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铁匠的故事

荒野 wildnis

<h5> <b>— 清末民初胶东传统农耕文化 </b></h5><p><br></p><p><br></p><p><b> 芝罘图说</b></p><p><b> Chefoo Pictorial Information</b></p><p><b> 第 56 篇</b></p><p><br></p><h5> 荒野: 图文/摄影/制作</h5><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温暖的初冬,树上的黄叶几乎已经落尽,被风吹到了墙角和路边,赶到了沟崖和犄角旮旯;鸟儿飞来匆匆,去也匆匆,寻找着秋收冬藏的食物;阳光有点懒洋洋的,不怎么高,也不怎么动;只有风儿在摇晃着七零八落的树枝,发出吱吱嗡嗡的鸣叫。岁暮天寒,嗖嗖的冷意早就有预谋,有准备地蠢蠢欲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让我给奶奶送饭,送的是煮菜和咸鱼,还有刚刚出锅的豆面饼子。端着这些东西,心想:都是刚刚出锅的,特别好吃,就是没有肉。因为平时家里根本就没有钱买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11月荒野拍摄的5x7黑白照片,璜山书院里的洋铁匠挑子。</span></p> <div><br></div> 家里也养着猪,放学回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背上筐篓,带着镰刀或小锄到田埂沟崖剜猪菜,当然平日家里还有剩菜剩饭剩汤来喂猪,花生蔓粉碎成糠作为猪食,有时还要将豆饼或花生饼砸碎,用水浸泡之后,给猪加料。家中唯一的一头猪,一年出一次栏。实际养这头猪就是家里将零钱攢一个整。记得那是腊月的一个清晨,天还黑着呢,父亲已经起床,刚刚点亮煤油灯做的灯笼,几个年轻力壮的叔叔已经来敲门了,他们帮忙把猪逮住捆起来,绑到独轮小车上,天不亮父亲就推着小车到10多里外的公社排队卖毛猪,有时盼着父亲回来能带回点肉或下货什么的,即便是一条猪尾巴也行,这确实是那小时候奢侈的梦想。父亲回来时,只见到父母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并不知道卖了多少钱,也不知道为什么没带点肉回来,父亲已经非常疲劳了,不敢问更不敢出大气。只记得到了过年才能吃上点肉。<div><br></div> <h5>2021年2月荒野拍摄5X7黑白照片,小炉匠在消失,而集市上应时出现了修铁锯的手艺人。</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确实有点凉,我把盛饭的小篮子搂在怀里,既可以保点温,也可以防止失手。出门走到巷子口,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向左一拐,进入大街,忽然发现邻居家大门旁的墙根下,迎着太阳坐着一个洋铁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洋铁匠看来有50多岁的样子,虽然有点老,但他的脸上亮光光的发着红晕,再一看他生着一个小炉子,火苗正旺,烧什么呢?好像是敲碎了的玉米瓤棒,小炉子上面支了 一个小铁锅,很是精致,约有半小锅水。呃,它在烧水做饭,这些袖珍的家把什,真像我们小孩过家家似的,但人家却是真火真锅真家伙。想着想着,洋铁匠用一块小菜板端出了刚切好的一些猪肉片,下到了小锅里,小锅上飘着肥瘦相间的肉片,没过油,没包淀,没酱色,滚热的水一浸,薄薄嫩嫩的五花肉片确实十分诱人,哈啦子都流出来了。又好像是在做梦,一阵风吹来,醒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片柳叶飘落在我的脚前,太阳把自己的影子变得很近很矮,啊,已近中午了,怀里的饭快凉了,奶奶还在等着我呢。</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胶东老明信片,洋铁匠,官府小差使正在一旁等待着修理锁具。</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急急忙忙把饭送给奶奶,掉头就往回跑,回来的路上,走到这又挪不动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洋铁匠开吃了,太香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美餐肉片!这时,一位老人走了过来,看了看小锅里的肉,问了起来:”多少钱买的?“,”两毛“。那时到供销社的小卖部打酱油才几分钱,两毛钱可是我们家半个月的油盐酱醋钱!我忍着馋虫,在洋铁匠的摊子旁边蹲了下来,打量着洋铁匠的木箱和各种各样的工具,不时地瞄一眼小锅里的肉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真是入神了,木箱上有许多小抽屉,里面放了一些小锤、铁锉、焊锡、焊膏、松香等工具辅料、还有磨石、铁锯、钳子、锥子,铁剪子、铁斧子、烙铁等,当然旁边还放着铁墩、小炉子、小铁锅!