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一年柿子红——邂逅柿林村

笑周(周惠才)

<p class="ql-block">【开篇的话】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60后的我出生在农村,小辰光吃柿子的情景还记忆犹新,说实在的,那时候每家每户家门口都有一棵柿子树。每当柿子成熟的时候,特别开心。现在搬到城里,看不到那个熟悉的场景了,但是现在我在乡下老家的院子里依然种植了6棵柿子树(一棵前几年枯死了,现只剩5棵)。人到了年纪会很怀念小时候的味道,味觉记忆真是长久又深刻!在我的记忆里,柿子是一种让人爱恨交加的东西。我们这个年纪的农村里的人,成长环境很差,小时候没什么零食。房前屋后的桃子、枣子,地里的黄瓜和甜杆,还有柿子,都是我们解馋和满足口福的东西。小时候的秋天,柿子熟了的季节,总盼望着跟着父亲(做木匠的)去他师父家(我叫爷爷)串门。一到爷爷的家门口:“孙子,孙子,快来吃柿子!你奶奶特意让我留给你的……”爷爷家的南面有2棵很高很大的柿子树,每年秋天总会结满一树的橙红“小灯笼”。不过那时不能等柿子全部成熟了才摘,因为红了的柿子鸟特别喜欢吃,所以不等柿子成熟,就要把它摘下来了。摘下的柿子有的还刚开始泛黄,有的还是青的,硬如石头,涩味很重,根本不能吃,必须要捂一段时间,让它慢慢变软后才能吃,要是贪吃咬一口,整张嘴麻得特别难受。一直到十来岁,我都没有吃过苹果、香蕉等水果,草莓更是连听都没听过,红熟的柿子就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水果,这份童年的甜味至今深植在记忆里难以磨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十月本是金秋,但十月的浙江,还没有秋天的样子。等青山变色,落叶缤纷,至少要到11月份。但有一样风物,可以代表秋天,那就是山中的柿子。10月22日星期天,我们张家港一行100多人跟随暨阳户外一起相约来到浙江宁波余姚的柿林村赏柿子摘柿子品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柿林村,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东南部,国家4A级景区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内,这个处于有着“第二庐山”美誉的四明山腹地的小山村,有着六百五十多年的村史,是个不折不扣的历史古村落。柿林村,便坐落于四明山腹地的赤水溪旁,村庄的位置恰巧建在山间的一块高地上,海拔有550米。这个四明山腹地里的小山村,四面环山,满坡翠竹林木,山水秀丽,原始古朴,是浙东山村风情的一个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柿林村庄的周边均是高耸的山峰,伴有悬崖挺拔。站在山头望柿林村,整个村庄仿佛悬挂在山腰间,被山间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的掩盖住,只留出青瓦白墙,在树木的缝隙间若隐若现。这古老的山村全村上下只有一个姓——沈。据说央视的纪录片《百家姓》中的“沈姓”就来这里取景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由来要追溯到六百五十年前的元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子的第45辈的沈太隆,携妻儿爬山涉水,来到了这块荒无人烟的山地,见此间流水潺潺、山高林密,风景甚好。便在这块地方定居下来,这也是“沈姓”的由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该地曾因人才辈出称作“仕林”,又因两岭对峙称“峙岭”,现因盛产“吊红”柿子而得名“柿林”。柿林村,现有农户289家,人口700多人。金秋十月,柿林村,随着一波“柿子红”,宣告色彩斑斓的“醉美四明山”之幕徐徐拉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唐代诗人李白有“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之吟,明代诗人又有“丹山赤水神仙宅,布袜青鞋作胜游”之记。柿林村的开村始祖沈太隆也曾赞美柿林:“洞天福地甚奇哉,不染人间半点埃,相士择宜居此在,岭头惟有白云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柿林村,放眼望去,屋顶上,墙头边,窜出一个个枝丫,枝丫上垂着一串串的柿子,红澄澄地,被白墙黛瓦映衫着,犹如有人摇晃着小红灯笼,给你打招呼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山坡上,田野边,柿子树无规则地分布着,叶子开始泛黄、飘落,柿子就这么孤独地挂着,红得扎眼,美得惊艳,真可谓“柿子沉甸缀村庄,灯笼灿烂韵芬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来到柿林村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树龄600多年的柿树王,它是柿林村的名片,也是村庄的镇村之宝。柿树王上,红通通的柿子高挂枝头,满树柿子像挂满了灯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树底下,摆满了小摊,摆摊老人明媚的笑容与红彤彤的柿子相映成趣,老人拿着熟透的柿子喜笑颜开,热情地喊着游客:“老板,要不要尝一个?。”“多少钱一斤?”“五元一斤,很甜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红红蒂头绿绿盖,千人走过万人爱。”此时的吊红柿子,红得眩目,娇艳欲滴,剥了皮一口吞下去,润润的,连村庄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甜甜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柿林村的西南角,有一处占地一亩左右的古建筑群,粉墙黛瓦,庄严肃穆,这就是沈氏宗祠。沈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当时只有后进正屋五间,至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建前进五间,但均未告竣。至清咸丰二年(1852年),前后进正屋才被修葺一新。之后,沈氏宗祠又经多次修葺,现存祠堂是1994年重修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那是你秋天依恋的风,那是你漫山醉人的红,那是你含情脉脉的心,酸酸甜甜招人疼。”“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寒露”至霜降时节,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柿子因其与“事”“世”等字谐音,因此还有着吉祥的寓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柿林村,村村户户房前房后种了许许多多年的柿子树,秋冬柿子熟时,粉墙黛瓦之上,小柿子一盏盏红灯,是一卷独特的山乡风景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吊红”柿子是柿林的传统名果,以果色艳丽、肉质柔软而闻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每年入秋后,开始逐渐成熟,由青转变成红色,悬吊在树上极为美观,故宁波一带称其为“吊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柿林村现有柿子面积200余亩,年产柿子20余万斤,2006年柿林“吊红”注册为“阳春红”柿子。惹人垂涎的吊红柿子不仅是游客争相购买的农副产品,也成了柿林村民增收致富的吉祥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喜欢看柿子,红红彤彤,简直就是雕塑在枝头的阳光;也喜欢吃柿子,软软融融,就像凝结成半流体的阳光。柿林村四面青山合围,形状像个盆子,经常盛着满满当当的阳光。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柿林村里的柿树特别多,山坡、地头、路边随处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挑了一个红透变软的摘了,揭去蒂把,撕开皮,吸溜吸溜地吃了,是储存在童年记忆里的清甜味道。小时吃柿子的情景还记忆犹新,韩愈说“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直到如今,我仍然喜欢吃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柿子又红了,但已不是当年。今日,又见柿子红,牵出一段甜蜜的乡愁。以前柿子不熟就有人摘,现在熟了掉地上也没人捡,变成了鸟儿们的美餐。如今生活好了,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柿子树也就成了乡村的一道风景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