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怒江观秋 (一)</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24日8点多,朋友们开始了怒江之旅,我们也跟着照片去旅游!</p> <p class="ql-block">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的区域,位于中国云南省,跨越了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1]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之间,[2]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1]分为15个不同的保护区,已被分为八区域,每个都能提供全方位的横断山脉的生物和地质多样性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p><p class="ql-block">2010年修改边界后,核心区占地960084公顷,缓冲区816413公顷围[3]。在此,三江并流形成世界上“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也有学者提出,该区域实为四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独龙江)</p><p class="ql-block">三江并流区域有高等植物210余科,1200余属,6000种以上;有44个中国特有属,2700个中国特有种,其中有600种为三江并流区域特有种;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秃杉、桫椤、红豆杉等33种,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7种。区域内栖息着的珍稀濒危动物有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1]</p><p class="ql-block">1988年,三江并流被国务院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根据世界自然遗产评选标准,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芒市勐焕大金塔。</p><p class="ql-block">空心塔,塔连塔,塔包塔!</p> <p class="ql-block">喜雨秋浇芒市埧,</p><p class="ql-block">滇西美景总成画,</p><p class="ql-block">但等有闲自在游,</p><p class="ql-block">诗酒桑麻凭他话。</p> <p class="ql-block">傣妹!</p> <p class="ql-block">专业!</p> <p class="ql-block">人生苦短,</p><p class="ql-block">烧酒斟满,</p><p class="ql-block">惠民情怀,</p><p class="ql-block">岁月一晢。</p> <p class="ql-block">怒江</p><p class="ql-block">《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古以来诗人们就借用江河抒发感情,怒江也是一样。</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由于海拔较高,水流落差大,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在怒江两岸也是分布着原始森林,因为气候多样素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在陆路系统还不发达的时候,横渡怒江只能通过水路,但怒江水域落差大,水流过谷底时,还发出咆哮怒吼,十分危险。</p> <p class="ql-block">捡到宝贝了吗?</p> <p class="ql-block">奔腾不息是怒江,</p><p class="ql-block">一路狂飙向缅方,</p><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入云天,</p><p class="ql-block">秋色宜人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木化石上的菩提树,神啦!</p> <p class="ql-block">黄果茄</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啸</p> <p class="ql-block">怒江合影</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合影</p> <p class="ql-block">外民族侵占独龙族家乡时借机强迫独龙族女子到藏族地区做奴隶。</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水深火热的环境中,独龙族妇女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掳走,就采取了“纹面”这种自毁面容的消极方法来自救。她们用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上色,忍者剧痛将脸部染刻成永远洗不掉的“黛墨青纹”,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身。久而久之,独龙族女子“纹面”也被延续下来,直至中国解放前。当然,也有人说,独龙族女子“纹面”是为了美,为了辟邪。