……</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时期烟台芝罘老照片,北大街上的洋铁匠。</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洋铁匠,这个行当是有进口的洋铁之后而催生的一种营生。先有洋铁制作成品,方出洋铁维修之匠。洋铁自然是国外舶来的,实际是镀锡铁皮或镀锌铁皮,在我国也就100多年的历史。从事洋铁制品的工厂和产业工人并不叫“洋铁匠”,只有从事定制单独的洋铁活和其维修的手工艺人或小作坊师傅,才被称为“洋铁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烟台芝罘北大街瑞蚨祥楼前的洋铁匠展示了晚清时期的真实景象。胶东穿街走巷的洋铁匠,主要是修理百姓常用的洋铁制作的铁桶、铁烟筒、烧水壶、铁桶勺、酒提子、铁漏斗、油灯、铁盆、铁灯笼、铁撮子等家把什,一般是修补、焊接或小玩意儿制作,他们有别于烧炉打铁的铁匠,也不同于锔锅锔盆的小炉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事至此,时光匆匆地走过了不知多少个春秋冬夏。这年“五一”之后,约了作家、摄影师等几个朋友再度寻访胶东尚存的“洋铁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11月荒野拍摄的5x7黑白照片,璜山书院里的洋铁家把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是转了好几个圈,才找到这个“洋铁匠”。我们这位作家朋友通过他的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铁匠”,这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铁匠”带我们来到他的老朋友“洋铁匠”的家。</span>从外边看这是一座带院墙的老房子,院墙是碎石勾黄泥砌成的,时代感依然犹存。当我们破门而入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较大的院落,院里空荡荡的,而地面却打扫得十分干净,磨得发亮的泥土地上寸草不积,各种农家的生活用品、家什,摆放的井井有条。我们一众人站在院子里,喊着“洋铁匠”的名字,很长时间无人应答,顿时心里觉得凉了半截。再喊几声,似乎从带木棱窗户的玻璃中,隐隐约约看到里面有个影子在动。又停了一会儿,“吱扭扭”房屋的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老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洋铁匠”站在院子里,像个雕塑,面部全无表情。“铁匠”问及近况,“洋铁匠”似乎有了反应,低下头,低声说道,我在炕上躺着,没什么事情做,一个月前,老伴撇下我走了,我一直没有出门。看来真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1】。一切都十分清楚了,老人确实没心情干洋铁营生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2】。我们安慰着老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话可说。还是他的“铁匠”朋友直接了当地道出了我们的来意。</p><p class="ql-block"><br></p> <h5>2013年荒野拍摄5X7黑白照片,洋铁匠的家中小工棚。</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洋铁匠”得知我们跑这么远专程拜访他,便开始整理他的情绪。考虑到老人的感受,我们再没提及任何以往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进院门的右侧过道处,有一个很矮的小棚房,打开这个虚掩着的简易小门,里面就是洋铁匠的操作棚,各种维修制作工具应有尽有,井井有条地安置在干干净净的小棚的地上、墙边、墙角和墙壁上。旁边放置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木箱,显然有的木箱是洋铁匠走街串巷用的工具箱。这位干练的洋铁匠,一看就是一个干净利索、聪明智慧的手艺人。现在,这种手艺人甭说十里八乡,就是跑遍胶东的几个县也难寻难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本文载于《写意福莱山》烟台开发区文学创作研究室編,百花文艺出版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参考文献及注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青玉案》宋 黄公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武陵春·春晚》宋 李清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span></h5><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