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向晚,从容向寒

桐心琴社

<p class="ql-block"> ——白新瑜</p> <p class="ql-block">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唯美又忧伤的诗句,展现在每个人脑海里的一定都是那白茫茫一片无尽的芦苇。当田老师第一次发了这美丽的芦苇视频后,筝友们的心都动了。10月23日,圆和张敏先行付诸行动,欣赏那自己身边的美丽风景。我是准备好了随行的,却因故没能成行。晚上欣赏她们发到群里的小视频和照片,再一次为之倾倒。</p> <p class="ql-block"> 24日,我和孩子爸爸按着圆发到群里的定位,驱车前往,大约15公里后看到后沟村三个字,导航提示已到目的地附近,本次导航结束。因为事先知道到达那一片芦苇必须沿小路步行,我们把车停好,拿着导航上山,一直走一直走,最后导航指向了深深的沟里,我们站在悬崖俯视沟里,没发现一片芦苇,而且没有路可以下去,只得返回。驱车返到一个三岔路口,掉头又一直走到尽头,遇一农人在田里劳作,我打开视频指着一片芦苇问他,竟茫然不知,再次返回。途中遇一条小溪,流水潺潺,四周竟稀稀落落长着一些芦苇!急急停车,沿溪水走走停停,拍了照聊以安慰。回到家一边吃饭,一边欣赏我与芦苇的照片,天朗气清,竟也非常好看。前晚还和圆探讨:什么气质的人适合拍芦苇,什么气质的不适合。看来我是着相了,大自然无限包容,芦苇适合任何人拍照。26日,又有三个筝友约田老师拍芦苇,晚上照例在群里欣赏她们的照片和视频。风景又不同了,相比24日的天高日晶,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26号有风,风吹芦苇荡,颇有一些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感觉了。犹不能不感慨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变化无穷。而我竟寻不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中感叹:“。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由此感叹田老师的足迹,感叹他的镜头可以捕捉奇伟瑰丽之观;又叹筝友有幸跟随田老师到达人迹罕至处,得以留下自己和美景的瞬间。羡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