</p><p class="ql-block">独龙乡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它深藏于横断山系,毗邻缅甸,雪山绵延,屏蔽着通往外界的道路,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也是中国独龙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区,于2006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独龙乡至今保存着最完美的原生态环境,是一个与世隔绝,因为女性“纹面”才为外界所知的民族。</p><p class="ql-block">根据官方数据得知,1985年纹面妇女有90余人,截止2017年6月,仅剩27名纹面女。时至今日,独龙族纹面女最年轻的已经60多岁,年纪最大的近百岁。图为独龙族妇女“溜索”过龙江的场景。</p><p class="ql-block">独龙族的传统衣着十分简单。男女一律袒露臂膀,小腿都缠裹麻布绑腿。男的斜披一条称为“约德格仁瓜”的条纹麻毯,左右包抄到胸前拴结。胯部通常用麻绳系着一小块叫“能布特连”的麻布围兜着下体。左佩刀,右系篾箩。妇女用两块叫“其拉衣约瓜”的长麻毯围身至膝,并包抄向前。自左抄右的,用绳紧紧系在腰间。从右抄左的,则披脱自如。通常是白天为衣,夜间做被。有的男子过去甚至只能在腰下围一串树叶。图为两位纹面女。</p><p class="ql-block">脸雕青线的纹面女是独龙族历史的活化石。独龙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以前不用公元纪年,所以这些文面女中的大多数并不清楚自己的纹面时间。几十年的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只有那墨蓝色面纹不曾改变。 独龙族妇女在20世纪50年代前普遍有着文面的习俗。</p><p class="ql-block">一般女孩子一进入成年期,到了十二三岁就开始文面,而且各地文面的方法都差不多,据当地纹面女回忆当时的场景:先将干树皮放在铁锅下烧,然后把熏在锅底的烟灰刮下来,调上水。用削尖的树枝蘸上锅烟水,在脸上描好纹形,然后沿纹路敲击树枝,刺成一行行针眼。每刺一下,立马将渗出的血水擦去,敷上用锅烟灰和植物叶汁拌成的黑汁。等创口的痂脱落,脸上便留下了青蓝色的花纹,再也擦洗不掉,终生伴随她们。</p><p class="ql-block">据悉,纹面是很痛苦的,过程很长又很疼,后来就肿,肿得眼睛睁不开、嘴巴张不开,一个多星期都无法吃饭。如今的独龙族女人们已不愿意忍受纹面时的锥心之痛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纹面面,这个独龙族千百年来传承的古老习俗,将随着最后一批纹面女的去世而消逝。</p><p class="ql-block">由于地区和习惯的不同,独龙族纹面的图案、纹型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如独龙江上游邻近藏族地区,面部鼻梁、两颧,以及上下唇周围都刺有青纹,而下游一带,只鼻尖刺一圈,下唇刺上几路,有的地方则只在腭部刺上花点,并不满脸都刺。这样的纹面图文,可能是由距抢掠者的远近而形成的。</p><p class="ql-block">不管纹面女当时对于纹面是否自愿,这都已成为过去式,世人对他们只有尊敬与惋惜:尊敬的是她们饱受风雨却依旧笑容满面的阔朗,惋惜的是一张张正在消失的中国面孔。独龙族妇女纹面的消失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文明的推进。有位纹面老人曾说,她的心愿就是等纹面人全部去世,把她们的照片展览在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展览馆里。因为她们的生命,确切的说,在她们的脸上,记载着一种注定消逝的文化,一段即将湮灭的历史。</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不同和社会的演进,大约在三四十年前,独龙族妇女已不再纹面。最年轻的独龙族纹面女就是画面中这位生于1957年的董春莲。在董春莲之后,就再没有纹面的独龙女了。这些仅存的纹面女将会越来越少,最终随着她们的肉体归于尘土而消失殆尽。 独龙族董春莲的生活已经跨入了现代,只有她的文面还带着过去传统的痕迹。那是独龙族妇女最后的印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了解了独龙族“纹面女”的苦难身世,亲眼看到“纹面女”饱经沧桑的面容,我不禁肃然起敬。穿越时光可以想象她们年轻时花容貌美的脸庞。她们算得上是烈女,刚正而有节操,独立、勇敢、坚强。为了贞洁为了家乡,用这种终身自毁容貌的方式抵御列强,值得后入永远尊敬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纹面女</p><p class="ql-block">独龙傈僳纹面女,</p><p class="ql-block">仅余数位寥无几,</p><p class="ql-block">高山深谷人罕至,</p><p class="ql-block">非常时期无奈举。</p> <p class="ql-block">84岁纹面女,全国仅存十一位。</p> <p class="ql-block">若有所思</p> <p class="ql-block">敦哥会照像</p> <p class="ql-block">人精神,伞漂亮!</p> <p class="ql-block">遇见塌方,有惊无险</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水青绿流,高山白雾蒙面游,人在雨中漫步走,心清气爽乐悠悠。</p> <p class="ql-block">多帅气的傣族导游!精神的阿姨也显年轻!</p> <p class="ql-block">这张笑啦!</p> <p class="ql-block">绵绵细雨独龙江,</p><p class="ql-block">濛濛薄雾天无光,</p><p class="ql-block">白来之地不白来,</p><p class="ql-block">鹊桥相会吊桥上。</p> <p class="ql-block">据说晓文在练功!</p> <p class="ql-block">雨中龙元寨</p> <p class="ql-block">一座桥,二户人家。几声鸡呜。云雾深处,风生水起。一条讧,二张鱼闷,三大瀑布。冬去春来,花开花落。