大的黄浩,自有他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他派人利用发国难财的汉奸,从设在王府井大街的"陆军御用达"药店,购买了所需要的药品和器械。</p> <p class="ql-block">几经辗转,几天之后,这些宝贵的药品和器械,就到达了白求恩的战地医院。白求恩大夫热情地赞扬黄浩道:“真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1943年8月5日,中共北平地下党的一部电台被日本宪兵队破获,黄浩暴露了。7日拂晓,日本宪兵队的两辆大卡车来到黄浩的家门口,来抓黄浩。黄浩听到摇晃铁门声,知道事情不妙,便从卧室跑到东跨院,登上房顶,翻墙逃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不久,黄浩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前往抗日根据地,脱离了危险。</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黄浩曾担任北京市房管局副局长等职务,于1969年12月27日去世,终年74岁。</p> <p class="ql-block">如今,狼烟早已散尽,"百花深处"安详宁静,百姓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百花深处"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这里越变越美了。</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胡同中,清风吹过,我好象闻到了淡淡的花香。追寻先烈足迹、回望感人故事,我仿佛看到了黄浩的身影,我们要永远记住那些抗日地下工作的英雄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