</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是流经西藏察隅县东南部——云南贡山县西部——缅甸克钦邦的河流,也是横断山脉西部“四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发源于察隅县伯舒拉岭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西源在藏语称jiada戛达曲(吉太曲)、东源称日东曲(美尔东曲),合并后到云南的河段称克劳龙(也称戛达曲),与麻必洛河汇合后称狭义独龙江(它流经但当利卡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即贡山县独龙江乡即独龙族世居地),向西流入缅甸克钦邦,与南塔迈河汇合后称恩梅开江,是缅甸大江伊洛瓦底江的东源。</p><p class="ql-block">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1947平方公里。独龙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落差极大,水流湍急。</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禁止游客进入独龙江乡境内。[1]</p> <p class="ql-block">二连知青</p> <p class="ql-block">惠民知青</p> <p class="ql-block">云南知青</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第一桥(老桥)</p> <p class="ql-block">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由于海拔较高,水流落差大,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在怒江两岸也是分布着原始森林,因为气候多样素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在陆路系统还不发达的时候,横渡怒江只能通过水路,但怒江水域落差大,水流过谷底时,还发出咆哮怒吼,十分危险。</p><p class="ql-block">为了改善民生,造桥修路是必须的,中国一直有着“基建狂魔”一称,从2000多年前的万里长城到今天,中国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建筑,但在基建历史上,同样有着许多令人悲痛的事。</p><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是1988年开工建设,全长678米,虽然看起来不是很长,但是修建难度却是中国工程史上最艰难的工程之一,怒江大桥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它是一座横跨怒江的单箱变截面三向预应力钢筋砼连续桥梁。</p><p class="ql-block">光是它超长的单空跨度就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从这里来看,也能知道这座桥梁修建起来到底有多难了,而且他还是六库城唯一一座连接东西两岸的交通命脉,自从1911年投入使用之后,它就一直承担着两岸车辆通行的艰巨任务。</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这座怒江大桥是后来新建的,在新桥旁边还有一个旧桥墩,生活在六库城的人也都知道,这个一直没有拆除的桥墩是为了纪念一位修路战士,当年18军战士带着艰巨的任务来到了这里,他们为了打通怒江天险英勇奋战。</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一位战士想要去查看一下桥墩水泥浇筑的情况,却不小心掉进了水泥槽当中,等战士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被包裹在了桥墩当中,怒江大桥竣工时,某排全排战士全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怒江当中。</p><p class="ql-block">根据当地的流传,在怒江大桥附近的岩壁上,还有一副“排长跳江图”,这是战士们为了纪念排长雕刻的,不过是真是假无从得知,这段故事大家也是你传我,我传你,在口口相传下,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这段悲壮的故事一直都在六库城流传,这座桥也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在通过怒江大桥时,是不能拍照的,因为这里是川藏线路的咽喉要道,还有驻地战士把守,战士们在这里建立了风力发电系统,用于解决供电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幅照片的老桥墩上隐约可见的是~独龙江。上面的文字就记录在这里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怒江水流急奔放,</p><p class="ql-block">白来吊桥悬江上,</p><p class="ql-block">雨雾朦胧半山中,</p><p class="ql-block">天生一个石月亮。</p> <p class="ql-block">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一块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从远处眺望时,透过石洞遥望对面的天空,宛如一轮明月高悬在山海峰林之中。石月亮仿佛是开天辟地就耸立在那里,四周悬崖峭壁,云雾升腾,飘飘渺渺,犹如身在天上宫阙。沿途山道,幽泉茂林清幽空灵,断崖千尺神奇秀美,每每置身其中,让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汹涌的怒江水在石月亮脚下流淌出千年的永恒,而那石月亮无形的月光似乎藏在怒江每一滴的江水里,也藏在峡谷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上</p>